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椅子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7-06-14赵巧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5期
关键词:波波男孩子女孩子

赵巧艳

现今的孩子,大多成长于备受宠溺的家庭环境中,因而缺乏对他人的包容与理解,尤其是刚入园的幼儿,同伴间常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执。在本次案例中,教师抓拍了活动室里发生的一个小事件。教师并没有直接干涉,而是静观其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事后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集体分析讨论,帮助幼儿独立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域活动刚结束,孩子们收拾好游戏材料,纷紛搬小椅子回座位,波波与婷婷正在争抢一把小椅子。

赵老师:咦,你们怎么了?

波波:她抢我的椅子,这是我的。

婷婷大声说:刚才放在这儿没人要,是我先抢到的。

波波:本来就是我的,我去放图书,她就过来抢我椅子……

赵老师:那现在只有一把椅子,怎么办呢?

婷婷咄咄逼人:我奶奶说的,男孩子要让着女孩子!

波波无语,但一脸的不服气。

正在整理图书的桥桥走过来说:不对!女孩子应该让着男孩子。说完站到他的“好哥们”波波身边。双方仍在僵持中……

茂宇从别处搬来一把椅子:给你们,再搬一把不就行了?

婷婷瞪了一眼波波,准备强行搬走原先的椅子,倔强的波波却怎么也不肯松手,并委屈地哭起来:“凭什么?这把椅子本来就是我的。”

僵持过后,婷婷最终选择让步,悻悻地搬走了茂宇送来的那把椅子……

波波拿回了自己的椅子,却仍旧抹着眼泪,围观的孩子们冲着他喊:“男子汉还哭鼻子?羞羞羞!”

类似抢椅子事件引发的争执,教育者大多不乏处理经验。而我在观察孩子们独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后,却发现一些成人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些中国家长不经意中把“好男不和女斗”引申为“男孩要让着女孩”来进行说教,而婷婷与男孩子发生争执时,就把大人说的话拿来当成了“挡箭牌”,这种盲目的优越感伤害了波波,也引发了男孩子的委屈与不满……直率的桥桥说出男孩子心中的疑惑:“男孩凭什么要让着女孩?”机智的茂宇挺身而出,及时打圆场化解了矛盾。旁观的幼儿不理解波波的委屈,也分不清是非曲直,认为男孩哭鼻子是丢人的行为……

幼儿园形同一个“小社会”,孩子在集体中的行为表现,都直接反映出其受到的教育影响。在偶发的“抢椅子”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成人的言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们判断是非的价值标准往往来自于从成人那里得来的信息与经验,而这些成人的价值标准有时又会造成孩子的误解。

就拿“女士优先”来说,它属于西方文明的社交礼仪,是男士风度的体现,但并非是义务。男生在体能上确实比女生更具优势,爱护与关照弱者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尊重应该是相互的,也是基于平等的,像考试、竞赛就是公平公正、无性别差异的。成人如果把“男孩要让着女孩”挂在嘴上,会引发幼儿认知上的偏颇,给孩子未来的成长埋下隐患。

我把照片给孩子们看了之后讨论:“男孩到底要不要让着女孩呢?”睿睿回答说:“要,因为男孩大,女孩小!”我说:“也有许多女孩子是姐姐,男孩子是弟弟呀!”熙熙又说:“我妈妈说男孩子力气大,所以要保护女孩子!”我说:“这就是说男孩可以多帮助女孩……可女孩如果做得不对,男孩也要让着她吗?”琳琳说:“不对,做错了要改正才是好孩子。”……一番讨论过后,孩子们懂得了男生让着女生是出于礼貌和尊重,而懂礼貌的孩子才更受欢迎。男孩可以保护女孩,但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要懂礼貌、守规则,要像茂宇那样乐于助人才是真正的好孩子!事后,婷婷向波波道了歉,两人又和好如初。

四五岁幼儿的是非观正处于懵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于事物的观察判断却是敏感而印象深刻的。成人在教育引导的时候不仅要谨言慎行,循循善诱,还要抓住生活中有效的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地帮助孩子去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分析判断,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波波男孩子女孩子
和波波一起过生日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波比和波波池
你好,男孩子
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努力?
请珍爱我们的男孩子
贵在坚持
波波熊和OK兔(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