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组织及实践

2017-06-11王瑞鸟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早期阅读组织小班

【摘 要】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价值已经被教师所认知,农村地区幼儿园家长由于思维认知与教育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视存在不足,对亲子共读的关注度比较低。因此,文章主要结合幼儿教育工作经验,对?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组织及实践进行分析,以期起到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组织;实践

早期阅读主要是指幼儿利用变换着的色彩、影像、文字等内容剖析读物的学习过程。其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获得多感官的情感体验。因此,幼儿园方面需要重视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价值,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一、现阶段农村地区幼儿早期阅读发展情况

其一,幼儿家长已经初步具备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理解,88%的幼儿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十分必要的。随着阅读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10%幼儿家长认为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可有可无的,可以等到幼儿具备阅读能力后再次进行教育指导;只有2%的幼儿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开展早期阅读,家长认为幼儿只需要听听故事就可以,阅读能力随其自然就好[1]。

其二,幼儿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认知存在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单一指开发幼儿学习潜能,而是利用阅读书籍获得大量的情感体验,切实培养幼儿真、善、美的阅读能力,其目标也是与幼儿时期教育目标相契合的。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地区部分幼儿家长对阅读价值与教育重要、教育目标的认识存在不足[2]。如:40%的幼儿家长认为智力的发展是幼儿时期教育的重点;26%的幼儿家长认为幼儿需要适当欣赏儿童刊物及文学书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几个家长明确认知幼儿需要学习哪一类书籍。同时,还有8%的家长认为对幼儿成长有利的书籍就需要阅读,为幼儿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切实树立幼儿正确的人生观。

其三,幼儿家长是幼儿学习发展的启蒙老师,家长的地位及教育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家长必须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引导幼儿学习发展,从多个角度综合选取适宜幼儿学习成长的图书。部分家長在带领幼儿逛书店时,并没有考虑幼儿的学习感受,而是为幼儿包办一切,使幼儿与书籍形成一种僵硬的关系[3]。由于书籍内容对幼儿而言缺乏一定联系,导致许多幼儿在逛书店过程中是被动的。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幼儿教师在为幼儿选取书籍过程中是无目的的,对书籍内容能否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太了解。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家长没有幼儿逛过书店,此类家长完全忽视了早期阅读的教育价值,更没有意识到利用书籍引导幼儿的教育途径。主要是因为自身缺乏对知识的认知,严重影响到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开展亲子共读需要时刻遵守的要求

(一)娱乐性

趣味性的亲子共读活动,可以切实幼儿的表现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学习才能,进而获取阅读成就感。因此,幼儿园方面需要正视亲子共读活动,以此为切入点切实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幼儿园在开展亲子剧场实践活动时,可以依据幼儿的阅读兴趣,结合幼儿家长的想法,选取故事汇报表扬或者是自制书籍等形式。在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在幼儿教师专业的指导下,积极联合其他幼儿家长结伴参与阅读活动。

(二)渗透性

需要注意的是,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不可以操之过急,刻意寻求幼儿的识字量,而在日常生活中从多个角度进行渗透则是当前最佳的一种途径。日常教育活动中当幼儿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时,教师需要牢牢把握教育时机进行指导[4]。如:看到园内的广告牌、提醒牌、路标时,幼儿会被多样性的牌子吸引住视线,此时幼儿家长需要及时对幼儿展开教育和引导,以此来切实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积累生活经验。当幼儿遇到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字时或是理解不了的图画时,家长需要发挥好自我指导作用,与幼儿一同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进而切实解决问题。这样以来,不仅可以使幼儿明确知识的产生过程,又进一步增加了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当幼儿阐述自己对书籍的看法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肯定;与幼儿一同阅读过程中家长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行为,可以适当提问或者与幼儿一同交流故事,此种无形中的阅读教育正是促进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的最佳方法。

