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能力培养中的语文素养
2017-06-14孟琳
孟琳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对于专业性人才所具有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之外,还应该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对语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针对专业性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能力;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126-02
当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并不乐观,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进入职场之后,缺少相应的实践能力,从而无法全方位完成岗位工作。同时,近年许多幼儿园都发生不同类型的责任事故,对于学者教育领域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形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部分学前教育人才缺少一定的语文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呈现出审美品位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偏差的问题,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对幼儿形成更多的启蒙教育。
一、学前教育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
这里所提及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职业道德。所谓的职业道德,需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在实际工作中,要最大化地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将幼儿的认知与智力发展当作终身奋斗的目标。同时,还需要关注幼儿的社会性、人格的积极性和谐发展,认真负责地对幼儿进行教育。(2)认真探究幼儿发展规律。在此环节中,学前教育人才需要对幼儿的独立性、自觉性、活动能力等多个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发展规律与其身心发展特征。通过不断挖掘幼儿发展潜能,促进儿童的学习与成长,提升学前教育质量。(3)需要具备领导与组织能力。对于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而言,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特别是学前教育是需要协调好学校、家庭、教育力量等多個层面工作,才能够使其工作更顺利地开展。因此,学前教育人才在具备专业化知识结构以及教育实践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领导与组织能力,这也是学前教育行业的一个基本的职业能力。学前教育人才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具有分享意识,并坚持真诚、合作、平等的原则,与社会教育资源以及家庭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通过协调与沟通,让这些教育元素都能够共同参与到学前教育当中,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及环境。(4)需要具备创设环境的职业能力。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优良的教育环境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应该说,幼儿成长过程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只有学者教育工作者,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其环境的关注,才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具备能够为幼儿创设良好、健康、丰富的生活、学习以 及活动环境。在此环境中不断给予幼儿关爱,让其能够得到安全感以及尊重感,有利于幼儿后续个性发展。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组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维妙的互动关系。
二、结合学前教育人才发展需求制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人才职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结果,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体现出相关人才的主体地位。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能够让所培养的人才获得更高层次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进行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制定时,需要结合人才职业发展需求来进行。并在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最大化地采纳学前教育人才建议,关注其更渴望得到的发展需求。当前,虽然许多教育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教学革新,但真正取得成效的革新非常少。若在开展教学革新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听取教育者的建议,而忽略人才职业发展需求。在这样的一种培养模式下,人才对于学前教育领域的参与热情产生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人培养目标需要培养对象进行参与,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相关学者曾指出,人才只有亲自参与到培养活动中,才能够与教育者形成统一,让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够得到完善。因此,学前教育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将人才职业发展需求融入其中,并通过相关岗位任务来制定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适用于现代职场发展需求,当相关人才进入到实际工作岗位时,并不具备灵活的就业能力。因此,人才培养还必须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与体验流程,让相关人才能够更快地转变成为职业人的角色。
2.培养人才具有随机教育能力。在开展学前教学过程中,要让相关人才树立起教育意识。因此,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并没有明显的上课和休息的界定。学前教育工作人员要具有利用突发事件的开展随机教育的能力。这项能力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否则将会失去一次非常良好的教育机会。幼儿在接受教育时,如果将随机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其接受到更加具体且容易理解的教育,对于幼儿而言也是一种非常喜欢的教育形式。
三、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职业能力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分析
1.语文素养可以增强人才的倾听与理解能力。学前教育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而表达能力的基础正是语文素养。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相关人才“听说读写”能力。所谓“听”,就是接收信息,通过对其信息的理解来完成后期的教育活动。此能力对学前教育工作人员非常重要,因此许多孩子在进行表达时,还没有具备成熟的语言能力,其所表达的内容经常会呈现出断断续续的现象。甚至有的幼儿在表达时会采用一些不连续的语汇来进行,这就增加了学前教育工作人员对其表达内容的理解难度。因此,需要在培养相关人才时从幼儿的身心特征为切入点,要求其人才通过多想、多读的形式来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基础与语言鉴别能力,从而才能与幼儿时期的学生进行正常交流,为确保其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2.语文素养可以提升人才的表达、交流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人才而言,在未来所要进入的职业为幼儿教育。在其开展实际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的更多是通过口头语言教育来完成。因此,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不是单纯地带领小朋友唱跳玩耍就可以的,而要具备与其沟通的职业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应该重视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让其人才掌握口语交际相关的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以及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这就要求相关人才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为口语表达及交流能力提供保障。
3.语文素养可以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及丰富文化内涵。学前教育工作者,每个学期都需要撰写工作报告以及总结,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还需要撰写通知、教学方案等应用文。比如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与评价、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通知等等,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方案撰写能力,这些内容的撰写都需要语文素养给予相应的支撑。此外,为了能够在学前教育中渗透一定的传统文化,让小朋友能够从小就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身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学前教育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1.培养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认同感。这一个环节的培养策略,是提升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的关键。相关教育机构老员工,应该为树立榜样,并以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修养感染学前教育人才。让其能够更好地对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增强学前教育人才坚定的职业信心。有條件的学前教育机构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可以定期举办专家讲座,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与能力提升的机会,让其人才寻找到归属感。在不断的感染与熏陶下,增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认同感。
2.创设职业化学习氛围。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其更好地服务相关行业。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为其创设一个职业化的学习氛围,让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能够在此氛围中不断学习与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将其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环节中,为其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通过职业化氛围协助学前教育人才养成良好职业能力水平。
3.加大创作练习力度,增强写作能力。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够完成相应的职业报告撰写需求。因此,学前教育人才需要结合自身的特长,加大写作能力的培养。这里所提及的写作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日常工作应用文写作能力。日常工作应用文主要包含工作计划、教学方案、申请书、简历等。(2)专业性应用文写作能力。当学前教育人才进入到实际岗位后,需要经常撰写通知、总结以及对学生的评语等。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需要语文素养给予支撑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所以,学前教育人才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创作练习来增强写作能力,尽快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4.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对于人才培养的价值非常重大。学前教学人才应该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读。通过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与感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人才的语文素养以及文化素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人才,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与其他同事一起共同努力,通过大量地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更好地对其语言进行品味与感受,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及审美境界内化成为自身的专业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学前教育人才需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就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想要有效提升职业能力,就需要语文素养给予相应的支撑。学前教育工作人员的语文素养会对幼儿启蒙教育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重视职业能力与语文素养的价值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