绿色贵州 诗意栖居
—— 以公园建设为抓手提升生态品质、丰富市民生活
2017-06-15汪枭枭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汪枭枭
绿色贵州 诗意栖居
—— 以公园建设为抓手提升生态品质、丰富市民生活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汪枭枭
贵州以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为抓手,让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也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大生态是贵州的三块长板之一,2017年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大生态更是成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
森林、湿地、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贵州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但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样的湿地类型,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保护好这两大生态系统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业。
阿哈湖贵州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早晨7点多,开往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312次公交车上已乘客满满。阿哈湖湿地公园有幽静的小车河,也有壮阔的阿哈水库,地处贵阳市花溪区、南明区、云岩区、观山湖区4个区的几何中心,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此成为周边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家住花果园的瞿先生退休已有两年,每逢天气好的早晨,他都会和老伴一起到公园里打羽毛球。在他看来,“家附近有这么一个公园,的确很难得。每天在这里动一动,既锻炼身体,又充实生活”。
上午的阿哈湖湿地公园,有人跑步、打羽毛球、甩呼啦圈、跳绳,也有散步的、打太极的……置身如此动静相宜的画面中,让人有种心旷神怡的惬意。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人类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城市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提升了贵州的生态品质,也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心灵栖居的场所。
2012年3月有关领导到花果园棚户区调研时,发现阿哈湖出库河流小车河两边乱搭乱建、垃圾成堆,当即提出整改。
几天后,阿哈湖湿地公园建设的攻坚序幕拉开,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捐资”的模式启动建设。2014年6月,阿哈湖湿地公园向国家林业局申请验收,同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阿哈湖湿地公园为“国家湿地公园”并授牌。
近年来,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完善管理机构,借助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加大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和修复力度,除保护保育区外的区域全部实行对公众免费开放,从开园至今,共计接待游客800余万人次。
同时,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开展室内和室外科普宣教活动,举办摄影、徒步等比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世界湿地日——贵州主题”“爱鸟周”等活动,让市民朋友们更加热爱环境,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
2017年5月25日,“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在广州成立,贵阳阿哈湖、广州海珠、河北北戴河、杭州西湖、江苏沙家浜等9家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国家湿地公园一起成为联合发起单位。
联盟的成立旨在加强湿地公园间的合作交流、丰富湿地保护利用内涵、拓宽国家湿地公园创新发展模式、引领湿地公园未来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阿哈湖湿地公园建设成果的极大肯定。
实际上,阿哈湖的蜕变只是贵州生态系统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以发展建设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为抓手,让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并在保护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园建设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抓手
公园是城市的名片、代表着城市形象、能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有助于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公园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贵州被誉为“山地公园省”,又拥有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在公园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贵州以发展建设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为抓手,让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图为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贾 智 /摄)/
贵州在森林公园建设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早在1960年,周恩来总理到贵州视察时便提出将贵州省林科院实验林场改建为贵阳市森林公园,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城市森林公园。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各级森林(生态)公园95处,规划经营面积29.6万公顷。2016年,全省森林公园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54亿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0亿元。
为了充分利用贵州的森林资源优势,将生态长板进一步做大做强,贵州省林业厅采取“森林+旅游”模式,强化森林旅游过程管理、抓好森林旅游调查工作、与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签订森林旅游发展备忘录,促进贵州森林旅游提档升级。
和拥有的森林面积相比,贵州是“湿地小省”。根据2014年公布全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贵州全省湿地面积为20.97万公顷,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9%。但作为“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贵州的湿地安危直接影响到“两江”湿地生态系统安全。
2016年1月1日,《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颁布。随后省政府根据条例要求,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主任,林业、发改、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务、农业、旅游等12个部门参与的省级湿地保护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湿地保护工作。
贵州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黎平说,湿地保护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湿地保护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各行政部门配合协作,遏制湿地资源功能退化,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效益得到正常发挥。
保护湿地最重要的是建设由湿地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构建的湿地保护体系,贵州省湿地保护中心主任李宏说:“当前形势下,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是维护和扩大湿地面积最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2011年之前,贵州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进展较慢,仅一个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十二五”期间,贵州抓住国家抢救性保护湿地的机遇,积极申报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全省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数达到45个。
在高楼林立的贵阳花果园社区,小小的花果园湿地公园就成了周边市民的一块心灵栖息地。25岁的王茂筠已经在花果园国际金融中心上班两年了,每天下班后,她都要到公园,或跑步、或散步,看一看广场舞、听一听露天KTV或流浪歌手的弹唱。她说:“每天晚上走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上的烦恼似乎都被抛之脑后了。”
(责任编辑/袁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