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亮的“恒河”
2017-06-13周李立
周李立
如果人生尽如人意,那么写小说的人都可以趁早歇着别写了。人生当然不都尽如人意,那些十之八九的不如意,倒是成全了这世上绝大部分好小说。在阅读毕亮小说的时候,我想,深圳这地方,也许就特别在于在那儿不尽如人意的人比别的城市要多。年轻的深圳,接纳了多少外来者的梦想,也就酝酿了多少漂泊人的失意。其实,但凡移民城市,我以为总有种既蓬勃又焦躁的不安气质,这种气质倒是近似文学,也近似爱情。他乡与故乡、背井离乡与衣锦还乡、安身立命与随波逐流……种种对立都逼出人生困境,种种对立也都是小说命题。在深圳的小说家毕亮,十几年来从这“种种”中攫取,写出了自己风格独立的作品。
熟悉毕亮小说的读者不难发现,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案件(抢劫或凶杀),出现警察和凶手或他们的亲属。案件有时是主人公不如意的缘由,比如《铁风筝》中的狙击手和单身母亲;有时是困境中的主人公不得不走向的极端处境,比如《城中村》中的窃贼老马。这篇《到处都是风》也不例外。银行职员“我”的工作很枯燥很无聊。“我”热衷研究那些银行劫案。“我”姐姐受制于不如意的婚姻,幻想自己会被外星人接走。“我”偶然认识了刘丹,让她成了“我”女朋友。为给弟弟还债,刘丹绑架了“我”的前姐夫——一个事实上已经身处险境并因此隐居以求自保的地产商。虽然刘丹号称这次绑架只为赎金,不伤性命,但地产商不知怎么,还是死了。“我”和刘丹不得不处理尸体,之后刘丹消失、再无音讯。地产商的死亡与“我”究竟有无关系?刘丹与“我”的偶然结识是否根本就是她处心积虑的谋划?她是不是有备而来只为利用“我”找到地产商?我是否被刘丹利用并成为帮凶……这些都是小说里并未透露却“细思恐极”的悬疑。
“到处都是风”出现在小说结尾:“每个星期,我会夜间开那辆黑色汉兰达,满城转悠,再转入高速,将车停泊埋尸地段。路上到处都是风,眼前一团漆黑……”小说之前铺垫再三的台风欲来的天气,在此处似乎得到印证。然而就算“到处都是风”,也不会吹散黑暗,反倒是“眼前一团漆黑”。大风,这种四面八方不知从何而来的力量,裹挟“我”遁入永恒混沌。而“我”能做的,也只是“驾车离开,一路将车驶向更深沉的黑夜”。
小说篇幅不长,毕亮显然懂得短篇小说“藏”与“露”的艺术。他笔下的案件,目的与用意也从不是呈现案件如何发生、背后隐情或其残酷惨烈的程度。相反,他似乎更愿在小说中花篇幅写小男女调情、小夫妻不合、小儿女拌嘴,大体是城市青年的日常生活,那种平静的、模糊的、指向不明的生活。然而就在这些日常窘境里,处处潜伏着矛盾与心结,潜伏着“不为人知”和“不尽如人意”。
如果说小说家们共同的主题其实都是“不尽如人意”,那么区别就在于他们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者不处理的方式,那也算一种方式)。毕亮致力于对那些“不尽如人意”的人生有所理解、有所呵护。毕竟,再扑朔迷离的案情,在大多数世人眼中,其实也不过是迅速翻篇的新闻纸、是一时翻飞的口舌,隔夜即被忘记。毕亮好像喜欢在小说中引用那种格式化的对案件的新闻报道。这里,意味产生:那些白纸黑字遮蔽的,是千差万别的人生。这是我们城市文明的优势,这也是我们城市文明的劣势——它发展得多么制式化,它也就有多么冷酷。无论深圳,还是北京、上海,在这一点上,都无太多不同。毕亮显然对此深有领悟。从湖南移居深圳多年的这位八零后,想必对被庞大城市碾压的窒息绝望深有领会,想必也在一切堂皇的地方寻觅观察那些存活于幽暗里的独一无二的生命。毕亮是致力于表现这背后的“千差万别”的,我想,这是写作者理解并呵护个体生命的方式。如毕亮说:“我想做一名‘在场的作家,以文学、以小说的方式呈现变革时代、社会转型期个体的精神困境,选择与放弃,得意与失意;以小说文本让后来者记住,我们生活的城市——深圳,曾经有一批墙角下的生命,他们的抗争与抉择,他们的动荡与心安,他们的希望与绝望……这是我理解的文学对个体、对生命的尊重。”这段话似乎能从福克纳那段流传甚广的演讲中找到精神上的呼应,福克纳说:“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不是因为他是万物生灵中唯一能言说的物种,而是因为拥有灵魂,能够同情、牺牲和忍受苦难的灵魂。”
不得不说到《恒河》。《恒河》在毕亮小说中我以为是十分重要的一篇,因为《恒河》中有这种“能够同情、牺牲和忍受苦难的灵魂”。《恒河》中的女人对男友说了一个谎,将植物人父亲美化为劫案中的英雄。男人虔诚着向往恒河,这是他个人的一种近似宗教的情结。男人和女人谈论恒河,他告诉她,“在恒河里沐浴可以洗去一切罪孽,死后若能在恒河火葬,将骨灰撒入河中,灵魂便可升天”。他们后来没能按约定去恒河,因为她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就对她冷落,直到他说,“你比我更清楚,我一直等着你的实话。”男人知道了她的谎言,等她说出实情。
恒河能洗去人之罪孽,予人新生——这种希望几乎可以给卑微的生命赋予近似于尊严的东西了。女人的谎言和男人的精神洁癖,都源自某种现实的刺痛。他们不应当被简单谴责,他们都应当也值得拥有“恒河”。而畢亮,他正在把“恒河”的慈悲宽恕带给我们,用小说的方式。
责任编辑:赵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