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与对策

2017-06-11沈桂富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6期
关键词:改革对策供给侧南阳

摘要结合南阳市实际,深入分析了南阳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农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系统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按照“四优四化”的要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快信息化应用,实行集约化管理,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在保障措施方面,主张健全组织保障,转变思想观念,落实惠农政策,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关键词农业结构;供给侧;改革对策;南阳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6-0203-03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in Nanyang City

SHEN Guifu

(Nanyang Rural Energy and Eviroment Protection Station, Nanyang, Henan 473000)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Nanyang Cit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Nanyang and the problems faced b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in depth, while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was summarize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were systematically put forward, which emphasized that in order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s, it must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ur excellent four requirements”,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speeding up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lementing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in terms of safeguard measures, it advocated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changing ideas,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benefiting agricultur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legal system, and innovating the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Agricultural structure;Supply side;Reform countermeasures;Nanyang

農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新发展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的根本之策,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战略選择,是引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问题倒逼的必然结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根本上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重大举措。近几年,南阳市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结合南阳市实际,深入分析了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农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系统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原则、目标、路径、重点内容和对策措施。

1南阳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1.1南阳农业生产基本情况[1]南阳是传统农业大市、粮食大市和生态大市,是全国农业主产区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工程核心区,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也是经省政府批准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十二五”时期,其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一是粮食总产稳定增长。2012年以来稳定在500万t以上,且逐年增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强。二是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2.55∶1.00缩小到2015年的2.33∶1.00,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40.7%下降到36.4%,农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幸福指数稳定提升。三是农业标准化稳步提升。制定发布省、市级地方标准126项;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7个、绿色食品3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有机认证产品395个、2.8万hm2;农产品出口63.14亿元,占全省1/3。成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四是农业规模经营稳步推进。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12 433家、家庭农场5 082家,出资总额519.88亿元,辐射带动180万农户参与。其中国家、省级示范社分别为45家、4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4万hm2。10个县区、158个乡镇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五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以牧原生猪等为重点的20个产业化集群快速发展,2016年实现销售总收入610.92亿元;全市1 26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 170亿元;农业上市公司增加到20家;以卧龙月季、西峡香菇、桐柏茶叶等为代表的高效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休闲度假、观光采摘等为主题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已建成园区156个,年接待219万人次,实现收入9.3亿元。

1.2南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南阳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仍比较突出,尚未从根本上摆脱农业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状况,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主要表现如下[1]。

1.2.1资源要素约束增强。以2015年为例,农田有效灌溉率仅47.0%,比全国、全省分别低16、36百分点;化肥用量(折纯)918.0 kg/hm2,农药用量19.2 kg/hm2,农膜用量31.9 kg/hm2,3~4级耕地占60%以上;农机总动力1 219.3万kW,农业综合机械化率76.5%,比全省低0.5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14.4%,初中、小学程度82.3%;万名农民中农技人员4.7人,比全省少1.1人。

1.2.2

农产品结构性失衡加重。南阳农业种植相对单一,2015年小麦面积占夏收作物总面积的91.5%、玉米面积占秋收作物总面积的42.9%,且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全市粮食总产54.11亿kg,共收储28.72亿kg,其中小麦占93.25%,玉米积压严重;粮食跨省流通量3.91亿kg,购进3.06亿kg,外销0.85亿kg;加工转化粮食31.82亿kg,加工转化率仅58.8%。

1.2.3农业经营方式制约强化。农业生产方式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尚未摆脱小农经济的特征,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有限;认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占全国0.25%和全省5.00%,认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1家、占全省的6.46%,且普遍存在规模小、带动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增值效益低等问题;全市农民合作社社員仅10.13万,占乡村总户数的4.88%;社会化服务组织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农业发展方式粗放问题日益凸显。

1.2.4

农业比较效益下行突出。受国家政策影响,农业生产效益长期偏低。近年来,随着农资价格持续上行,生产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加之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倒挂,以及国际贸易政策影响,国内农产品涨价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农业比较效益偏低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卖粮难和进口农产品并存的矛盾呈强化态势。

由此可见,当前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2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2.1思路和原则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树立“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大食物观,坚持问题导向,从需求侧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供给侧问题和原因,统筹“加减法”,执牛耳,补短板[2-5]。以社会稳定为根本,提高农业产能,保障粮食安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生态和谐为前提,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健全市场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2.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糧经饲、种养加、农牧渔发展相协调,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相适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3]。主要体现在:一是稳定粮食产能,保证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2020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50亿kg以上。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整体素质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是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由数量增长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由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

2.3基本路径一是依据市场需求,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加绿色、有机等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调减滞销、过剩农产品生产,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二是完善农产品生产、收储、保险、加工、流通体系和政策,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延长产业链条,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三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进节本增效,优化农业生产体系。四是完善生态资源保护政策,促进农业资源有效配置,优化区域布局、产业布局、产品布局等。五是改善经营方式,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六是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治理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方式[6-7]。

