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把中草药产业打造成保山市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2017-06-14郑家文
摘 要: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花、果)、动物药(皮、毛、骨、内脏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我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大约有12 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草药资源上我国占据垄断优势,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 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研究,使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药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中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奖,更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传承和创新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保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草药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有望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关键词:中草药;气候资源;经济效益;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014-05
据民国《保山县志稿》和《保山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对“腾药”的记载:明末清初,腾冲的中成药以原料地道、配方得宜、疗效显著,就具有相当的规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到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已经相当兴盛,腾药的生产经营更呈一时之盛,大小药铺,品种上百个,比较著名的药店有“云生堂”“太和堂”等。他们研制的中成药,在当时就已远近闻名,如清光绪年间的“寿世堂”生产的“九龙化风丹”和“黑虎镇惊丸”,民国时期的“博润堂”生产的“追瘴丸”。抗日战争之前有大小作坊30多家,形成前店后厂林立街头,少年老叟皆采药炮制的繁荣景象。产品经马帮运往四川、贵州及东南亚等地,腾药成了主要出口商品之一[1]。
一、保山市具有发展中草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在保山市1.96万平方公里(2 940万亩)的国土上,海拔从535米的万马河口到3 780.9米的高黎贡山大脑子,从气候类型方面看,包括低纬气候、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山地气候;从光热资源方面看,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高寒冷凉气候资源;从降雨数量方面看,不仅有年降雨不到800毫米的低热河谷生态区,而且有年降雨量超过2 000毫米的多雨区。保山市被科学界称为“动植物东西过渡的纽带和南北交汇的桥梁”,高黎贡山被称为“动植物物种基因库”,市内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立体农业现象突出,我国种植的农作物大多数在保山市几乎都能找到适宜种植的生态区域,保山市具有发展中草药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二、保山市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保山市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据《保山地区中草药选》(1998年)记载,保山地区药用植物167科664种,又据《高黎贡山药用植物名录》介绍,全市可供药用植物1 200种,其中,药用价值较高的169科430种,常见重点中药材160余种,面积46.3万亩,产量6.8万吨,农业产值16.3亿元。据对腾冲市不完全统计,该市野生和家种中草药品种共430个,有采收價值的232个,名贵品种40余个。
三、实践证明中草药是高效益经济作物
据有关部门调查,2015年隆阳区种植红花21 667亩、平均亩产33.1千克,亩产值2 249.7元;种植续断10 728亩,平均亩产190.8千克,亩产值1 907.8元;种植三七2 263.7亩,平均亩产99.7千克,亩产值16 785.4元;种植石斛1 332.2亩,平均亩产146千克,亩产值14 439.3元;龙陵县紫皮石斛种植130多万平方米,产值1.08亿元,折合每亩产值5.54万元;龙陵县紫皮石斛占全国紫皮石斛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中国紫皮石斛种植第一县,龙陵“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已经中国中药协会评审通过,龙陵模式受到业界高度关注。
又如,施甸县摆榔乡的一碗水村布朗族同胞李正贵(在扶贫攻坚中,布朗族是属于整族帮扶的特有少数民族),全家6口人,常年种植40~50亩玉米,总产量8吨左右,价值1.6万元左右。2013年他就开始种植中药材野葛根,到2016年已累计种植60亩。2015年,他采挖出售4吨多,每吨6 000元,收入2.5万多元,2016年出售葛根、葛根花和叶片一共收入20万元,是常年种包谷收入的10多倍。
四、保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长期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保山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倒数第4位,仅为全国平均的70%左右,且差距越来越大。2016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025元,仅为全国(12 301.5元)平均的73.37%,差距达到3 276.5元。由于以上原因,使得全省贫困人口虽然多年位居全国第二,但贫困程度、扶贫难度一直处于全国第一。“十三五”期间,全省需要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高达471万,包括88个贫困县、476个贫困乡镇、4 277个贫困村,农业地区严峻的扶贫形势,严重阻碍了云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保山市是云南的一个缩影(见表1)。
