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

2017-06-11蔡文春沈兴菊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6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子分析

蔡文春 沈兴菊

摘要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眼点,结合农业生产属性,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从生产条件、投入水平、产出水平3个方面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从时空两维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农业生产条件波动中提升,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及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空间上四川省21个地级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性显著。提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三产有效融合、适度规模化经营等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评价;因子分析;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6-0234-06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Reforms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in Sichuan Province

CAI Wenchun1,SHEN Xingju2(1.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Guangyuan, Sichuan 628017;2.College of Tourism and Historical Cul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Sichuan 610041)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the structural reforms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squaring up the natur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specified to determin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n Sichuan from three aspects:Production condition, input level and output level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view of space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duction condition upwards, though in fluctuation, and the level of input and output and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are improved, too.Comparison between the 21cities(prefectures)of Sichuan i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was quite notable. Then we suggested tha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to pl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to promote deep integration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and to increase the operation scales.

Key wordsReforms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Evaluation;Factor analysis;Sichuan Province

我國农业生产存在两重矛盾,一是农产品供需数量矛盾,产量不足与产能过剩并存,有很多重要农产品缺口很大,比如植物油,同时,我国自产的粮、棉、肉、糖、奶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二是农产品供需质量矛盾,人们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带来了消费结构的巨大转变,供需错位、农业生产耗资过度、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课题[1]。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简单的农产品产量的调整,而是提高生产工艺和科技含量,这就需要注入两大要素:第一是科技,要靠科技創新来促进农业的效益提高、质量提升;第二是制度要素,要推进制度创新,保证生产能有效组织和进行[2],而这正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3-5]。因此,从各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度,对于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途径,解决农业生产矛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 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林牧渔各项产值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四川省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洪、旱、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同时,四川省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0.053 hm2的警戒线[6]。近年来,农村耕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农业生产普遍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特征[7]。因此,加大科技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有利于找到农业发展的动力和阻碍因子,这对于探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和着力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1.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多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等方法。该研究评价指标的选择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代表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8]。

1.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以上原则,建立了一个由目标层、系统层、分类指标层及群体指标层所构成的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表1)[9-11]。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考虑到以下方面:一是农业生产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自然条件的优劣,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因此,以森林覆盖率、农业成灾率构成群体指标层来反映农业生产的环境和资源条件。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注入科技、制度两大要素,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属性要求。选用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农用机械总动力等4个群体指标来反映科技投入,选用农村信息化水平、千人拥有乡村街道文化站数等3个群体指标反映制度保障。三是农业生产投入的效益和科技转化率必須从生产效益的角度来反映,选用农村恩格尔系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等6个群体指标反映产出水平。

(3)将标准化后数据代入公式(1)~(5),得到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因子Y1,Y2得分。因子的得分基本反映了四川省農业生产条件水平,Y3,Y4的得分则基本反映了农业科技投入水平,Y5反映了农业产出水平。虽然Y1,Y2、Y3,Y4和Y5基本综合了原信息,但为了更好的综合评价四川农业现代化水平,可根据表2将Y1,Y2、Y3,Y4和Y5分别以其方差贡献率为系数,加权求和分别得到衡量2006—2015年四川省自然条件、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得分函数:

B1=76.693Y1+23.037Y2(6)

B2=62.808Y3+27.846Y4(7)

B3=85.391Y5(8)

根据专家意见,结合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本质要求,综合B1、B2、B3得到2006—2015年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M1(图1)。

M1=0.2B1+0.4B2+0.4B3(9)

2.1.2评价结果分析。从生产条件来看,2006—2015年整体是提高的,但2009—2013年有所下降。原因在于这几年农业成灾率较高。近年来,四川省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耕地和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不断流失将使得农业难以支撑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抗灾救灾能力,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2006—2015年四川省农业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都是不断提升的。

2.2四川省21个市(州)空间维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在评价四川省21个地级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差异时,遵循数据可获取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对表1指标体系稍作调整,

得到空间维上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表3)。

2.2.1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差异分析。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差异性,整个空间分布呈现以省会城市成都为第一层次向外缘递减的分布特征(图2)。其中,德阳得分位居第二,眉山第三,其余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值从攀枝花市的114.79下降到甘孜州的13.553,空间差异显著。

从农业现代化水平等级划分来看,成都市属于第 Ⅰ 级。第 Ⅱ、Ⅲ 级多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市,包括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绵阳市,同时包括川东北经济区条件较好的南充、遂宁2市以及川西的攀枝花、雅安和川南的内江、乐山自贡3市。第 Ⅳ 级包括川东北经济区达州、广安、巴中和广元4市,川南宜宾、泸州2市,川西北高原区农业现代化最低,阿坝、凉山、甘孜3州排名靠后。其中,因甘孜州测度值远远低于其他地州市,因此被分到第 Ⅴ 级。

2.2.2四川农业现代化的投入、产出水平空间差异分析。

(1)投入水平空间差异分析。成都平原区成都、德阳、眉山、绵阳,以及川西攀枝花、雅安,川南内江、乐山等市排名靠前。成都平原经济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条件较好,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了较好投入要素。在川东北经济区广元、广安、达州、巴中等市明显投入不足,其中达州、广安2市排名分别为第18、19。阿坝、甘孜、凉山3州因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排名靠后,分别为第15、21和20,其中甘孜州投入水平测度值仅仅达到11.581,与排名第一的成都相差甚远,约为成都的1/15。

