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爱玲的婚姻探索她的爱情观
2017-06-13张西爱
张西爱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是阴郁而扭曲的。本文主要通过张爱玲多部作品中的女性婚姻和张爱玲自身的婚姻经历,剖析张爱玲笔下的婚姻观、爱情。婚姻与爱情无关,无爱的婚姻是造成女性人生悲剧的根源。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从 20 世纪 30 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和追捧。她的传奇经历以及两次婚姻,也一直受到国内外文化学者的不断揭秘和探索。同时,作为一位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女性作家,张爱玲丰富的著作为中国女性写作的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和创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她的很多作品对女性的婚姻和爱情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笔下的女性都非常现实,贴近生活,都有着人性最现实和最残酷的嘴脸,几乎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她个人很温暖,没有自身哀怨、抱怨。她的小说也很有温度,小说里没有硝烟,没有战争,只有人性最现实的描绘,小说里几乎都是关于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情。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张爱玲的婚恋观。
一、亲身经历的爱情观
张爱玲所有作品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她早年的生活经历和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她的小说和自身事迹也可以展现出她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所以,笔者需要探讨张爱玲早年的生活经历和爱情。张爱玲出身显贵,是贵家女子,但是到了她这一代,家族已经没落,没有当初的显赫和身世。她的童年几乎是不幸福的,父母因为各种问题而离婚,自己家成了单亲家庭。离婚后父亲很快就再婚了,她小时候经常被父亲冷漠和后母排挤,这给她的童年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创伤,造成了她非常悲观的性格。张爱玲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的压力,生活得敏感而谨慎,无奈而萧条,在她长大后,似乎可以追逐自己的情感,找回缺失的那一块,但是爱情给了她最为沉重的打击。张爱玲在婚姻的道路上也经历了重重坎坷,曾有过两次婚姻。一个是她倾其所爱的胡兰成,另一个是她移居美国后认识的赖雅。在婚姻中,张爱玲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情,她在痛苦中追逐着自己的爱情。她倾其所有爱着的男人胡兰成是汪伪政权下的文化汉奸,这一点,很多世人常常无法理解。毕竟她是豪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为何向胡兰成卑微地屈尊,甚至不顾自己的阶级和地位。原因主要是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文学才华非常敬重与崇拜,认为他是文学上的知己,她只关心自己的爱情,不关心政治。另外,张爱玲缺失父爱,可能需要成熟的男人来照顾。胡兰成比大她十五岁,是一個拥有成熟气质的男性,外表清瘦、长相俊俏,也有着如父亲般的才华,让她仰视。张爱玲在胡兰成的身边,找到了缺失的父爱,有了家的感觉,所以她漠视了亘在她与胡兰成之间的鸿沟,不顾一切地爱上他,甚至为他倾其所有。在这段感情之前,张爱玲没有爱上过别的男人,她很珍惜。张爱玲甚至不在乎自己的身份,把位置放得很低,她在卑微里感到欣悦。因为胡兰成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可以读懂张爱玲的孤独,她得到了认同感。毕竟张爱玲在过去的岁月中是孤独的,她找到了知己,并且让人如父亲般崇拜,她当然会不顾一切地爱上他,哪怕是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但是,胡兰成让爱落了空,意料之中地出卖了与张爱玲的爱情和婚姻。张爱玲离开了自己内心最想贴近的人。