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课标下以生为本的语文教学法

2017-06-11李彬芬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激趣以生为本新课改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传统教学法的弊端,认为在新形势下,广大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标的核心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实施以激趣为目标的教学法。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三条创新式的教学法:国粹吸引法、个人魅力吸引法、角色模仿吸引法,并就此展开了详实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以生为本;语文教学法;激趣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运用灵活而富有新意的教学法,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采用“课堂讲授加课外练习”的传统模式,教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创新思维受到很大钳制,因而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基于此,教师须领会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各个教学环节妙趣横生,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其语文素质以及创新能力。而当前初中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个性较强,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它需要教师们巧妙地运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法才能达到目的。

一、国粹吸引法

所谓“国粹吸引法”就是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汉语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要传承这种精髓,并把它发扬光大。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此也有明文规定:“大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但关于这种教学法一直以来被初中语文教师忽略。因为有很多教师认为初中生已经属于少年,对祖国语言的重要性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没必要再像教小学生一样对他们进行热爱母语的教育。其实不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管在任何阶段对学生进行教学,都要向他们渗透热爱母语的思想,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通过具体活动向学生熏陶热爱母语的思想。譬如利用早读或课前几分钟时间开展“成语接龙”活动,或进行“错字找茬比赛”、“讲故事比赛”、“即兴演讲比赛”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这些活动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但只要教师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语言文字产生“追根溯源”的激情。而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少了,口头表达能力流畅了。其次,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在成语接龙中,学生会明显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伟大,对汉字产生崇拜之感,从而间接提高其对古文的兴趣,有利于教师文言文的教学。最后,在长期的“讲故事”比赛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大为提高,相应的,其作文水平也将得到大幅提升。这些效果都与新课程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运用“国粹吸引法”,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祖国文字的文化底蕴以及精妙绝伦之处,从而令其更加热衷于母语的学习。

二、个人魅力吸引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抛弃师道尊严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由此可见,新课标上述规定的本质就是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而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往往对此视而不见。因为他们通常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才高八斗,应付初中教学已绰绰有余,无需多学。可是当今的初中生都普遍存在一种思想:喜欢哪个老师就随之喜欢那门课程。当前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否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曾经说过:“教师教学要自得其乐,如果精神不愉快,愁容满面地在哪儿教,学生肯定很反感。”事实的确如此,一个学识渊博的语文教师,一手刚劲有力的粉笔字,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一脸和蔼可亲的笑容,一种从容不迫的儒雅风度能深深吸引有着较强审美观念的初中生,让其自然而然地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之感。学生一旦对老师形成尊重敬佩之感,就会去学习、模仿,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就是“敬其师,效其行”的真实效应。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師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丰富知识面,此外还要提高自身的亲和力以及品德修养,这些都是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大动力。

三、角色模仿吸引法

即通过对话朗读、演唱、辩论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模拟情境,扮演角色,受到感染,从而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主体感受为主,让其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譬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时,首先我就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故事情节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扮演鲍西娅、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角色进行朗读,通过这些人物对话,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加深了他们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以及语言特色的感受,让其从本质上理解了封建资产阶级贪婪冷酷的本质和新兴资产阶级轻利重义的思想,最终让学生在道德方面受到一次洗礼。再如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唱片段,之后又采用个人和集体的形式让学生演唱《黄河颂》,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以及对诗歌的感悟能力。这种角色模仿法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如能领会新课标思想,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实施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的教学法,定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李彬芬(1980-),女,湖南衡阳,湖南省衡南县廖田中学,本科,初中语文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探析[J].虞小红.课外语文.2016(08)

[2]浅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原则[J].梁云堂,王立丰.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2)

[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J].祁明霞.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4]初中语文教学中迁移理论的有效运用[J].刘晓梅.科学中国人.2016(02)

[5]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浅探[J].王艳.考试周刊.2016(93)

猜你喜欢

激趣以生为本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