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巾帼力量
—— 贵州妇女事业五年发展回眸

2017-06-15徐海星

当代贵州 2017年24期
关键词:妇女儿童妇女全省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徐海星

巾帼力量
—— 贵州妇女事业五年发展回眸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徐海星

贵州省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以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创造了新岗位、创造了新业绩、创造了新生活,妇女自身发展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五年奋进路,巾帼谱华章。

省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妇女半边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这是妇女地位不断在巩固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的五年;

这是妇女权益进一步获得维护和保障的五年;

这是广大妇女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进一步发挥巾帼力量的五年。

回首五年,全省近2000万妇女不懈奋斗,为书写多彩贵州的精彩篇章奉献巾帼力量。

妇女事业跨越发展

初夏时节,松桃自治县太平乡老寨村的绣娘田应美只要有空,就会拿起针线,干起刺绣活。

田应美从小就掌握刺绣技术,四年前,她经人介绍成为一名绣娘。“这几年,我前前后后一共刺绣了100多幅作品,平均每幅作品能卖3000多块钱。”田应美说。

刺绣让田应美挣了钱,她用这些本钱在村里建起了养鸡场,养了1000多只土鸡。日渐忙碌的田应美仍然没有放弃刺绣,她还会利用闲暇时间做刺绣,绣好后交给公司统一销售。

依靠手工技艺改变生活,田应美的经历不过是贵州数万绣娘的一个缩影。从2013年起,贵州开始实施“锦绣计划”,通过培育妇女手工产业,提升妇女手工技能,让贵州的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脱贫致富。

5月9日至13日,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到贵州调研督导妇联改革工作时评价,“锦绣计划”已经成为贵州妇女脱贫攻坚的响亮品牌。

“锦绣计划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妇女收入,还提高了妇女在家庭的地位,在促进妇女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州省妇联主席杨玲说。

事实上,在过去五年,贵州的妇女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妇女自身发展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五年中,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意见》《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等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妇女儿童发展的主要指标被纳入省“十二五”“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妇女儿童重难点问题列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多项惠及妇女儿童的民生项目在省政府重点工作中得以统筹安排,省市县三级妇女发展人均一元钱工作经费逐步落实。

过去五年,成为妇女受益受惠更多、发展环境更优、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五年:

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舞台更为广阔,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保持在40%以上,妇女就业规模持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方式日益多样。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女代表比例达28.8%,地(厅)级正职女干部比例为12.15%,县(处)级正职女干部比例达20.59%,第十届村(居)换届后配有女性成员的行政村比例达98.42%。

妇女受教育程度明显增强,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性别结构趋于平衡,妇女受教育年限增加,大批中青年女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妇女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孕产妇死亡率比五年前下降6.22/10万,一些影响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防治,44439名妇女儿童获得重大疾病保障。

妇女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女性参保人数不断提高,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儿童实现兜底保障、应保尽保。

各族妇女群芳争艳

“当代愚公”邓迎香,为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交通问题,从1999年开始,带领罗甸县麻怀村的村民,一锤一镐将阻隔村民出行的大山凿开,打通了一条可以通汽车的致富路。

隧道挖通了,铁皮石斛、岩黄莲、散养生态鸡等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生活也好起来了,曾经贫穷的村寨变了模样。

2015年起,贵州省妇联、贵州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蒲公英“蓓蕾关爱行动”,以帮助贫困山区女童健康成长。图为贵州省妇联主席杨玲(后排右六)参加2017年庆“六一”暨蒲公英“蓓蕾关爱行动”走进台江捐赠活动。(贵州省妇联供图)

“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刘芳,因视网膜色素变性逐渐失明,但她仍然坚守在教师一线岗位上。初中三年的语文课本,考试的重点、难点,她都一一记在脑海中,她的视力不断衰退,但她所教授的班级学生成绩却没有退步,反而教出了两位语文单科状元。

后来,刘芳走下讲台,开始担任白云三中的心理辅导老师,从零起步,用爱倾听,她解决了若干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们都称她为“刘妈妈”。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余留芬,是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的党支部书记,她在2001年接任村支书时,村里的集体经济不仅没有一分钱,还欠有几万元的外债,全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

十多年来,余留芬带领村民修通了道路,建起了合作社,办起了企业。曾经地处偏远的贫困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村集体资产超过千万,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

邓迎香、刘芳、余留芬……这样的典型人物还有很多,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同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女性一道,为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五年来,贵州妇女获省以上表彰的三八红旗手(标兵)有317人,三八红旗集体177家,巾帼文明岗159个,巾帼建功标兵126个、巾帼建功先进集体84个,农村致富女能手59名。

妇联组织创新实践

每天一早,开阳县双流镇刘育村的村民刘天珍就在自家的苗木基地忙开了,70多亩的苗木基地,不仅一年能挣四五十万元,还解决了村里十多个人的就业问题。

像刘天珍这样的致富女能手,在刘育村还有100多个,她们带动着全村妇女发展致富,这一切都归功于村里2012年成立的“妇女之家”。

“刘育村妇女之家工作,始终坚持引导全村妇女做到自己的问题自己办,困难的问题大家办,成立了留守妇女生产互助、生活互帮、情感互慰、安全互保等4个互助组。”刘育村党支部副书记、妇代会主任徐静说。

如今,通过“妇女之家”和致富女能手的引领和带动,刘育村建设了300亩吊瓜基地,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形成了孵化基地、种苗培育和庭院经济等产业链条,带动了30多名妇女就业。

通过妇女之家带强一村妇女,刘育村的妇女之家不过是全省妇联工作的一个缩影。

过去五年,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履行职能、强化服务,推动全省妇联工作实现新跨越。

引导创新创业,促进妇女就业。过去五年,全省各级妇联组织以“锦绣计划”为抓手,培训绣娘5万余名,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达50亿元;创建的“黔灵女”家政服务平台累计带动3.5万名妇女就业。

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五年来,全省建立妇女维权工作庇护站134个;构建集妇女维权、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情感调适为一体的“幸福万家”网络服务平台,多角度、全方位为妇女提供维权服务。

搭建服务平台,共享改革成果。过去五年,贵州通过搭建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慈善公益平台,累计募集资金和物质1.49亿元;累计向5051名农村贫困“两癌”患病母亲提供救助。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妇女之家”。各级妇联组织把“妇女之家”建设成服务妇女群众所需所求的温暖家园,省妇联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的“五小”“五心”举措和思路,被作为党员干部下基层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妇女儿童妇女全省
南平检察院妇联共建合作机制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心连心,逆风行 省妇联积极引领全省姐妹防控疫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多措并举 泉港妇女儿童事业结硕果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省“两会”代表、委员 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当代妇女的工作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