但在张爱玲的婚恋观里,没有值不值得一说,同她小说中所塑造的那些女性为了利益放弃真爱或者出卖自己的行为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正因为对爱情的执着,她才会对那些女性悲哀的长叹。而她与胡兰成的结合也是以民族沦陷为背景的,这段爱情更显凄凉与绝望。痛彻心扉的爱恋,成了张爱玲心中无法愈合的伤痛,在她的创作道路上又添加更浓厚的悲剧色彩,给张爱玲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对于张爱玲来说,她的童年、少年时代过得并不温情,家庭也并没有给她多少温暖,爱情也是曲曲折折,但她对于传统封建家庭、婚姻的审视,是她文学创作的根源。张爱玲那些深入人心的小说,体现的是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张爱玲成长的新旧交替的家庭时代背景,对她的婚恋和家庭伦理观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以结婚为目的的婚姻观
张爱玲笔下的女子,很多都是受过西方教育的,有大家闺秀,有留洋回国的,很多女子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和现实中甚远,所以她们忽略了爱情,省去了其中的过程,直接以结婚为自己的目标。当然,也有个别是不一样的, 他们经历了最悲惨的命运,最后还是加入了这个以结婚为目的的行列中,小说里总有那几个人为了理想拼死挣扎,但最后都被现实打败。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白流苏曾经想为自己做一件正经事,想独立自主的生活,虽然不是为了理想,但是这种新思想是不被当时的人接纳、看好的,无法融入进去。例如,小说中媒婆来给妹妹说亲说的话,“找什么事情,倒是找个人嫁了才是正经”。所以,这些女子生下来所受的思想就是为了待嫁而生,之后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结婚而不断加筹码。在她们眼里只要不愁吃喝,爱情不重要也不需要。只要安稳地过其一生,婚姻就是全部的意义。
婚姻是女人的全部意义,像这样的观念,并不是因为女人自私自利,而是女人觉得这样的筹码赌注很大,必须万无一失。因为投入的是她们的一生,她们不能选择良好的出身,只能靠嫁的好来决定后半生的生活,否则失败了将孤苦无依、万劫不复,所以她们看的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小说里如此,她自己何尝不是,她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才华,爱得几乎失去自我,爱得没有尊严,但还是失败了,但是她没有气馁,她没有像多数女子一样选择放弃,她依然在追寻属于自己爱情的广袤天地。
三、错位的婚恋观
在她的小说里,女子都是那般乖巧美丽,那般心灵明朗,好像男人才是最污浊不堪的,女人都为自己的生活不断努力拼搏着。她们可以办各种舞会、交际会,为的就是告诉人们,自己生活过得很优质,如果过得没有比别人好那就重新再选择一个,让自己的婚姻完美。但是,张爱玲笔下也有女人为了爱情不惜一切,一辈子心里想的怨的、嘴里念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更何况是婚姻。只是人的一辈子太漫长,很多事都变化无常,重要的是她们都赶上了爱情与婚姻的错位,在这个时期里爱情不会幸福,婚姻不会长久,这让人物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郁。
张爱玲的成名作《金锁记》是一部非常典型爱情与婚姻错位的代表作品。小说里的主人公七巧出身一个家庭贫苦的环境,被命运捉弄,她的哥哥为了一点优厚的聘礼财迷心窍,把她卖入了姜家,给姜家的大户人家做儿媳。七巧原以为不再受凄苦贫寒的日子,以为自己可以过上好生活了,但事实不是她想的那样,她嫁的人是一个失去劳动能力、完全残废的人,她突然才醒悟到自己是有钱人家买了一个玩具而已,就是照顾这个残废一辈子。她觉得老天爷对自己不公平,让她出生在贫穷的家庭里她没有选择,但是又陷入暗无天日、没有任何意义的婚姻里,她不甘心。她被欲望驱使,被金钱迷失了双眼,七巧没有了当初的善良和单纯,她走进了自己给自己刨的坟墓,一步步陷入万丈深渊。在这样活着没有任何意义的家庭环境里,七巧还是天真地追寻着爱情,向往着可以有一份真挚的感情,好好爱一场。她喜欢上姜季泽,自己的小叔子,她忘记了自己是谁,不顾一切像疯了一样爱着。她以为寻找爱情是可以的,对于自己已经有婚姻的人。可是她不明白,爱情和婚姻早就在她的世界里错开了,离她远去了,不会重合,不会交集,她明白得太晚了。后来,七巧的丈夫和婆婆相继去世。七巧天真地以为,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可以实现了,奇迹终于发生了,等了这么久终于可以等到好的结果了。