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探究

2017-06-14曹红霞

报刊荟萃(上) 2017年5期
关键词:方法途径感恩教育探究

曹红霞

摘要: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的感恩教育真实的案例从而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内在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方法途径;探究

一、大学生感恩现状调查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对他们给予很高的期望,他们的感恩观影响着他们对人生、对他人、对社会的看法,以及他们处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感恩观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开展感恩教育提供客观依据。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正式发放问卷380份,收回361份,有效回收率为95%,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商丘师范学院100人,商丘工学院280人,学生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24岁,平均年龄19.86岁,其中大一学生220人,大二学生100人,大三学生41人,本科生120人,专科生241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感恩的认知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有73%的学生认为“父母、老师、社会、同学、朋友给与我们的帮助是应当回报的”,这表明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生活所给与的恩惠有所认知。有63%的学生认为“成功的人是懂得感恩的”,表明大部分同学明白懂得感恩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为他们提供的条件不足,存在不公平现象而产生消极的情绪,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2.关于感恩的情感方面

有83%的同学表示当自己做错事时对父母、老师有一种歉疚感,这说明很多同学懂得父母对自己成长的付出及老师对自己教育的付出。有80%的学生表示对生活、对学校怀有感恩之心,这表明很多同学对自己获得的恩惠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用消极的心态看待生活、学习,他们缺少对生活和学习的动力,这部分同学正是我們重点教育的对象。

3.关于感恩的行为方面

79%的学生表示会在母亲节、父亲节等相关节日给父母、老师送去温馨的祝福,会向灾区或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温暖之手,对自己的感恩现状比较满意。这说明不少同学有感恩的行为,并且会主动给予回报和感谢。有34%的学生认为“努力学习就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最好报答”、“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社会的感恩”,这说明很多学生对感恩行为的看法还是比较狭隘。

二、影响大学生感恩观的因素分析

对于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不管是从年龄还是处事方式都与高中阶段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大学这个阶段是个重要的过渡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交互的环境中,而复杂的外部世界对他们观念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他们的意识和行为。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影响、认知的影响、众多心理压力的影响。为此会出现道德方面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知恩图报、个人利益至高、待人待事缺少感恩。

(二)家庭环境

父母的溺爱、父母感恩观念的偏差、父母教育方向的失当,很多家长对孩子毫无怨言的付出,不求儿女点滴回报,这自然体现出父爱母爱的伟大,但是对于孩子成长而言,这种观念并不可取的孩子会觉得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特别在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当中,孩子的这种观念体现的更加明显。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看重学校的升学率,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观念淡薄。学生对教师无私奉献的传授知识并没有心存感恩之心。把老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教育,看作是老师为了自己的奖金而做出的努力。没有感恩的意识,学生自然不会有感恩的行为。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残酷的市场经济竞争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使人们越来越功利和现实。人情冷漠,关系逐渐变得疏远。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善举和无私奉献的人们,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回报。我们的大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不知何时何事应该怀有感恩之心,不知用什么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三、感恩教育的实施

(一)教会学生识恩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享受的恩惠应该是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而作为我们高校教育者就要让学生能捕捉到生活中的道德恩惠,启发学生找到这些恩惠的亮点和价值,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感激。生活中的处处发生小事都是我们所受的恩惠,他们的成长与这些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再强大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所以对他人所给予的恩惠应感恩在心。

(二)教育学生知恩后应当谢恩

调查的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错误地认为:感谢别人太虚伪。他们认为只要从心里记住别人的好就可以了。其实则不然,要让学生知道:发自内心的感谢没人会拒绝,应该把别人给与的帮助和恩情表露出来。这不仅仅是为了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心的交流。以此来引发学生之间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情感,进而产生感恩的行为。

(三)教会学生报恩

识恩知恩之后,应当以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与回报,回馈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物质方面的或者精神方面的。但要让学生明白报恩不能以物质为主。因为并非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称得上报恩,像对父母的孝行、对他人的举手之劳、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才是报恩的表现。

(四)让学生认识感恩教育的意义

1.感恩有利于促进家庭的和谐

一个懂得尊敬老人、赡养老人、互敬互爱、互相感恩,时常感恩的大学生,必定能进一步促进家庭的和谐。

2感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现代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人认为别人都是障碍是自己的绊脚石,而成功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对于那些失败的人则往往怨气充天,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很少想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上,光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很辛苦的,也难取得好的成就。而在亲情、友情、爱情等社会资源的帮助下,取得成功会容易些。懂得感恩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回报,而也更愿意与他再次合作。成功以后懂得回报社会的人,他的形象价值在社会上得到提升,这样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会使他取得更大的成功。而不知的感恩的人会觉得别人帮他是应该的,不思回报,别人就不愿意再与他合作,他也很难取得更大的成绩。

3.教育大学生感恩有利于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大学生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会用尊重、友爱、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与爱和友谊;宽容他人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与他人同心协力,这会促使美好人际交往氛围的形成。

四、感恩教育的途径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素质

在大学生的道德养成过程中,教师可以说是第一榜样,是心灵的引路人。教师不但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每位教师身上所体现的“师德”都会对学生的认知、情感、乃至行为和目标的选择产生引导。所谓“学高为师、德高师范”指的就是如此。所以我们作为学生灵魂的导师,就要用心灵去教学生,以身作则去带动学生。如果一个老师天天去抱怨,那么所带的学生是很难具备一颗感恩之心的,更无法去谈感恩。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效仿和比较,因此在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朋友相交之恩、领導同事关怀之恩等方面,一定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在面对不好的社会现象或客观因素导致个人受到挫折时,不要一味抱怨,更不要将负面情绪暴露在学生面前。要以豁达、平和、乐观的心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主流方向,对社会怀有感恩之心。

(二)利用特定节日开展专题活动

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像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来临之际,以学校、学院或班级等团体举行一系列的感恩活动,设立感恩节或感恩日的主题活动。

(三)渗透教育法,不要让活动变成形式

将平时开展的各种感恩互动贯穿到日常教学、班级管理、团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时时讲感恩,处处讲感恩。

(四)问卷调查,及时总结

通过感恩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详细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和不满,及时总结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学校的满意度测评就是一个让我们很好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的途径,如果学生能够认真地仔细的观看每一测评项目,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达到预想的效果,说明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是心存感恩的,如果是不看测评提出的问题就一味的做大,哪怕得到的是100%,我想那也是虚伪的,不切实际的,没有任何的可信度,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内心想法。

(五)充分发挥网络教育阵地,利用好新媒介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充分发挥网络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利用网络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服务功能强的优势,利用QQ空间、说说、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上传一些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感恩主题文章和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增强感恩文化的官传力度。

猜你喜欢

方法途径感恩教育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