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说》,爱上“矮大紧”的理由
2017-06-12李悟
李悟
去年的倒数第二天,爱奇艺《晓松奇谈》播出了最后一期。前期录制时,高晓松破例请数十位媒体人和粉丝到现场,当面道别。不到3个月后,高晓松微博转发了优酷《晓说2017》的宣传微博,配文:“4月第一个周五开始,恢复哔哔。”没有人嘲笑高晓松自己打脸,反而个个喜大普奔:“矮大紧”(高晓松以本名的反义词起的笔名)又回来啦!
“路走了48年,方向却不止一边……”听到《晓说2017》的开场词,老粉丝都会会心一笑。它和当年同样在优酷播出的《晓说》第二季的开场词几乎如出一辙,只是那时高晓松的路,还只走了44年。至于中間这几年,高晓松在爱奇艺做着《晓松奇谈》。变的只是平台、名称和开场词这些皮毛,骨骼和灵魂始终一脉相承——一张大脸、一把扇子,一动不动坐在那里侃大山。
2012年,《晓说》第一季播出。制作方怕观众只看高晓松会厌烦,把每集的长度设置在20分钟以内,安排了老王、小芳两个动画人物,还尝试过加入一位美女主持人。后来发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观众可以毫无障碍如痴如醉地听高晓松一个人“哔哔”整整40分钟。
在中国,这种知识类脱口秀的形式,高晓松不算是开创者。最广为人知的,就有央视的《百家讲坛》珠玉在前。但从覆盖面和影响力来讲,《晓说》和《晓松奇谈》可说是稳坐头把交椅:5年来,两季《晓说》的播放量6.5亿,三季《晓松奇谈》的播放量9.1亿(包括已下线的几集),总播放量15.6亿。相比之下,被公认为最有力竞争者的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总播放量不到5亿。
作为后辈的《晓说》系列,从前辈《百家讲坛》处汲取了不少营养。2001年开播的《百家讲坛》,最初的主题无所不包,科技、经济、医学、水利、女权……但就是火不起来。直到2005年,节目组终于找准了内容定位——历史和文学,才走上正轨,一炮而红。
历史和文学也是《晓说》系列的主打内容,除此之外,高晓松还加入了更个人化的经历见闻和更富娱乐性的电影、体育、异域文化等内容,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
在语言风格上,两档节目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百家讲坛》最早请过杨振宁、李政道、厉以宁等大家,但真正赢得收视率的,反而是易中天、于丹、纪连海这样语言生动、感染力强的学者。
《晓说》系列也是一样。高晓松名门出身、清华退学、写过《同桌的你》、拍过《大武生》,横跨娱乐、文学、商业、公益,在哪个领域都谈不上最为杰出,却成了全中国最受欢迎的说话人,原因何在?
有人试图把他的“杂而不专”作为成功的理由。但这并不令人信服,比高晓松经历丰富、阅读量大的人多得去了,能做成《晓说》的,却只他一个。也有人归功于他轻松诙谐的语言风格。恐怕也不完全是。高晓松的京腔确实不让人反感,但也不至于到吸引人的程度。况且观众听了5年还不腻,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倒是高晓松自己总结得更靠谱:“我是在每个时代都会被战士批判的人,我不搞摇滚乐,我只写骚柔的情歌。我跟大家聊天,没有很强的责任感,我不想呐喊,不想开启民智。”与致力于输出价值观,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罗振宇不同,高晓松很少判断对错,他只想拍着观众的肩膀说:“哥们儿,我知道这么个事儿,特别逗。”
所以,看《晓说》时,观众是自由的。不用划重点,无需被启发,只要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大紧”讲那过去的故事。在这每周一次的40分钟里,很多人慢慢刷新了价值观:乐观、宽容、放弃偏见、不贴标签、不非黑即白。
在《晓说2017》里,高晓松先和观众分享了这3个月的感悟,随后遵守约定,讲了3期《金瓶梅》。他对《金瓶梅》的评价相当之高,甚至认为它的文学价值超过了《红楼梦》。有网友在微博上问他对两部名著的评价,他回应:“有人觉得审美最大(独特),哲学次之(深刻),情感再次(廉价),本能最末(庸俗),当然热爱《红楼梦》。有人认为本能最大(真实),情感次之(共鸣),哲学再次(牵强),审美最末(偏执),就会喜欢《金瓶梅》。文无第一,更无真理,随性即可。”
当然,播出至今,《晓说》系列也受到不少诟病,首当其冲的就是不够严谨。在网上搜索“《晓说》错误”,会出来60多万条结果,都是网友们给高晓松挑出来的各种错。高晓松也经常在节目中给自己勘误,还说过录节目最大的遗憾就是在侃大山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
更受非议的,是他不小心祸从口出。最著名的,要数他母亲说过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他还专门写了首歌,就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下引来了很多争议,很多人批判他精英主义、双重标准,一边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一边讥讽底层人民为生计奔波劳作。
对于这些争议,年过不惑、有过6个月拘役经历的高晓松,已经可以做到一笑置之。毕竟,《晓说》系列全靠高晓松自己做知识梳理,耗片比(指实际拍片时间与剪辑后的时间之比)几乎1:1,要求做到严谨和毫无破绽,像他这么懒散的人恐怕坚持不了5年之久。
事实上,《晓说》系列真正的隐患,在于高晓松已经骑虎难下。刚刚在百度控股的爱奇艺宣布休息一段时间,不到3个月就在阿里旗下的优酷重新开张,背后的原因高晓松虽然没有明说,想必与资本运作脱不了干系——《晓说》已经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就算高晓松想在巅峰时期激流勇退,恐怕资本也不会同意。
红极一时的《百家讲坛》如今还在播出,但真正关注的人还剩几个?就怕有一天,高晓松江郎才尽却被资本赶鸭子上架,曾让许多人找到诗和远方的《晓说》系列沦为鸡肋,那会是粉丝们最痛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