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微课程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2017-06-12韦蓓莉
【摘 要】本文以“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的微课教学设计为例,探讨系列微课程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更短时、高效、具有指向性的学习。
【关键词】内科护理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 系列微课程 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53-03
21 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教育部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成为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核心因素和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深入到课堂教学层面,在既能满足教师的常态教学资源需求又能不断动态生成新的课程资源的时候,教学资源建设才能从肤浅走向深刻,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在此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微课作为主要的教育信息资源之一,以其内容短小精炼、终端载体多样化、应用方便灵活等特点,成为网络时代学习者、教育者和信息资源建设者的“新宠”。之后,随着教育者对微课研究的深入,更关联化和体系化的微课程应运而生。
一、理论依据
自 2010 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率先引入微课概念起,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中小学到高校,再到社会大众的覆盖。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推广和研究开发,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拓展。2013—2016 年,微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热点和潮流,涌现一大批与微课相关的论文、研究项目和课题,形成了实践倒逼研究的态势,构建了“知识点微课→教学单元、模块、专题系列微课(即微课程)→网络课程(慕课)→专业教学资源库 ”的完善结构层次。“主题明确、情境真实、易用实用”的微课程成为中职护理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热点。
微课程由一系列紧密关联的微课构成,因此微课是微课程的基本组成单位。基于“微课—微课程”这样一种构成关系,微课程可以界定为:为解决单一知识点微课缺乏深度和广度、容易导致浅阅读、加剧知识碎片化等问题,从一门课程“某个学习单元/模块/主题缜密的知识体系”出发,选取其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热点和扩展点,设计和制作一系列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的微课,再加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教学活动组织(包括思考、讨论、练习、测试、实验、实习、展示、交流等),就构成了“单元/模块/主题微课程”,简称微课程。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选自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第二章第三节。《内科护理》课程是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于第三学期开设的临床专业课,属于主干课程。《呼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是《内科护理》的重要章节,具有内容多且抽象的特点。而其中的支气管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递升,发病机制不明确且目前无法彻底根治。发病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对哮喘病人日常护理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章节既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 2015 级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全班多为“90 后”或“00 后”女生,能够熟练使用手机或电脑获取网络资源,形象思维活跃,对角色扮演兴趣浓烈,热衷于自拍、表演等,表演型人格占大多数,渴望被关注。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已完成了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科目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哮喘病人的护理评估、诊断、措施;熟悉哮喘病人的护理目标及评价,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
(2)能力目标:能够对哮喘病人进行健康指导,能够指导病人正确掌握药物吸入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亲身体会护士工作职责,增强责任心。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教學难点:定量雾化吸入器(MDI)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应对措施
基于教学大纲要求及学情特点,教师自主设计开发“支气管哮喘”系列微课程,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多种信息技术平台实施教学。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设计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课本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设计“微课翻转课堂”。
三、系列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本课例的“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系列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如表1所示。
表1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系列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内容 设计思路 作用环节
微课一: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导”(10分7秒) 根据中职生学生年龄小、活泼好胜的性格,教师自主设计了一个卡通版的知识竞赛的场景,将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导相关知识要点以竞赛问题的形式展现,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自测,看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能够对哮喘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课前课后
微课二:
“支气管哮喘知识要点”(3分10秒) 根据授课学生均为女生,她们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教师将支气管哮喘知识的要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歌曲说唱形式,卡通人物的视觉形象展现出来,趣味教学,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哮喘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课前课后
微课三:
“MDI的使用方法”(7分17秒) MDI的使用方法是教学难点之一,通过微课讲解展示定量雾化吸入器(MDI)的操作方法,学生既可以在校园网络观看,也可下载至手机或电脑反复观看,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MDI的使用方法,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课前课中课后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的教学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的教学设计
教 学环 节 师生互动教学 教学资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知识准备(课前一周) ①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发布教师制作的相关教学微课和教学视频;②通过QQ群发布电子学习任务单 ①观看微课和视频,明确学习任务;②运用微课中的知识分析、思考案例;③完成小组拍摄任务“MDI的使用方法”和“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导” 网络、微课、视频、智能手机
课中
知识
內化
(90
分钟)
问题导入(10分钟) 展示案例启发思考:
①播放视频,展示案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②检查学生预习情况;③说明学习目标;④组织课堂问答 ①观看视频,倾听老师的导入,思考问题;②明确学习目标;③回答关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等相关医学基础知识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视频
案例分析(40分钟) 讨论案例解决问题(1):
①回顾任务单,请学生列举支气管哮喘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②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思考问题(1) ①分析讨论病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②提出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倾听老师的讲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 多媒体课件、智能手机、摄像机
角色扮演(20分钟) 理论讲授解决问题(2):①以护理程序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②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思考问题;③播放微课及学生作品并进行点评,解决难点;⑤组织课堂讨论 ①倾听老师的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理论知识讲解;②观看各组拍摄视频进行讨论、点评;③思考、回答问题。 多媒体课件、智能手机、摄像机、动画、游戏
评估反馈(20分钟) 总结案例,点评反馈:
①依据评价指标,现场点评各组的汇报作品;②组织投票评选优秀作品;③展示自测题,组织学生回答并点评;④课堂小结 ①每一组同学把本组学习中的感受进行整理汇报,分享学习;②依据评价指标,利用QQ软件中的投票系统选出较为优秀的作品;③完成检测题 多媒体课件、智能手机、投票平台
课后
知识
巩固
①与学生交流,解答疑惑;②引导实践活动;③提供课后学习资源库(教学视频、MDI操作评分标准、微课、课件、课后自测题) ①根据病案完成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完整护理计划的制定;②并将学习成果通过手机互拍的形式上传QQ,师生以QQ讨论组为交流平台进行互动、指导、评分 QQ群、邮箱、微信、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二)教学评价
学习结束后,教师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学生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 72 份,回收有效问卷 72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 100%。具体见表 3。
中可看出学生对本次教学设计满意度较高,对“你觉得微课的教学形式很新颖”“你觉得学习中参与的机会增多”“你的临床案例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三项的认可度最高,充分说明系列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建立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
(一)基于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的大纲要求及护理的专业特色,教师基于行动导向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按照“资讯—设计—实施—检查—评价”的行动序列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为了“行动”来学习,并且在“行动”中学习。以任务驱动学习,使学生自主、自觉、有目的地参与任务的完成中去,达到手、脑、心的统一。
(二)师生角色转变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和学习指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伙伴、协调者、咨询者。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接受者和被动参与者,转变为自主参与者,成为行动的主体。师生在合作互动、交流实践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微课翻转课堂
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开展教学,信息技术成为解决难点、突破重点、不断推进学习进程的重要手段。课前,(下转第56页)(上接第54页)学生借助互联网获取教学相关知识,教师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发布微课和电子任务单,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和视频拍摄,实现翻转课堂。课中,以“问题导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评估反馈”教学步骤依次开展教学,并使用摄像机记录课堂,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课后,教师通过 QQ、微信、手机、校园网络等多种信息化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及时给学生指导和反馈。
总之,微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应用,既为学生提供了实用、适用、易用的学习资源,又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使学习更短时、高效、具有指向性,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 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吴刚平.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J].福建论坛,2006(6)
[3]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
[4]郑小军,张 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微课程”在中职〈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GXZZJG2016A077)。
【作者简介】韦蓓莉(1982— ),梧州市卫生学校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内科护理教学。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