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术后,当心“假低血糖”
2017-06-13李蕾
李蕾
生活实例
老王半年前因胃癌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也很好。最近,老王却添了个“新毛病”:反复突发意识模糊,不能正确对答,伴大汗、乏力。每次被送医后,除血糖明显降低外,其他检查都无异常,输注葡萄糖或喂食糖水后,症状即缓解。医生告诉他们,这是“倾倒综合征”,是胃肠改道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认识“倾倒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是指胃切除术后,因胃排空过速,餐后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和血管舒缩障碍的一组症候群,也可因胰岛受刺激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导致低血糖。据文献报道,25%~50%的胃切除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此征,1%~5%的患者症状较严重。
根据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早晚,倾倒综合征有早期和后期两种类型。早期倾倒综合征多于术后1个月内发生,表现为进食10~30分钟后,出现腹胀、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出汗、无力、眩晕、面部潮红、心悸等血管舒缩障碍表现。症状于进食流质或高糖食物后明显,禁食后可缓解。晚期倾倒综合征多于术后半年以上出现,又称为迟发型倾倒综合征,表现为患者进食2~4小时后,出现低血糖症候群,如眩晕、无力、心悸、多汗、饥饿感、焦虑等,须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或糖代谢调节不稳定所致的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餐后低血糖症)相区别。临床上一般以早期倾倒综合征多见,或早期和后期同时存在。
早期、后期大不同
早期倾倒综合征的主要发病基础是胃切除术后胃储存功能减少、胃排空过速,大量高渗特别是糖含量较高的胃内容物快速排入小肠,使血浆由血管大量渗入肠腔,造成肠管膨胀,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同时造成低血容量,并引起5-羟色胺、抑胃多肽、血管抑制多肽等肠道激素的释放,导致出汗、无力、面部潮红、心悸等血管舒缩障碍症状。
后期倾倒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糖类物质快速进入部分小肠,使胰岛素大量快速分泌,导致低血糖。也有报道显示,部分后期倾倒综合征由术后胰岛细胞增生所致,患者以严重的有症状性餐后低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为特点,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
“四招”防治倾倒综合征
调整进餐方式:①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少食多餐是胃癌切除后患者的重要饮食制度,饭后仰卧半小时也可以减缓食物对肠道的压力。②干稀分食。为延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进餐时只吃较干的食物,不喝水;进餐半小时以后再喝水,避免食物被快速冲入小肠。③尽量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中等脂肪膳食。④提防低血糖的发生。若出现心悸、出汗等低血糖表现,可口服补糖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抗组胺药、抗乙酰胆碱药、抗痉挛药和镇静药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手术治疗。倾倒综合征会随着时間的延长逐渐缓解,故手术治疗宜于饮食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再考虑。手术方式包括吻合口缩小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等。
心理治疗。焦虑、精神紧张等心理问题均可诱发倾倒综合征,使用镇静或抗精神药物可能会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