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2017-06-14袁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084-01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语言。由最初联想到母亲,让人感到“母语”的亲切和圣洁,感到她与人的发展之间割不断的血缘关系。所以,培养孩子对母语的感情,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热爱母语,引领孩子亲近母语
1.让孩子感受学习母语的快乐
学习不是目的,母语教育也不是目的,让儿童感受学习母语的快乐,感受的生命的幸福才是目的。老师要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用可亲的方式引导儿童回到母语的怀抱,为他们提供阅读指导,让儿童得到无穷的乐趣和诗意,提高对母语学习的兴趣,感受学习母语的快乐。
2.让孩子与老师共同学习母语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读儿童文学,读更多的经典,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把经典的童书大声读给孩子听,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甚至进行儿童文学创作,写所见、所闻、所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做过的事,写自己的教育思考,用自己对母语的爱引导孩子学习。
3.让母语教学回归日常生活
语文学习没有围场,母语教育没有“圈外”,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家长甚至每一个人都是儿童的语文老师。母语教育不仅在课堂,而且在家庭、在社区、在社会。要积极倡导和开展亲子共读、家长读书、社区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每一个人的生命连在一起,息息相关。
二、热爱母语,培养孩子自主阅读
1.培养兴趣自主阅读。
(1)“投其所好”推荐文章
学生喜欢问为什么,就推荐他们看《十萬个为什么》《少年万事通》;学生喜欢听故事,就推荐他们看《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学生喜欢看魔幻书籍,就推荐他们看《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种方法对于平常不太喜好读书的孩子非常有用,易于培养兴趣。
(2)课内外衔接拓展视野
老师有意识地向孩子推荐一些与课堂教学密切关联的课外读物。学完《冬阳 童年 骆驼队》后,推荐学生读《城南旧事》;学完《匆匆》后,推荐学生读《荷塘月色》《春》;学完《草船借箭》后,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产生了课外阅读的原动力。
2.开展活动养成习惯。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良好习惯的培养。如评选“书香小博士”活动 ,名言佳句大聚会”活动,再比如,教学生做成语阅读卡、歇后语阅读卡,读书笔记阅读卡……在此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内化和成果的展示,良好阅读习惯自会养成。
三、热爱母语,净化孩子精神世界
1.阅读名著激发向往
余秋雨先生认为:“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孩子们一生的文化向往。”经典名著虽然不能教会孩子如何考语文,但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的感受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温柔的一面。经典名著不仅仅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也不仅仅是《战争与和平》、《唐·诘诃德》等外国名著,更主要的是符合他们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经典,如《绿野仙踪》《宝葫芦的秘密》《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
2.营造氛围潜心阅读
要学生多读书,关键要提供时间,营造氛围,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走入五彩纷呈的课外书籍之中。
(1)每周专门安排课外阅读课。有时让学生自由阅读,有时让他们针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质疑问难,有时组织他们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展示阅读所得,有时针对一篇文章,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2)布置课外家庭阅读作业。在每一天的家庭作业中,都安排有课外阅读的任务。少则几分钟,多则半个小时,让孩子将阅读作为一项作业认真完成。
(3)利用碎片化时间课外阅读。课堂作业时,先完成的没事儿做了就阅读;午休时,安排孩子阅读;夕会时,老师处理完常规事务也让孩子阅读。
(4)建立班级图书角。使孩子能阅读到更多的书籍,在班级创设一种浓浓的读书氛围。
3.传授方法指导阅读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勤动笔,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在文章的重点部分或写得特别精彩的地方,做上各种不同的记号,写下自己的感受,不在乎字数的多少,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就行。一方面利于记忆,另一方面为写作积累素材。
热爱读书,就是热爱生活;亲近母语,就是亲近生活。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通过阅读涵养性情,成长个性,增强能力。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引导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他们的童年因为读书放射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作者简介:
袁珏(1974-),女,四川乐山人,小学一级教师,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