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师的语言
2017-06-13谢江阳
谢江阳
摘 要:教师需要用他鲜活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欣然向往,达到育人的目的。通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教育产生的影响来阐述教师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关键词:途径;模仿;职责;感染力
儿童语言得来的途径是多渠道的。未入学堂之时,主要是学习家人和左邻右舍的语言;学童伊始,课本便成为他们语言学习的主渠道,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语言的却是教师。再者,人需要心灵的沟通,学生更是如此,沟通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语言。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教师都在与学生说着话,谈着心,进行着心与智的交流。法国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到:“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所了解。”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如何,对学生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大家都知道,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反过来,人只有适应社会,才能生存、发展。师生群体就是一个小小的而且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其心理不成熟,思想单纯且易率性而为,是一个有待教育的群体,而教师是教育者。在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里,只能是教师去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师。
既然学生是受教育者,那么要想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教师首先得去适应学生,才能熟悉学生,继而对个性、爱好、特长等各异的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心底涌出强烈的爱。对学生充满了爱意,然后才谈得上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认为教师对自己友好,才喜欢与教师交往。学生心里渴望得到尊重,由于教师主动地去适应他们而让其获得了满足,于是,学生就会加倍地敬爱自己的老师,至此,教育的道路便宽阔了起来。
学生天生喜欢模仿,在学校里最爱模仿教师的言行。字写得好的老师,喜欢模仿的学生的字也会美观,同样,语言词句丰富的老师,其学生的词句就显得丰富。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涉猎新奇事物,教师丰富的语言词句恰恰就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下,学生有意无意间就将教师的语言学到了手,加之课本、各种读物及电视、广告等多渠道的语言词汇及句式对学生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必将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师的语言不仅要丰富,而且必须正确使用,不应该出现语法上的错误,更需避免逻辑上的混乱。无论是书面用语,还是口语,都应符合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它固有的面貌。因为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是他们认为新颖有趣的语言,如果由于教师的错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容易改正过来的,这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良好语言的形成或多或少地会造成阻碍,不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还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有行为的身教,也有言语的导向。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是人的心灵的反映。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和正确的思想尚不够,还必须能用丰富的语言将它鲜活地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欣然向往,达到育人的目的。
人都是有感情的,只有当语言饱含了感情时,才能深深地吸引人、感动人,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童天真烂漫,心地纯洁善良,最易動感情,同时也最反感了无生趣的说教。记得别林斯基的《新年的礼物》里有这样一句话:“充满爱情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但缺乏爱情的语言,也就会把颠扑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诫,因此语言对意识和情感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所以,教师的语言就应当是最富有情感、能够荡人心扉的语言。如此,教师的语言就能根据内容及思想的需要,根据育人的需要,自然而然地时而春意盎然,时而激情澎湃,一会儿如涓涓细流,一会儿像奔泻的大海……学生就会在教师生动的语言氛围下,随着教师的情感起伏,随着教师的心潮荡漾,那人文精神就会似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悄地渗透到学生的声音中,坚定地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上。
总之,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它既是没有止境的科学,也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因此,不论是教师的有声语言,还是教师的肢体语言,都需要不断地锤炼。
综上所述,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情感培养的同时,注重了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才能使自己的语言丰富、健康、生动,富有感染力,才有可能给学生打造一个健全发展的天地。
当然,如果社会各行各业都能如此相待“祖国的明天”。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