(2)产出水平空间差异分析。产出水平和投入水平排名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也不是完全相同。成都、攀枝花、德阳、绵阳、眉山、雅安等市排名靠前,川东北经济区靠后,阿坝、甘孜、凉山3州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市产出水平相对于投入水平落后较为明显。如广元、眉山、巴中等市,这说明这些地市没有充分利用农业投入条件,未能深度整合挖掘农业生产资源,这就要求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需要加速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度整合各种资源,调整结构,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在优质高产品种、轻简机械化、高值化加工利用等方面,多方开展科技创新和集成应用,减少无效投入。这也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属性。

同时,部分地市产出水平相对于投入水平较高。如绵阳、内江、广安、资阳等市。就具体指标来说,这些地市相对较高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人均产值、劳动生产率及耕地产出率拉高了产出水平。这说明这些地市采用的一系列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农民纯收入较高反映农产品的商品率较高。但在以后的生产中,需继续增加农业生产科技投入,继续推进制度创新,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3对策与建议

3.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物质基础[1]。四川农业生产条件空间差异显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洪、旱、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这就需要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一要增加对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通公路,着力推进“互联网+三农”工程建设,加快农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让四川丰富的农业资源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政府要积极探索、引领科研院校、企业与“三农”合作的有效举措,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准则,鼓励社会各界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形成各类农业专业生产协会、技术服务中心、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等新型服务及农业增值体系。

三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四川省落后山区办学条件恶劣,农村义务教育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更是欠缺,落后的生产理念和传统的作业方式导致农民农业收入普遍较低,这也是很多农民宁可撂荒耕地出外打工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培育能适应市场需求,具有新理念、高技能的农业现代化经营主体。

3.2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成本提升与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总体下跌同时存在,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以至农产品难以出售或者亏本抛售。部分农产品绝对亏损,严重影响了农业经营主體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农业生产实行了“四补贴”、支持价格及临时收储政策,致使农业经营者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够敏感,生产者盲目追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呈现“生产过剩”态势,库存增加,严重影响农产品价格,且长期储存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亏损严重[12]。这就要求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凸显地域特色,合理规划农产品品种结构、区域结构,大力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收入。四川省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四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90%左右, 经济作物如油菜、棉花、花生总产量在我国经济作物中占的比重也很大。因此,应合理减少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从而使特色经济作物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如广元继续着力打造以橄榄、苍溪红心猕猴桃为代表的“广元七绝”,成都的枇杷,川西的川贝等品牌的塑造,都是典型代表。

3.3因地制宜调整结构,促进三产有效融合四川各个地级州(市)因资源禀赋、发展历史不同,农业投入-产出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应因地制宜调整结构,促进三产有效融合:农村内部产业、工业与农业及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等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带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13]。对于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市,如成都平原区,宜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都市现代农业。对于广元、巴中、达州等此类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地市,其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且农产品地域特色鲜明,宜推行融一、二、三产业互动的“六次产业化”路径,发展特色农产品系列品牌,并依托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功能属性,提升农业附加值。农业现代化水平层次最低的地州,如甘孜、阿坝、凉山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地处偏远地带,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对于这些州(市),要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加大對各项社会事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改进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建设与完善,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不断拓宽农业产业边界,让农户充分的享受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收益,从微观上夯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3.4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市场地位2015年底,四川省人均耕地0.045 hm2,约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101 hm2的44%,比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0.053 hm2的警戒线低16%。同时,四川山地面积比例大,丘陵山地占89.9%,平原仅占5.3%,而且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水土流失严重,耕地产出率仅为49 515元/hm2。单干农户收入低,获取市场信息滞后或不对称,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耕地被撂荒。据调查,2012—2014广安市耕地撂荒率就分别高达7.4%、8.6%、9.5%。因此,需要以多种有效形式盘活耕地,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市场地位,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的选择,这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也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充分条件。这就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土地流转[14-15],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业主租赁经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及“土地银行”等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规模化经营,一定要与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农户经营管理能力相适应。

4结语

我国农业生产存在双重矛盾,一是农产品供需数量矛盾,二是农产品供需质量矛盾。因此,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迫切且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面对的课题。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注入科技、制度两大要素。而这正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该研究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构建指标体系,从时间、空间两维上评价了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从评价结果来看,测度值是相对的,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有意义。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相关研究也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某研究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只是从系统的方面找寻农业发展的动力和阻碍因子,许多具体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建利,邢娇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4):613-620.

[2] 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 2016(2): 104-108.

[3] 孟秋菊.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概念辨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29(3):267-271.

[4]《中国行政管理》编辑部. 落实发展新理念 加快农业现代化[J].中国行政管理, 2016(3):17-18.

[5] 钟水映,李强谊,徐飞.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动态演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7):145-152.

[6] 蔡臣,李晓,赵颖文,等.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川西地区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11):124-128.

[7] 赵颖文,吕火明,刘宗敏. 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测评与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5):82-91.

[8] 喻金田,娄钰华,李会涛.中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分析:基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考察[J].企业经济,2014(2): 165-168.

[9] 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l(6):646-650.

[10] 高芸,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综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3):409-415.

[11] 赵红巍,吕杰.基于主成分BP神经网络的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44(1):57-62.

[12] 吴海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6(5):38-42

[13] 陈兰君子.发改委四方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N].金融时报,2016-01-09(001).

[14] 杨兴平,付志宇.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中国发展,2014,14(2):51-57.

[15] 季玉福.土地流转合作社: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J].农村经济,2012(9):127-129.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子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