五、保山人均粮食大大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分析,2009—2016年八年间,保山市人均产粮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2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23.6%。世界粮食安全指标是每人每年有粮400公斤,我国制定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2008—2020年)》规定的指标:到2020人均粮食395公斤(如果剔除豆类和薯类后,谷物类只有351.6公斤)。按国际和国内粮食安全标准,保山市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见表2)。
六、 保山市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任务艰巨和农作物种植结构亟待加快调整
1.保山市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任务艰巨。“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据有关统计部门,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资料推算,2010—2020年保山市和全省、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速度分别是12.56%、11.6%和7.18%,具体数据(见下页表3)。
2.保山市农作物种植结构亟待加快调整。据2014年统计,保山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是63.4∶36.6(全省62.66∶37.44),从这个比例看出,保山市粮食作物比重大,经济作物比重小,从亩产值看今后发展高效益经济作物的空间还很大(见下页表4)。
七、保山市农民靠粮食增产来实现增收的空间不大[3]
1.保山“滇西粮仓”的由来。从1957年有粮食调拨任务以来至1995年三十九年中,保山地区累计调出848 344万公斤(84.8344亿公斤)粮食支援全省全国的经济建设,平均每年调出21 752.4万公斤(2.17524亿公斤)贸易粮。人们赞誉保山地区为“滇西粮仓”即由此而来。其中,保山地区1961—1970年的十年中调出粮食25 590.5万公斤(2.55905亿公斤),支援全国。仅1961年一年就调出4 094.5万公斤,其中就有2 072.8万公斤是调往贵州支援灾区的。人们往往把在困难时期调出的粮食叫作“刀口粮”“救急粮”。
2.到“十三五”末期,保山农民人均种一亩粮食大约还可能有50公斤或125元左右的增产、增收空间。2016年保山市粮食平均单产366公斤,其中,十三年持续增产,连续十二年创历史新高,从1952年保山市粮食单产103.1公斤到2016年366公斤,六十四年间,保山市粮食单产年平均递增2%,也就是今后四年(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保山市粮食单产大概可以在2016年366公斤基础上,提高35~40公斤,达到402~407公斤,其中,水稻单产大约550~560公斤。也就是说,今后四年,保山市粮食单产初步估计还有50公斤左右的增产空间,若按每公斤2.5元计算,大约每亩能够增加产值125元左右。由此可见,今后指望通过粮食增产来实现农民增收空间不大。
八、全市中草药种植现状
保山市可以种植的中草药种类很多,例如,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种植石斛、重楼、红花、板蓝根、茯苓、杜仲、天麻等中草药成功的典范。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保山市种植面积千亩以上的中草药主要有以下几种(见下页表5)。
九、全市中草药加工现状
1.制药企业2户。现有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方红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两户生产企业。“腾药”商标被省工商局连续九年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腾药”有126个批准文号的药品,东方红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有国药准字批号86个。近年来,两家制药企业不断进行提升改造,相继实施GMP改造工程,并通过验收合格,取得了国家“药品”GMP证书。目前,两企业中药制造生产能力已达4 000吨以上。2014年,实现生物制药产值3.3亿元,销售收入3.2亿元。
2.中药保健品企业多家。一是施甸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种植杜仲2万亩,生产杜仲保健茶、杜仲保健酒、杜仲饮料等;二是龙陵县有一定规模的石斛初级工企业多家,加工产品有石斛枫斗、石斛茶、石斛酒等。
3.药品批发企业24家。这些企业全部通过了GPS认证,另外还有药品零售企业975户,还有一定数量的中药材经营散户,承接了部分中药材的流通交易。
十、全市中草药种植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组织。保山市仅有龙陵县成立了石斛研究所,其他各县(区、市)和市级都没有成立专门的中草药研究、推广机构,有关中草药新品种引种试验、栽培技术研究、药效分析和种植区域规划等基础工作都没有专业人员提前去做。
2.盲目种植。在中草药品种选择上,对载入《中国药典》的中药品种和药效标准等重要内容,绝大多数种植户都一无所知。例如,隆阳区种植的“红花”,一些药效就达不到标准。近几年,有些农户在种植中草药时,由于种植区域选择不当和种植方法不对,最终导致血本无归的例子屡见不鲜。
3.不成规模。据初步调查,保山市广大农村自发种植的中草药品种上百个,年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只有红花和续断两个常规品种,年种植千亩以上的也只有三七、重楼、石斛和茯苓等七八个普通品种,总体情况是“品种杂乱、种植分散、产销脱节”。
4.技术滞后。中草药种植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栽培技术要求也不像种粮食和种蔬菜一样,大多数药农不懂栽培技术,有关部门也没有“技术标准”,几乎都是边干边摸索。由于栽培技术滞后,腾冲的两个制药厂在当地也没有自己的药材原料基地,制药厂80%的原料药均从外地购进,大约只有20%左右的原料药来自当地生产。
5.产品老化。腾冲两个制药厂虽然有212个产品批准文号,但国内同类产品较多,市场竞争激烈,同类产品市场空间不断被挤压,企业产品升级、二次创业创新能力弱,对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投入不足。
十一、保障全市中草药持续发展的七点建议