3重点内容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按照“四优四化”要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形成数量平衡、结构合理、品质优良的有效供给。

3.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布局区域化

一是强化功能区建设。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快建设生态水源涵养区、城市近郊都市农业区、平原优质粮食主产区、岗丘山地生态农业区4个功能区。二是稳定粮食产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稳定粮食产能。三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稳定小麦面积,适度调减玉米面积,扩大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和大豆、杂粮、薯类等小杂粮生产面积。四是培育特色产业。依据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巩固发展粮食、油料、蔬菜传统产业,持续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等,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五是发展新型业态[6]。依托城市郊区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工艺等都市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3.2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

巩固提升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提升农产品品质[7]。一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和落实机制,加强“三品一标”、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认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园)、种养循环生态园建设。特别是平原高标准农田、丹江口库区及水源地、鸭河口库区及主要河流(白、唐、湍河)沿线、丘陵山地特色农业区等重点区域,小麦、花生、果蔬、食用菌等重点产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模式,实现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二是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种子(畜禽)、农药、肥料、饲料等投入品的经营准入和监管,规范企业和农户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快南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建设,至2020年基本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三是加强品牌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产品称号、注册商标及商标晋级、质量体系认证、环境体系认证等。鼓励知名农产品“走出去”,提升南阳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充分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壮大产业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巩固发展现有集群,培育发展新集群,通过购并重组、参股控股等形式,集聚资源要素,拓展链接领域,完善产业链条,壮大发展规模,促进产业融合。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特色产区、重点销区及关键物流节点梯度转移,打造国内一流的面制品、肉制品、食用菌、中藥材等主导优势产业,促使农业由原料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三是推进农产品出口。加强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西峡香菇、西峡猕猴桃、新野牛肉、内乡猪肉等传统国家级出口基地和品牌,培育一批新的出口基地和产品。四是构建联结机制。支持龙头企业把组织、管理、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等资源和优势导入农业,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等组织模式,支持龙头企业为新型主体提供贷款担保、订单收购农产品等服务。

3.4加快信息化应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建设物联网、电子商务、质量追溯為核心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是物联网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农业。在高标准农田、特色产业、设施农业和养殖基地等,推广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农业环境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支持企业在冷库、冷藏车等冷链设施中安装监控设备,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二是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下乡双向流通格局。三是创新流通方式。推广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直销配送等经营模式,搞活农产品流通。四是实现全程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质量追溯、风险预警、源头监控、流向追踪、责任追究。

3.5实行集约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分类指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培育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培训工作,把职业农民培育成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立可靠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加强社会化服务。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8];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领办物资、技术、信息等农业综合服务组织,开展单项、套餐和全程有偿服务。四是推广节本增效技术。以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开展绿色高效技术集成模式攻关和示范推广,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3.6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改善生产条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二是提升装备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大型化、智能化,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三是创新科技支撑。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统筹协调各类农业资源,培育一批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一批“种养加”集成配套实用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四是保护生态环境。坚守林地“绿线”和湿地水域“蓝线”,推进林业生态和水生态建设;按照“一控二减三基本”要求,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4保障措施

4.1健全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健全工作机制,做到任务落实、跟踪调度、检查评估。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市级加强对各县区的工作指导协调,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各级各部门要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建立督查通报、评估考核和问责制度。

4.2转变思想观念

一是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克服小农意识,立足国内外市场,以需求侧现状和趋势来确定供给侧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产业、产品。二是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克服传统的数量观念和考核办法。三是牢固树立效益观念。扩大有效益、终高端产品生产和加工增值。四是牢固树立生态观念。使农业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4.3落实惠农政策

一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聚合效应。二是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三权分置”办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等。三是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统筹使用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5卷26期沈桂富南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与对策

4.4加强农业法制建设

一是完善农业法律体系。实现农业法律全覆盖、系统化。二是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充实执法队伍,改善执法条件,完善执法机制。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农民负担监管、知识产权保护、惠农政策落实等。四是强化农业普法宣传。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促进依法护农、依法兴农。

4.5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拓宽农业信贷业务,缓解农业融资难题。加快农业信贷体系建设,创新涉农融资担保方式,推动种养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做实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农业保险产品;探索共享共担的保险合作机制;保险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直接给予“融资+保险”支持,政府给予相应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等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南阳市统计局.南阳市1995-2016年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16.

[2] 中共中央国務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A/OL].(2017-02-05)[2017-05-11].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05/content_5165626.html.

[3] 霍好胜.南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2月9日南阳市五届人大五次會议通过)[R].2017.

[4] 吴山,王朝晖,凌立,等.襄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8):4846-4852.

[5]

李征.农业供给侧改革需注重粮食安全[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9):231-232.

[6] 刘新民.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思考(上)[J].农村·农业·农民,2016(11):44-47.

[7] 凌云.关于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州学刊,2017(5):43-47.

[8] 姜长云,林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10.

猜你喜欢

改革对策供给侧南阳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