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不洗脸说开去

2017-06-13齐子赋

月读 2017年6期
关键词:贫民龚自珍里子

齐子赋

闲来读书,读到一篇写清代大文人龚自珍的文章,书中说他“面常数日不盥沐”。我一下子笑了,掩卷回味,觉得这人好有意思。名人之所以为名人,就是他们屡屡不同于常人。龚老前辈在我的想象中是个高洁俊朗的形象,自珍自珍——应该名如其人嘛;谁承想,竟是个不修边幅的主儿。

另一位大文人也不爱洗脸,那就是王安石。《宋史》记载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相传王安石脸很黑,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黑,有时黑,有时稍白,有时更黑——显然是不洗脸的原因。

盥洗,是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俺们国人进化得早,几千年前就很文明了。盥洗和沐浴之類的词汇在很早的典籍中就多次出现。不像西人,现在看来好像是优秀,其实文明进程大大落后于泱泱中华。什么“净手”呀,“沐浴更衣”呀,咱早就常态化了,而西方到了罗马帝国时才出现公共浴室,但到那里去的人并不是去清洁身体,而是去弄脏身体——浴室往往是淫乱的场所。大概是西人见不得裸体,一见就摇动了淫心吧。浴室是贵族专属的,普通百姓去不了,所以他们基本上终生不洗澡,因此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千年不洗的欧洲”。那时欧洲的贫民认为洗澡是耻辱的,冷水浴居然是对有罪之人的一种刑罚;即使偶尔洗澡,也是利用洗澡治病而已。爱美的少女也以不洗脸为荣,认为不洗脸才“纯洁”,洗了脸就丢了贞操。那么,浓重的体味怎么办?要么就“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要么就用其他气味掩盖一下,所以,他们发明了香水。

王安石、龚自珍两位先贤生活在业已高度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也不爱洗脸呢?是以出格的怪异举动凸显名士之风,张扬非凡个性?是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不洗脸原本代表一种审美潮流,一种生活时尚?还是掩藏着深邃的背景,蕴含着深刻的隐喻?

其实,古今大多数名人还是很注意个人形象注重生活质量的,而王安石、龚自珍的“不洗脸”或许是一种心理逆反,是对面子上堂皇、骨子里肮脏的人进行抗争式的“行为艺术”,这和欧洲贫民以身体不洗浴之“纯洁”反衬贵族的表面温文尔雅、内心藏污纳垢如出一辙。

其实,现今的大多数名人都是有两张脸的。一张脸正朝向我们,叫面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叫里子。这个里子,常常被自己或他人弄得花里胡哨,不堪入目。但因为比较隐蔽,洗起来更麻烦,好多名人都忽略了这张脸,或不爱洗这张脸。前面说到的两位古人不洗脸,最多也就是个人卫生问题,无关宏旨,对社会无害,他们的“里子”大抵还是干净的。今天很多名人的“里子”干净与否就说不清楚了。时下,不时有名人被曝光,让人大跌眼镜,还有碍观瞻,让人再次感叹“贵圈真乱”。名人肮脏的“里子”堵塞了信息通道,占用了手机内存,玷污了大众眼睛,混淆了是非曲直,已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看惯了名人的光鲜,猛一下看到私下的龌龊,巨大的反差会让人崩溃的——崩溃的还有“三观”啊!某些名人成了最厉害的“三观”杀手,后果很严重。

名人也是人,洗脸是必须的,尤其要好好洗洗不为人知的那张脸。

猜你喜欢

贫民龚自珍里子
不拘一格
中年危机龚自珍的又一春
妻子的证词
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探析
深入推进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辽道宗朝“贫民”问题探析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创卫不应“要了面子伤了里子”等5则
龚自珍最后的浪漫
81届奥斯卡:“贫民”的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