1.明确分管部门。云南省人民政府早在十多年前的《“十五”经济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将中药材产业发展成为继烤烟之后的第二大产业,全省形成了“像发展烤烟一样发展中藥材产业”的共识。据有关部门统计,保山市2016年底中草药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的有红花、续断和三七三个品种,种植面积千亩以上的有石斛、重楼、乌头、茯苓、决明子和杜仲六个品种,美洲大蠊养殖面积达1.3万平方米,另外还有黄精、龙胆草、金银花、柴胡、大黄、党参、桔梗、半当归、虫草、金铁锁、天冬、天麻、天南星、白芨、板蓝根等品种,全市现在种植中草药面积至少都在10万亩以上,如果再上30多万亩草果、3万多亩银杏,保山市现有中草药品种大约40~50万亩。为了确保该产业持续发展,市政府有必要明确具体职能部门来分管中草药产业,也可以考虑成立领导小组或产业办等分管机构。例如,文山州的三七产业能够持续发展,当地政府早在几十年前就成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山三七研究所”,近年“研究所”已升为“文山三七研究院”,2015年,陈豪省长提出要打造千亿元规模的文山三七产业。
2.出台扶持政策。保山市拥有特殊的地理优势、多样性的气候条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悠久的中草药种植历史,中草药产业又是公认的朝阳产业,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树品牌、拓市场、富农民、壮产业”的发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依托地域资源优势,着力提高中草药种植水平,全力打造“云药之乡”中草药品牌。由于中草药产业起步晚,种植品种多,生产投入大,质量要求严,建议市、县各级政府出台相应的中草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3.做好产地和产品认证。中草药产地认证是指地理意义上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由于其耕地的土壤没有被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因而用这类耕地按照“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种植生产的中草药产品是绿色无公害的产品,因此“产地认证”是对一个地域的耕地质量的认证。而“产品认证”是针对已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而言,一个产自具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证书的农产品,未必就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因为虽然其产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但其生产的全过程中的作为致使其所出的产品未必就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两回事,所以,做好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非常重要。
4.加强栽培研究。不同的中草药品种,适宜栽培的海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具体到每一个品种,即使是在适宜区种植,还涉及到不同的种植方法会导致不同的产量、质量,如果栽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这样的产品就是上等品,就能卖得好价钱。如果栽培技术措施不到位,不仅产量低,而且质量差,这样的产品就只会是次品,甚至是废品,就不值钱。因此,加强栽培技术研究是中草药产业健康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工作。
5.多种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较大、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我国的地道药材主要有14个产区,具体是“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秦药、淮药、北药、南药、蒙药、藏药、维药”,云药地道药材主要是指“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儿茶”等品种。在生产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多种地道药材。
6.扩大种植规模。虽然药农种植的是地道药材,种植区域和产品也都通过产地认证、产品认证,但是由于产品数量少,不仅解决不了增收问题,而且也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市场前景好的中草药必须做到“有规模、有质量、有效益”。
7.拓展产品市场。一是要加大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在科学技术研发上给予支持;二是要从政策、项目、资金上加大中草药种植、生产线建设的扶持力度;三是要创新发展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运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对中草药市场升级改造,完善网上交易功能,努力建成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具有竞争力的中药仓储、物流基地和交易平台;四是要制定出台专项整治中草药市场的相关政策,坚决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法经营行为,健全中草药产业产品价格监督机制;五是要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流通追溯体系,提高质量安全监管的科学化水平,确保中药材、药品质量安全,开展地产中药材的科学选育,建立地产药材品质数据库,树立一批道地药材品牌,申报一批道地药材种植技术标准,指导种植企业和农户选择种植品种,并提供种植技术。
十二、结论
保山市不仅有发展中草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而且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并且“我们已有腾药的辉煌历史”(保山市委赵德光书记批示),中草药种植、养殖和加工是众所周知的高效益产业,发展中草药产业对精准扶贫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委及政府只要認真贯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云南省委和省政府有关中草药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笔者相信,中草药产业一定能够打造成保山市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档案保存于保山市档案馆.民国《保山县志稿》:保山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M].
[2]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2012-11-08.
[3] 郑家文.保山农民收入倍增需要念好“山字经”[J].经济研究导刊,2016,(1).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