(三)全体性

在实际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时,除了需要关注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要侧重关注幼儿的学习心理及思想人格的树立。幼儿园方面需要为家长推荐一部分适宜幼儿阅读的绘本图书,如《爱心树》《我永远爱你》等,自身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有效开阔幼儿的学习视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具备诸多帮助。

三、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听说学习习惯

在幼儿绘本作品中,性格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活泼好动的小猴子、奸诈狡猾的狐狸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故事为幼儿带来诸多震撼,跌宕起伏的情节紧紧牵动着幼儿的心。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会屏声静息、一丝不苟地听。在图书分享活动中一名幼儿在讲完故事后,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其他幼儿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必定会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此种教育指导背景下,幼儿教师可以切实培养幼儿的听力与想象力,一举两得[5]。

(二)有助于帮助幼儿获取最佳阅读方法

在幼儿早期阅读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形象具体的故事,联合自我对其人物形象的构思,更为清晰准确的描绘的故事人物,饱满故事的人物形象,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于特殊阶段的幼儿而言,此群体的思维认知规律也注定了故事中风趣形象的语言对幼儿具备致命的吸引力。幼儿在阅读故事作品过程中,会获取一种满足感,并结合自我生活经验对人物形象进行准确刻画。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善于倾听幼儿的学习想法,并引导幼儿从作品中找寻价值信息。

(三)早期阅读有助于强化幼儿交际能力

幼儿作為经济社会中的一份子,此群体的语言发展也涉及到对多元化语言的适应力与使用能力。设想一位幼儿自小只与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交往,那么在步入社会后幼儿将面临多“语言障碍”。若是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多种类型的语言,将对后期幼儿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具有诸多帮助。在幼儿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多样化的故事、儿歌与诗经中学习博大精深的物质文明,并充分体验民族问题与世界问题的交融性,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能力。

(四)有助于帮助幼儿创新使用语言

在何种生存环境使用何种类型的语言,对多样类型的交往者做出何种类型的语言回应,这是幼儿创新使用语言的具体体现[6]。如:在阅读一些不同故事环节、不同人物性格的书籍过程中,幼儿在熟悉多种角色情境对话的前提下,会创新使用其语言,结合自我的理解继续编写故事。

四、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组织及实践

(一)积极创设优质阅读环境,构建适宜阅读的阅读氛围

1.科学选取图书资源

对于小班的幼儿群体而言,因为此群体的形象思维比较强,且学习年龄比较小对于具体是事物的扫视辨析能力比较差,在固定时间内可以观察到的物质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画面构图不完整。基于此教育情况,幼儿教师需要选取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切合幼儿学习心理, 比较好理解且可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内容。如:吃饭、写作业、睡觉、个人卫生、游戏等,保证画面的清晰可见,有意突出主体,图文并茂。同时故事的内容需要简单易于理解,最好控制页数在30页以内。如:《斯凯瑞金色童书》《小熊和最好的爸爸》《100层的房子》《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和甘伯伯去游河》等,此类书籍十分适合幼儿进行阅读。

2.自主开始阅读区

幼儿园方面需要及时开设阅读区,此举对幼儿阅读能力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诸多帮助。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为幼儿专门开设一个阅读的空间。在选取阅读区域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光线与噪声,尽可能选取安静、明亮的场所。在选定阅读区域后教师需要依据班级中幼儿的阅读需求增添沙发、靠垫、桌椅,切实创设舒适的阅读环境。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需要在书架及图书上进行标识,以此来有效规范幼儿的阅读行为,进而形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视线范围内张贴安静阅读的警示图片,告诫幼儿需要时刻保持阅读环境。同时,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阅读分享活动,为幼儿提供书籍,要求幼儿结合自我理解对书籍内容进行简述。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幼儿的阅读姿势,帮助幼儿积累阅读方法。

3.保证幼儿的阅读量与时间

幼儿教师除了需要为幼儿提供书籍、开设阅读区域之外,还需要长期保证幼儿的阅读量。规定阅读时间结合创设的阅读情境,切实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在安排阅读时间过程中,可以选取在餐前餐后幼儿较为安静的时间,或者是离园的时间段[7]。在幼儿午睡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故事情节或者播放故事让幼儿倾听,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倾听的阅读习惯,也有助于幼儿平稳心情入睡。

