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让初中数学课堂更精彩
2017-06-14孟令生
孟令生
摘 要:学生是数学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更是整个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体.“让学引思”要求的提出,就是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方式从灌输转化为引导.笔者从差异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出发,对这一要求的落实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让学引思
“让学引思”,是全新的教学背景下所提出的创新性教学要求.所谓“让学”,就是将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由学生来承担,让他们获得真切感知知识内容的机会,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人.所謂“引思”,则是要求教师们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引导启发为教学主法,运用巧妙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自主感受所学,真正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化.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这种教学意识十分适用.
一、差异性“让学”,各有侧重“引思”
既然“让学”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自然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然而,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能力基础是不尽相同的,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让学”效果,就要对不同能力现状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在对三角形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深化学生们的理解,我将函数的知识结合进来,设置了如下练习:
例1 如图1所示,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角板ABC放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中,并使其中的两个顶点分别靠在坐标轴上,点C坐标是(-1,0),点B是抛物线y=12x2-12x-2上的一点,横坐标是-3,过点B作BD⊥x轴于点D.
(1)求证:△BDC≌△COA.
(2)BC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3)能否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一个点P,使得△ACP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随着三个问题的层层递进,思维难度逐渐加大,知识的综合程度也逐渐加深.我请不同能力程度的学生分别思考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问题难度,在当前基础上有所提升.
对于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需要进行不同侧重的“让学”设计.对于知识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夯实知识基础是首要任务;对于知识能力尚可的学生来讲,则要熟悉基础,并寻找规律方法;对于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进一步灵活开放思维则值得挑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生们提出学习要求,会让每名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收获.
二、开放性“让学”,拓展视野“引思”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显著的灵活性特征.因此,在“让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们不能只将目光聚焦于基础知识的范围之内,还要将知识内容积极开放起来,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不断扩展.
在学生们学习了概率的基本知识后,我为大家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
例2 如图2是一个3×3的方格纸,顶点处分别有A、B、C、D、E、F六个点.
(1)从点A、D、E、F中任取一点,并以取出的点和B、C为顶点画三角形,那么,画出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
(2)从点A、D、E、F中任取两个点,并与B、C为顶点画出一个四边形,那么,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概率是多少?
与单一的概率计算问题相比,这道题目显然灵活了许多.无需教师多言,学生们的思维已经随之得到了拓展.
与基础性知识相比,带有开放性特征的内容往往会难度更大一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挑战也比较明显.为了打消学生心中的畏惧感,并让大家能够真正融入开放的思维环境当中,教师的巧妙引导与教学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三、实践性“让学”,回归生活“引思”
在“让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们除了要引导学生们将数学理论研究清楚,还要注意将理论知识向生活实践迁移,实现初中数学学习的全面、到位.
在完成了圆内容的教学后,请学生们试着解决如下问题:
例3 某个班级的学生集体为希望工程捐款,班长将大家的捐款数额整理成为如下统计图表.但一不小心把钢笔水滴到了上面,一些数据看不清了.
(1)通过分析图表,能否得知参加捐款的总人数?
(2)如果捐款数额在0-20元的人数在扇形图中
所占部分的圆心角是72°,那么,有多少学生捐款在21-40元呢?
这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实际生活情境.在这样的问题背景下进行思考,学生们的热情很高.
实践内容的灵活展现,也让大家对圆的相关知识体会更深了.从实践性原则出发,引导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回归生活,不仅是完整的数学教学之必需,更是更加理想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式.在实际生活的启发之下,学生们能够产生更高的思考热情,并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生动面貌.
“让学引思”理念的适用,需要遵循差异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原则进行.由上述阐释我们不难发现,教学开展的重点在于“让”和“引”.“让”要有度,要把握好学生所占据的教学主体地位的程度,既要让学生们拥有自主空间,又要保证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引”要巧妙,如何实现高效学习平台的打造,让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是教师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相信初中数学教学定能收获全新的高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黄广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 2010(11):55
[2]赵晓英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J].学周刊 2014(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