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下广告翻译的常用策略
2017-06-13龙敏
龙敏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销售的竞争不断加剧。广告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宣传工具,这使得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接受美学理论对广告翻译有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现代广告翻译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提高翻译的质量。
一、接受美学概述
(一)接受美学的概念
文学研究的早期概念是实证主义。然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人们无法用实证主义来解决社会的问题。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和理论的逐渐发展,传播文学理论的研究重心自然转移到了文学接受与影响领域。因此,接受美学逐渐显现。
接受美学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其理论基础是现象学和解释学。它是由20世纪60年代康斯坦学派的姚斯和伊尔瑟首先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的特点是:一方面,它认为文学文本的价值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而非译者的翻译。另一方面,它认为由于历史的不断变迁,文化也在不断改变。因此,读者对不同时代文化的接受度也不同。该理论认为读者在作品的接受过程中并非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即读者先前的各种审美观念、文化素养、需求等原因形成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使读者能从了解作品到理解作品。
(二)接受美学理论的意义
接受美学理论的巨大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研究领域上,在翻译界也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它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理论思维。接受美学理论对广告翻译的影响表现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文本意思掌握。接受美学主张文本意思的不确定性。它认为理解是人的基本。由于不同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范围不同,其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也不同。而接受美学主张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所以给广告翻译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接受美学主张译者应当以读者的审美观、文化水平和需求为重要条件来选择翻译的策略。由于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所以接受美学的广告翻译更加能够吸引读者。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学性和广告宣传性的应用型文本,接受美学对其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二、现代广告翻译的现状
(一)现代广告翻译的优势
1.具有简洁性
广告翻译的简洁词语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最主要的是能够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在,提高读者的兴趣,使其了解产品。例如,溪口千层饼的中文口号是“溪口千层饼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精细,质地松脆,清香可口”。当它被翻译成英语是“Xi Kou Qian Ceng cake with numerous clear sheets in it, is finely made in a traditional way. It is tasty and crisp”。这个翻译只是用“tasty”“crisp”来表达“清香可口”质地松脆”。“tasty”和“crisp”的使用使得翻译并不是那么冗长,同时可以准确地翻译原文广告的含义。
2.具有创造性
众所周知,人们通常对事物的特性更感兴趣。所以,现代广告翻译也经常使用一些新词和新方法来吸引读者的兴趣。许多现代广告翻译中使用名言或谚语。例如,“The taste is believing”是粮油食品英语口号。然而,它的中文翻译是“百闻不如一尝”。这个翻译是基于中国的谚语“百闻不如一见”翻译。当中国人第一次看到这句谚语时,他们总会想到一个好的意思。因此,在中国,这种翻译不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有亲切感。
(二)现代广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广告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由直译引起的问题
广告翻译中最常用的直译。直译虽然可以很好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和韵味,也容易使译文质量不好,使读者产生不必要的联想或误解。例如,一个饮料中国广告的中文是“世界首例,中国一绝。天然椰子汁”当它被翻译成英语是“The pioneer of The world. The most delicious in China. The Natural Coconut juice”。这种直译广告翻译使其缺乏亮点。如果能根据表达习惯和消费心理,翻译为“Natural Coco juice: a world special with an enjoyment beyond all your words”,这样的翻译可以突出享受这种天然椰子汁,使客户有购买欲望。
2.由句法引起的问题
简洁、清晰是广告翻译理念的特点。简洁的广告翻译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相反,太过冗长和句子结构不清晰的翻译会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例如,一个企业推出一种新产品的广告口号是“只为点滴幸福”。它的英文翻译是“little happiness matters”。然而,这场新品发布会不仅没有吸引到更多的买家,而且还让人们对公司的产品产生了误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翻译太简单。“little”不仅意味着“很少”,也有“小”的意思。二是翻译条理不清楚。
3.由缺乏创新性引起的问题
创新可以使广告翻译具有新颖性,缺乏创新就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甚至让读者觉得广告不值得信任。例如,一个产品的英文口号是“Best buy”的中文口号只是音译“百思买”。虽然这是一个常见的广告翻译,但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当中国人看到“百思”时,总是会认为不懂的事情要想很多次,这样产品的翻译不能吸引读者购买。另外,这种翻译缺乏创造性。因此,广告翻译应建立在原文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创作元素,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三、接受美学理论下广告翻译的策略
广告翻译强调读者接受水平,这与接受美学理论相一致。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作者、作品和读者是相互联系的,读者不是被动位置,而是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接受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广告翻译必须以读者为中心,应遵循以下翻译原则。
(一)审美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好的广告翻译传递着“美”,也就中国文化中常说的“雅”。美的广告翻译常常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广告语言美感的翻译要求译者深入把握作品的内涵,考虑读者对广告翻译的语言艺术美(音韵美、意境美和创造美)的追求。
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采用音译的方法。例如,某巧克力厂家的英文广告标语是“I chocolate you”。它的中文被译作“爱巧克力哟”。这样具有音律美的翻译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文化原则
文化是指人们在文化知识和相应行为、情感等方面的能力。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不同读者的知识水平不同,广告翻译必须把握好文化原则。例如,“黑妹牙膏,强健牙龈,保护牙齿”是一种日常用品广告,它的读者是一般公众,这种广告翻译应该使用一些简单而常用的词语。因此,这个广告被翻译成“Dont show me any other, But show me Black Sister”。由此可知,广告翻译不仅不使用一些难懂的词,而且使用一些常见的词,如“显示”“黑妹妹”,总是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读者才能了解广告的意思,并有想购买的欲望。
另外,文化是人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众所周知,中西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文化差异往往造成歧义现象。因此,英汉广告翻译、汉英广告翻译应避免歧义现象。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来看,阅读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过程。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明确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尽量做到保留读者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广告内容和信息,适当修改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差异,从而避免意义冲突。例如,“白象”金鸡”在中国意味着可爱和好运,没有坏的意思。然而,在英国“白象”一直是不值钱的东西。如果有人使用广告翻译与“white elephant”到英国,结果可以想象。该产品可能不仅没有市场,而且更可能被禁止出口到该国。由此可以看出,翻译也存在好与坏。好的译文能使其宣传效果事半功倍。相反,一个坏的翻译可以使它的宣传效果事倍功半。
(三)需求原则
读者的需求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市场需求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的主要特征是广告翻译的产品功能。它能使读者迅速了解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例如,英国品牌钢笔的口号是“Beautifully handwriting comes out of British pen”。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广告被翻译成“英国钢笔:品质优良,书写润滑,美观大方”,翻译模糊了“美丽”的含义,但表达了产品的功能。如果人们想选择一个伟大的笔,总是集中在三点:一是笔是否有高质量,二是笔写是否流畅,三是否美。毕竟人类也是动物的范畴,经常被外表迷惑。所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放大广告形式,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读者购买。
另一方面,它是情感的需要,这意味着广告翻译能够让读者实现内心的认同。近年来,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购买商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更是为了获得精神享受。例如,“duluxf”译成了“多乐士”,其大部分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读者希望他的家人安全和幸福地生活。当他们看到这个广告,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是,如果广告是直译为“杜路西”,它会使人感到困惑,更不能形成购买冲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广告翻译是一种文学,在接受美学理论下读者在广告翻译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广告翻译中,读者的审美观念、文化差异和需求影响着读者对产品的理解和购买欲望。因此,要根据以上因素合理地进行翻译,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译文的可接受性,才能在广告翻译的过程中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A1343)
指导老师: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