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与对策分析

2017-06-11于磊蕾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提升方法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于磊蕾

摘 要: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育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上一直是以素质教育为主的观念,从而导致当代学生体质较差,健康状况有待提升。所以,我们需要对传统的素质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作战,使得中小学生的身体和思想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对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系列训练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 身体素质 提升方法

近几年来,笔者对于我市各个地区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很多中小学均注重开展素质教育,并没有与体育教育相结合,没有发现体育课堂开设以及体育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从而导致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而致使身体素质也普遍降低。体育教学作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家长和学生对此也表示了高度重视,尤其是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是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传统的素质教学观念深入人心,使得人们对体育这个学科的重要性认知还不够,仍然处在很低的社会意识层次上。[1]

一、缺乏体育锻炼是导致身体素质降低的主要原因

1.学生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大氛围之下,笔者走访发现,很多中小学要求学生遵守早六晚十的生活作息,几乎每天都沉浸在上课学习中。同时,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依然不够,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只是象征性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体育任务,不懂得可以通过各种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还有很多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孩子参与各种补课,没有劳逸结合,往往是得到了好工作,身体素质却没有跟上去。[2]

2.教师因素

有些教师把体育课就当成单纯的身体训练,单一的体育教学手段,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学生感觉乏味,兴趣丧失,更别说提升身体素质了。更有甚者,教师采取完全放养的形式,导致体育课堂教学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另外,还有参差不齐的体育教资队伍,有些地区部分学校都没有系统专业的体育教师,更有甚者都没有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完全跟不上,又怎么谈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呢。

3.学校因素

从主观方面来说,有的学校可能出于对学生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体育项目进行了变更,只留下了一些危险性比较小的项目,导致质量跟不上需求。从客观方面来说,有的学校由于缺乏教学基金,出于场地和教育器材的限制,体育设备不健全,导致学生可以活动的体育项目很少。外界环境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那么对于让孩子们养成对开展体育运动的正确认知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实施可执行化战略方法

基于上述种种问题,怎样更好地处理中小学生由于体育锻炼不够从而导致身体素质较低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时间

每个学生的素质不同,所需要的运动量也不同,因此学校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体育与教学。首先体育教师要基本掌握全体学生的身体状况,从而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身体情况来综合设计体育活动,并且还要在过程中及时作出调整。其次,学校需要对各种体育活动,例如体育课,课间活动等,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让他们能喜欢锻炼,乐于锻炼。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策,对于在学校住宿的同学,学校可以安排他们参加晨练跑步,让同学们在繁重的学习中可以放松一下。每周五下午第四节可以作为课后活动的时间,课后体育活动比较多元化,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运动。还可以设有比赛的形式,让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参与,不仅可以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2.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应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体质训练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不可轻视锻炼前适应阶段的重要性。很多人都不重视这一点,结果往往是自己受伤了,所以说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因此,如何正确的运动,成为重中之重,找准了方法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教师的教育观念也要转变一下,不要只停留在体育课就只是让学生自己自由安排的思想中,要注重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去探索如何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引导学生能积极的去锻炼,培养学生的积极体育观念。

3.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应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单方面灌输式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对此的积极性也不高,也不能融会贯通。所谓的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所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以往的这种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做一定的改善,把学生放到首位,以学生为主,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另外,为了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真心的对待学生,呵护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不能厚此薄彼,对于那些体质不好的学生,应该多多鼓励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信心,让他们能够快乐的成长。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对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3]

结语

对于目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认知体育学习,转变传统的素质教学思想,综合考虑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让中小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从而通过不断地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常海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J]. 学周刊,2015,(04):192.

[2]杨道东. 对农村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与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33):19+21.

[3]路明晶. 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培养[J]. 文学教育(中),2013,(01):147.

猜你喜欢

提升方法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生互评能力的提升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如何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参与度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