当姜季泽第一次去她住的地方,给她说了一段情话,她幸福得不能自已,就好像已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这让她更确信自己找到了真爱,她错误地以为这是上帝给她的恩惠,错误的婚姻给她的爱情创造了机会,她以为自己嫁进姜家就是为了和姜季泽相爱,让她可以幸福美满地过完一生。她对爱情看得很重,生怕姜季泽欺骗她,所以,七巧用了一点小手段试探他,原来他没有看上她,只是看上了她的钱。七巧希望破灭了,她很愤怒,非常愤怒。她原本以为,爱情和婚姻是可以一起实现的,至少这个男人他是喜欢的,然而偏偏是错位的。也许姜季泽有那么一点点喜欢她,但这不是她想要的爱情。因此,她愤怒地选择了报复,报复自己的儿女,亲手扼杀了儿女的爱情与婚姻,断送了他们的幸福。爱情和婚姻都是七巧苦苦寻求的,她拥有了,却错了位置,错了位置的婚姻和爱情最后都烟消云散。很多男人都喜欢把事情看得很简单,而大多数女人却喜欢把事情看得更复杂。思维上的错位,造成了爱情与婚姻的错位,也造成了两个人之间永远都是平行线,就算有交集也是错位的。
四、以物质为基础和以爱情为全部的婚恋观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一直都在叹息说女人都像是绣在屏风上的鸟,生活在一个没有希望、没有明天、没有未来的世界里。她们的世界没有海枯石烂的爱情,没有对未来的期待,没有对明天的向往。剩下的只有丰厚的物质生活,她们放弃了爱情,忽略了爱情,背叛了爱情,也忘记了爱情。在当时的封建旧式家庭中,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女性没有任何生存技能,也没有可以依靠的臂膀。女性们的生活就像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主人公白流苏所说的“没念过两句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们做什么事”。 阁楼是我们的全部,我们是阁楼上的女人。“由良变娟”是张爱玲的《第一炉香》里的故事,小说讲的是一个女子为爱沉沦,因为女子没有任何可以依靠人和事,爱情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她什么都没有,只能靠出卖自己才能活下去的悲惨人生。张爱玲的小说里那些女子的悲惨经历,是在告诫现实生活中的女子,爱情不是全部,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去,只有拼命地努力上进,让自己很好地活在世界上,爱情才不会暗淡失色,才能长久,才会华丽。小说中的女性,并不是没有钱就活不下去,而是因为欲望不停地膨胀,因为没有钱会威胁到她们的地位,没有青春会让爱情流失。她们想一劳永逸,可以嫁一个好男人,可以永葆青春,也可以爱情永远长青,但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对她们来说,最实现的欲望就是物质。现实就是物质,物质决定精神,欲望成了她们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
五、结语
张爱玲主要描写的是婚姻和爱情,但是在大部分作品中没有对两个人之间爱情进行大手笔的渲染,描写的都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无情批判。她小说里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主要是她早年的爱情和她的性格映射的,她身上有很多变态的心理,如恋父、恋物、自恋和自闭,就如她的作品一样,反映的全是病态人群的心理阴影,所以无论小说里的人物还是她个人,都在不停地痛,不停地呐喊,做最后的挣扎,这些非常代表性的人物反映了人们对当时社会的痛恨,也引起了人们对她小说的喜爱。她的经典作品描写着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各种现实的抨击,把人性的无情、无知和对婚姻的泯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她的笔下女性从头到尾都摆脱不了伪善、虚伪、逆来顺受的残酷命运。然而,与同时代的女性文学作品相比,张爱玲的作品缺乏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的反抗,女性的奴隶思想非常严重,对生活妥协。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写实也是当时社会的变态反应,那时的女性有著悲惨的命运,在那个时代张爱玲也无法实现自我超越。张爱玲的小说是经典著作,很多人都爱不释手,而张爱玲本人更是一部经典值得人们去研究的小说。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