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清塘荷音匀》谈对状物类散文的理解

2017-06-14祝善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清塘季老状物

祝善娥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季老的家门口有一方池塘,名为红湖,位于北大校园内,早年这里也曾绿叶红花,清香满塘,但随着一场浩劫,水面变得空空荡荡,萧索凄凉。

笔者在准备这篇课文的公开课时,觉得正好能从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把握对状物类散文的理解:移“情”入文,感“情”體物。首先是作者对荷的描写及感悟都融入了深深的感情。《清塘荷韵》中季老对荷的想、盼、赞、赏、祝。有了这情感的变化,就能把握对荷的描写思路,所以把握状物散文就是要能抓住作者融入表达对象的情感,才能真正理解文章。而状物类散文对于情感的融入就是作家真情的流露。《清塘荷韵》中作者对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赋予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感,表达了一种向往美好的信心。从这种意义上说,荷花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也是永恒的。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感受到生命的快乐。现在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得如此飘逸、洒脱。能以这样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对荷的这种种情感也是作者的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更是体现了季老豁达、超然、彻悟生命的人生境界。

对于状物类散文的情感把握,首先要知道文章中情感的一致性和变化性以及含蓄性,然后再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从“物”的特征剖析情感。凡是好的散文,尽管“物”的特点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自然界的日月山水、风霜雨雪、花草虫鱼、名胜古迹都会移入作者的情感,这样抓住了“物”的特点,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

2.从“物”描写的语言剖析情感,抓住感情色彩的词语,有特殊情感移入的句子。

3.从“物”描写的顺序入手剖析情感,顺序意味着作者的情感变化。

其次,抓住了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对于表达对象的情感,也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笔下的“物”。因为状物类散文的“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季老笔下的“荷”与季老的“情”是这样体现的:之前作者希望的是满池塘的荷花,可实际荷花长得太慢了,由于对荷花的极度喜爱,他担心这样孤零零的荷花终究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荷花没有开放,但是它们的梦想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也正因为如此,才换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荷塘。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檗。“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铺满了半个池塘”,放眼望去,满目的绿荷红蕖,撩云逗雨,映日迷霞。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

季老深爱着这满塘“季荷”,每天数次徜徉于湖畔,默坐静观。塘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令人万躁俱寂,陶然于玄思冥想之中。这就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而此时,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实,微风已拂不起半点漪沦。望着坠落的莲瓣,心中反而更添—份宁静,这便是对生命的彻悟。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了,走的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从季老的《清塘荷韵》对“荷”的描写,我们对状物类散文的阅读首先要弄清“物”的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外形、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者按照根、茎、叶、花、果的顺序来写。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就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其次就是要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把握作者移入“物”的情感,通过情感体会“物”的灵气。因为状物散文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在阅读这类散文时,一定要通过景物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清塘荷韵》一文,作者通过描写荷的种植、对荷的盼望、对荷的赞美、对荷的欣赏进而写出了荷的外形之美,红艳耀目、与众不同、卓然挺立、迎风弄姿,这样,就把荷的内在气质描写出来了。

以物为中心,以情为抓手,这是我们解读状物类散文的正确途径。

猜你喜欢

清塘季老状物
卢华
春山闲话
提高水花鱼苗成活率的四措施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
汉语文学的“状物”特性及诗性美感
浅谈状物类课文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状物内蕴探析
水墨清塘
又见季老
二十一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