(二)关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以放任自由

要想切实保证幼儿可以在阅读中获取较大收获,教师则要关注幼儿的阅读行为,找准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不可以放任自由,也不可以过多的指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流动巡视,观察幼儿的阅读行为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以此切实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如:幼儿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出现盲目性问题,此时教师需要及时介入,与幼儿进行学习交流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学习想法。在获悉幼儿的学习想法后与幼儿一同寻找适宜阅读的书籍,一边阅读一边与幼儿进行交流,利用图书给出的画面引导幼儿猜想含义,以此不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幼儿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集中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切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梳理文章结构。对于一些陌生字较多的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将善于表达与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放在一个小组,在学习影响中切实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积极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

1.“宝贝互动”故事分享

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在餐前开展“宝贝互动”故事分享活动,利用此时间段教师为幼儿讲述一些有益成长的故事绘本或者是经典的寓言故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并不知识单一将故事讲述完,而是依据幼儿的学习反应,结合阅读教育发展要求对故事中涉及到的情节进行具体形象的刻画。利用文章中提出的一系列行为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对故事隐含的深意进行全面扩展。具体操作如下:在分享故事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会要求幼儿在听故事时安静的听,在第二遍讲述情节时引导幼儿结合故事画面进行思维想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切实满足幼儿的阅读欲望,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进行此项活动,在为幼儿讲述故事情节过程中侧重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引导幼儿设想故事情节,并对故事人物形象进行填充。在讲解故事后,家长需要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以此来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印象的同时切实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提问过程中需要侧重考虑幼儿生活经验,注重故事情节与生活经验的结合,进而有效丰富幼儿的阅读视野。

2.联系家长,开展亲子阅读

在初期开展此活动时,可以选取几个家长代表进行示范,在了解教育程序后鼓励所有家长参与到其中。在实际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时,必须要争取家长的重视与配合,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幼儿,教师需要格外关注幼儿的阅读行为,不可以强迫此群体参加阅读活动,而是利用幼儿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为其加油打气鼓励幼儿勇于走上平台,进而从根本树立幼儿的阅读信心。同时,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家长足够的帮助,针对幼儿家长提出的教育反馈,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3.积极构建亲子共读图书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开展亲子阅读图书馆,为幼儿家长及幼儿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图书馆内阅读书籍的选取是针对班级中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挑选的。幼儿可以选择在周五下午借书,周三之前还书。在每次借书环节由幼儿自己挑选,每本书籍的背后都设置一个亲子阅读卡,借助卡片中给出的问题幼儿家长与幼儿一同阅读书籍来回答问题,幼儿家长需要帮助幼儿及时梳理文章框架,进而增进彼此间的情感。幼儿教师需要依据亲子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进而不断提升亲子阅读的教育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组织与实践具备十分深远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需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依据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科学选取书籍,积极推广亲子阅读活动,在多元化教育活动的作用下,切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针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王瑞鸟(1979-),女,浙江省瑞安市市人,民族:汉,职称:幼教一级,学历:学前教育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曹晓梅.新兴城区幼儿园亲子阅读现状调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238-239.

[2]郑莉.幼儿园亲子阅读有效开展的途径——以苏州工业园区东港实验幼儿园为例[J].江苏幼儿教育,2015,03:55-58.

[3]范菁华.圆每个孩子的阅读梦——海门区域推进幼儿园亲子阅读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04:11-14.

[4]陈丽璇.幼儿园作为亲子阅读基地的可行性与重要性[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3:126-127.

[5]倪菁云.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的意义研究[J].读天下,2016,24:128.

[6]陈晓星.幼儿园指导亲子阅读活动的方法和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68.

[7]陈帅芳.幼儿园小班亲子阅读的有效开展[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09:73.

猜你喜欢

早期阅读组织小班
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幼儿早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