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多才的“快乐教育法”
2017-06-14尼坤
尼坤
陌上君子,温文尔雅,大概就是陈道明给所有观众的影响与直面的观感。他踏实、努力,每一部戏都是品质的保证;他博学多才,每一次采访都能为之赞叹;他低调、谦逊,每一位合作的演员都赞其人品。的确,他是一位极为优秀的演员。其实,做父亲,陈道明同他做人、做艺术一样,严格却睿智。
快乐教育法
陈道明的女儿陈格与父亲的性格完全不同。陈道明率真、直爽,活得如同他扮演的角色一样,掷地有声、义正言辞。这些烙印虽然也体现他对女儿的相处过程中,但他的教育方式同性格不同,采取却是快乐教育法:“我从不改造她,绝不强加。我给她定的指标特简单,第一是身体好,第二是生活要快乐,第三是尽量有所成就。”加上妈妈杜宪的性格比较随和,陈格的性格在这两种影响下,用陈道明的话就是:“我性格不是很好,她妈妈性格很好,这个优点完全继承了她妈妈。所以在她身上完全没有极致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不极端。”
这种快乐教育法,最主要体现在学习上。陈道明从不把女儿的学习当作评价她的标准。学习好,固然好,但陈道明希望女儿实实在在地对自己,不做坏事,至于长大后有可能带来的名与利,要放平和心态,将它交给社会与命运。
陪女儿博学多才
陈道明的博学多才是有目共睹的。他在张艺谋导演的《归来》中,就秀得一手让郎朗都惊叹“陈道明的钢琴是演员里最好的”的琴技;在2015年北京卫视跨年夜的当晚,才华横溢的他又在民乐团的合奏下,现场展露了钢琴绝技,演绎一曲《渔光曲》。除此之外,他的画作一次又一次让大众惊艳;还有那些在网络上流传的“陈道明语录”,被很多人奉为心灵鸡汤。有这样的父亲,女儿当然也是颇具艺术天赋。不过,陈道明和妻子杜宪工作都很忙,女儿是与外公、外婆一起长大的。但陈道明一有时间就陪女儿学习、去图书馆、练琴,即使忙着拍戏、工作的时候,不能与女儿见面,也会按时给家里打电话,和她聊聊天,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她。
女儿慢慢长大,陈道明和妻子杜宪的工作更加忙,没有时间陪伴女儿。鉴于国外的教育更适合女儿在艺术方面的发展,即使陈道明特别舍不得,但他认为女儿应该属于社会的,要对社会有感情,要让社会教育她。所以陈格才13岁时,她就被送去英国生活与学习。没想到,陈格适应能力特别强,短短的时间里,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严父也知错能改
由于陈道明刚硬的性格使然,在对女儿的教育里,严父慈母的形象是显而易见的,妈妈可以随意一些,不过爸爸要有原则性,在大的问题上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在这种思想下,陈道明对于陈格的言谈举止格外注意与引导,偶尔是有些严厉的。然而发生在她10岁的一件小事,也让这位严父开始反思自己与女儿的相处之道,尝试着与女儿做朋友。
那是临近春节的一天,陈道明与杜宪约了一帮朋友,打算聚一聚。在朋友的建议下,陈道明决定让陈格一起出去玩玩。原本与女儿玩得很开心的陈道明,临出发前,拿过一本书想考考女儿,指着其中一字,问她是否认识。然而,玩得开心的陈格,想逗逗爸爸,并没理会他,也不回答他的提问。陈道明如同每一位严父一般,火气噌地窜上来,又一次问了一遍,陈格还是调皮地没回应他。这让陈道明觉得女儿十分没“规矩”,不得不使用“家法”—站在墙根面壁思过,并且不能随他出去吃饭。此时,陈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顿时眼泪汪汪。
在去饭店的路上,杜宪和随行的朋友们纷纷指出陈道明的错误,孩子只是开个玩笑,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陈道明的处理太过于严肃了。有时,为什么一个人能得到大部分的尊重与喜爱,是因为他身上有一些特性让人为之欣赏,陈道明亦是如此。虽然性格刚毅如他,面对指责与建议,不会固守自己的看法,而是反思自己的错误。确实,对女儿似乎是有些“不近人情”,一件小事小题大做了。一旦想通了,陈道明立马掉转头,回去接女儿一起过节。当陈格看到爸爸来接自己了,立刻扑到他的怀里,主动向爸爸承认错误。陈道明看到如此懂事的女儿,即使在荧屏上鲜有流泪的他,眼眶也有些红了。就在这件小事之后,陈道明意识到自己可以严格,但不能过犹不及,否则女儿会逐渐感受不到父爱,反而得不偿失。至此,他在引导女儿时,更加注意方式方法,父母的威严在建立的同时,不能丢失了女儿的安全感,以及对爱的感知能力。
陈道明的育儿经,似乎让这个知性的谦谦君子,不那么像是个“不近人情”的藝术家,有了些许烟火气,成为会生气、会感动、会纠结的平凡人。大概这就是亲情的魅力,在孩子出生就选好的关系里,每个人都从中成长、成熟,或许成功,亦有过失败,却依然让人不舍得挣脱与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