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依托式英语教学中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初探

2017-06-14金烨姚建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教学

金烨++姚建华

【摘要】良好的思辨能力不仅是思考与分析能力的体现,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证明。但是思辨缺席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因此培养思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内容依托式英语教学模式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与训练思辨能力结合起来,既帮助学生习得基本语言技能,有能有效发展思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内容依托式 英语教学 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081-02

一、引言

我国英语教学长期注重学生英语基本功(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对于承受考试压力的学生而言,技能的提高无疑是通过硬性考试的必备条件。但当学生进入大学课堂,单一注重技能训练的教学弊端也随之凸显,学生用英语交际时在逻辑思维方面“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即思辨缺席”(黄源深,1998)及在交际内容方面缺乏深度。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融进英语课堂,现阶段笔者认为CBI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理论框架

1.思辨能力

自古就有训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勤思考的重要。国内教育家文秋芳等(2009,2010)将这种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译为“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反映认知能力与情感特质,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罗清旭(2000)提出三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途径,基于本文的研究视角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特点,可以考虑将第二种途径,即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英语课堂。

2.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

内容依托教学法(CBI),指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袁平华等(2008)认为CBI要求教学者“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把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高。”研究表明,CBI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通过目标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扩充了知识面又将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结合在一起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因此,CBI教学模式的恰当运用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CBI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毕竟要想实现用英语交际的目的,英语基本功还需要不断的磨练。但只可将其作为CBI教学模式的辅助手段。最终要实现的是以CBI教学模式为主,传统教学方法为辅的教学模式。

1. 教学设计

首先要遵从教材内容。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都很明确,讨论的话题关系到学生的大学生活,社会的经济活动,历史的变迁与发展,科技的创新与进步等等。对于每个单元的主题,教师都要设计出相关的话题让学生们思考和讨论并且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后,除复习所学英语词汇语法表达之外,还应设计出对单元主题起到升华作用的问题留给学生们思考与讨论,这样有头有尾首尾呼应的课堂教学才真正能培养出有思辨能力的学生。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告别单一讲授式,采用对话形式,访谈形式,小组活动式及肢体语言表达的方式强化教学效果,增加学生们的听课兴趣。

再有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与互动式讨论,建设大小课堂。在小课堂里,进行分组讨论,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分享觀点;设计组组竞赛活动,辩论活动,发挥合作精神的同时发展思辨能力;在大课堂,教师起主导作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观点,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不设定标准答案,不否定学生的想法,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示与完善以此加强学生用词,语言组织与逻辑思维的能力。

2. 课程设置

目前,大学英语课侧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反认知能力得不到提高。比如读写课上侧重讲解词汇,语法及文本分析;视听课依然是训练学生听懂句子文本,然后选出答案。当然这些授课内容是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设计的,但若以培养思辨能力为出发点,如果只是反复记忆,则走出大学课堂的学生会变成思维简单,观点单一的“复读机”。因此,大学英语课不妨引入人文专业知识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比如,在读写课上加入英美古典诗歌,短片小说赏析,既可让学生学习语言,又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视听课上可引入英语话剧,经典影片或脱口秀等内容,在兴趣中习得英美文化。除此之外,也可分类别设置课程。比如设置专门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实用交际口语,写作,翻译实践,英语听力训练等必修课;配合设置以传播英美文化为目的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英美小说赏析等或以充实专业学科知识为目的旅游英语,法律英语,医药英语等选修课。选修课以讨论分析为主,必修课以加强英语基本技能为主。学生在必修课所习得的基本技能操练到选修课的讨论中,使在选修课上习得的文化知识推动基本技能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CBI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中教师对自身的思考

良好思辨教学效果的实现依靠有能力的教师。CBI教学模式下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自身得有强大的思辨能力,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会运用知识设计出有实效的思辨能力培养方法,对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准确地把握。因此,教师将面临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做到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思考教学,不断在实际中实践。

参考文献

[1]黄源深.思辨的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2.

[2]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3]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等.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教学,2010(1):55-63.

[4]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3-84.

[5]袁平华,俞理明.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 (1):59-63.

基金项目:“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内容依托式英语教学中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5LN0006A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英语教学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