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蒙台梭利
2017-06-13章小芬
章小芬
Q儿子石头的幼儿园有个蒙氏教室,他每周都会去“工作”。在和老师接触的过程中,“秩序”“敏感期”“混龄”这些词引起了我对蒙氏教育的兴趣。请问什么是蒙氏教育,它的理念是什么?作为家长,如何在家里做好延伸配合工作?
A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心理学家、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发展起来的教育方法。玛利亚·蒙台梭利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践,是世界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因为从事幼教事业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人。她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让儿童自然地发展天性,强调儿童的“天性发展”需要环境的配合。她的思想对儿童教育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Q蒙氏教室的架子上摆放着很多玩具,请问这些玩具有什么作用?
A这些玩具就是蒙氏特有的教具。蒙台梭利将儿童使用蒙氏教具称之为工作,近400种工作材料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色,这些材料分为日常、感官、数学、语文、科学文化等五大区块。每一份教具的设计都非常科学、严谨,通过由浅入深、自我重复的操作,唤起儿童的专注和自我教育能力。当然,教师会根据孩子的需要做正确的示范,让孩子通过观察,了解工作流程。
Q蒙氏教室和普通活动室有什么区别?
A走进蒙氏教室,仿佛走进了一个小人国,一切都是根据孩子的身高量身定做的。教室布置整洁、雅致,教具的排列非常重视顺序性和秩序性。因为蒙氏教育是混龄教育,所以教室里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学习互动,就像是一个迷你型社会。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创设一个有助于发展孩子独立能力的环境。如在洗手池的旁边摆张小椅子,方便孩子自己洗漱;将衣柜下面的抽屉整理出来放置孩子的衣物,方便他们自己取放。
Q蒙氏教育都有哪些内容?
A蒙氏教育的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文和科学文化教育等五大区域。下面主要介绍前三块内容。
生活教育:日常生活工作帮助儿童建构起秩序和顺序,它不仅是生活、身体和心理的预备,也是感官、数学、语文等方面学习的预备。包括人的照顾、环境照顾、优雅和礼仪、动作控制等。
在蒙氏活动室,照顾自己的教具有衣饰框练习,包含扣纽扣、拉拉链、系蝴蝶结、系鞋带、别别针、系皮带等12种与服饰相关的工作。
动作控制是结合日常生活工作进行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的练习,重点是手眼协调和身体的控制。如精细动作有抓、舀、倒、夹、转、卷、折叠、敲、剪、缝、切等。教师会根据每个动作练习,调整器皿和内容物,进行变化延伸。比如抓的动作,可以设计的工作有五指抓红豆、三指抓芸豆、两指抓带插座圆柱体等。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家是对孩子实施日常生活教育最好的场所,家长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家里的各种资源,尽可能将家里的用具调整为适合孩子操作的尺寸。有意识地将动作练习融合到日常生活当中,如鼓励孩子洗盘子、擦桌子、扫地、收拾玩具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习正确地待人接物,如打招呼的方式、打电话的礼仪、如何请人帮忙、排队的注意事项、递交物品的方法、打断别人的方法,等等,让孩子成为一个礼貌而优雅的人。
感官教育:在学龄前期,孩子绝大多数的学习是通过感觉获得的。蒙氏教育中的感官教育包括视、听、嗅、味、触觉训练,按照各种概念进行相同物体的配对、建立级差序列,帮助儿童建立系统的感知觉体系。
视觉教育是关于辨别大小、长短、粗细、薄厚、形状、颜色、面积等概念的练习。
相关教具:粉红塔(辨别大小)、长棒(辨别长短)、棕色梯、彩色圆柱体(辨别粗细)、有色板系列(辨别颜色)、几何图形嵌板系列(辨别形状)。
触觉教育是通过皮肤的接触感知不同质地、温度、重量,并通过触摸判断物体的练习。
相关教具:温觉板、重量板、触觉板。
听觉教育是辨别声音的强弱、高低及其种类。
相关教具:音感钟及各种听觉训练材料。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孩子从出生到5岁是感官的敏感期,其中2~3岁达到顶峰,爸爸妈妈要抓住敏感期帮助孩子建立和完善感官功能。可以根据感官教具的特点,寻找家中的替代物,如在许多碗里找到大小相同的两个碗,先辨别,再作配对。和孩子一起整理衣橱,请孩子找到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如袜子放在一个抽屉里,围巾放在另一个抽屉里。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书橱,请孩子将厚薄不同的书籍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进行排列。
数学教育:蒙氏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以感官教育为基础,通过对数学教具的反复操作,积累数学经验,让儿童获得量与数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促进数学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数学前准备、1~10的量与符号配对、连续数、十进位、四则运算与分数。
数学学习前准备是指配对、对应、比较、分类、排序等数前学习。
1~10的量与符号配对教具有数棒、纺锤棒箱、数字与筹码、砂纸数字板、彩色串珠。
连续数的教具有塞根板1、塞根板2、100串珠链、金色串珠板、100板、1000串珠链、点的游戏。
四则运算的教具有加法板、减法板、乘法板、银行游戏、邮票游戏。
分数的教具有分数小人。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家长要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习数学。比如连续数的学习,爸爸妈妈在和孩子走楼梯的时候,就可以一边走一边数。吃水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来分水果,帮助孩子在水果和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还可以用糖果、纽扣、积木来替代数棒进行数量与数字的对应练习。虽然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但爸爸妈妈一定要遵循孩子已有的数学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阶段的内容学习,因为数学的学习是有一定序列的。比如“数棒”这份工作,主要帮助孩子理解1~10的数量與数字的对应。在进行数量与数字对应工作之前,孩子需要认识数量,再对应抽象的数字符号。如果孩子还不能理解抽象的符号,爸爸妈妈要运用感官区的各类教具进行数学学习前的准备,只有这一部分的操作做充分了,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续的银行游戏、邮票游戏等。
Q蒙氏教育中提到的敏感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A敏感期的提出是蒙氏教育的特点,是指0~6岁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特别喜欢进行某种工作或经常做某种行为,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又消失了,同时另外一种行为又密集出现的现象。如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等等。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当孩子在某个阶段不断出现重复行为时,爸爸妈妈不要对他说“不”,而是要提供给孩子相应的操作材料,让他在敏感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不是被动经验的接受者,而是永恒的求知者。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将它们纳入自身”。要想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首先要学会观察孩子,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分析孩子真正的需要,精心设计营造一个能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环境。当孩子有目的、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就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带来积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