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人文学科学习范式构建
2017-06-11田增志
田增志
摘 要:“互联网+”时代需要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寻找改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新路径,并在时代前沿重构教学流程,将技术与教学进行融合,构建“互联网+”时代教学新范式。在“互联网+”时代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评价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人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人文学科 学习范式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移动终端和无线网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教学也不再是课堂灌输,教与学的关系也有了新的阐释。因此,教师需要抓住时代机遇,对教学结构进行重组,完善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具备足够的核心素养,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教师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重新构思教学结构与流程,思考获取知识的新途径以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流程。
一、“互联网+”给学习带来的变化
1.学习内容开放丰富
互联网的出现让各种学习资源能够灵活互通,学习者通过网络就能向同地区、同种族和同文化的人学习,与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实现零距离交流[1]。人们通过网络可以享受全球资源,而每一个学习的人都拥有均等的学习机会,只要你想学习就可以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源,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有各种技术提供支持,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比如说你想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网络上有很多种练口语的软件,譬如英语流利说、扇贝口语和阿卡索口语秀等等,还有许多在线英语课程可供选择,有一对一的外教与你面对面交流,遇到疑难词句可以使用翻译软件获取翻译结果。不论哪一方面或者哪个学科,只要你用心搜索就能获得多方资源。
2.学习方式灵活交互
连接互联网以后,人们就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论是阅读文本、聆听音频或者观看视频都可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还可以在兴趣圈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全球的朋友交流思想,通过虚拟技术实现互动学习。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多种需求,不仅能够尊重学习者的个性,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让他们能够灵活自主地学习自己所需的知识。
3.学习评价多元智能
“互联网+”时代实现了移动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能够满足学习者储存和记录学习资源的需求,并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记录进行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评价,让他们能够根据学习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及时找到自己的弱项进行针对性学习,从而能学习更多的学科知识。同时,“互联网+”时代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学习节奏,为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从而激发出学习者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能灵活改动学习方案。
二、构建“互联网+”时代人文学科学习范式的路径
1.获取知识的全新途径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只是改变了知识的传递方式,还是以教学为中心的被动学习模式。只有把信息技术全面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交互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活动。交互是指学习者和计算机进行实时互动,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享有学习自主权。比如说在讲解“平移与旋转”的时候,传统课堂受到空间限制,大多只能按照教材上的图片进行演示,有时教师也会利用信息技术和Flash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然后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进行强化。但是这种方式依然是学生被动接受,他们只能记住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学会利用概念和相关定理进行解题,却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学生无法透过这个知识点联想到生活中有哪些和“平移与旋转”相关的事物,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资源,无法接收到其他的实用信息,自然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今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也无法成功解决。而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后提出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3D软件帮助学生区分“平移”和“旋转”这两个概念,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经验,从而形成数学学科思维。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并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让他们能够快速掌握新知[2]。
2.再造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流程
习主席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中提出要建设处处能学、时时能学、人人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教育部为了能够尽快落实习主席的要求,正在努力研制有益人们终身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希望能够把普遍教育发展成终身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课堂教学新范式,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流程进行再造。课堂教学新范式就是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出个性化学习、沉浸式学习和无边界学习等新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以任务驱动、项目合作与问题探究等模块为基础的学习结构[3]。比如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的综合思维,让他们掌握区域认知方式,提升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为了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地理区域知识,教师可以把初中地理划分为地球和地图、乡土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这四个模块,并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运用多种表征工具进行交流与分享,从而实现教学流程再造。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出现推动了教与学的变革,教师也必须紧跟潮流建立全新的课堂教学范式,打破原有的课堂结构,重新构建流程。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也不是召集专家进行理论研究就能得出结论的,需要一线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总结经验,对教学过程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这样才能建立起完整的互联网课堂新范式。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是改革的一份子,需要集结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建立起互联网课堂新范式。
参考文献
[1] 薛文兴.区域推进“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J].基礎教育课程,2017,18(09):
21-22.
[2] 郑艳林.互联网+时代的人文学科学习范式构建[J].文学教育:中,2017,11(02):60-61.
[3] 戴晓娥.“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期待新范式[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2016,23(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