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7-06-11王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法律意识高校学生

王江

摘 要:互聯网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但是它也是网络犯罪的滋生地。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新闻也是时常见诸报端。大学生网络犯罪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体现,这与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有着直接关联。文章结合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解决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高校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法律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许多高校纷纷就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形式和载体进行了研讨、分析,高校法律教育状况也因此而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来看,部分高校在法学生法律教育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1]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的问题

1. 法律教育难度加大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充斥着各种虚假的不健康的信息。许多大学生会受到不良信息影响而出现思想问题,一些人还可能会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此外,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用户身份识别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许多大学会因为缺少约束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如一些人会肆无忌惮地对他人进行人肉搜索,进行恶意攻击,给他人名誉、安全带来危害。有的则是抱着偷窥心理,窥探他人隐私,盗取他人的账号等,这些,都是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影响,这也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教育、法律意识培养的难度。[2]

2. 法律法规不健全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涉及面极广,它涉及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制教育,需要在规章制度完善的基础上来进行。然而,结合现状可知,当前我国高校法学生法律教育和法制意识培养多以课程的形式存在着。只有少数高校制定了与大学生法制教育有关的规章制度,高校法制教育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由于缺少完善的大学生法制教育规章制度,所以,许多学校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完全是自发行为。另一方面,我国网络法律法规建设也不够完善,许多网络犯罪由于缺少监督和约束,往往都得不到有效制裁。这也给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尤其是网络法制教育设置了障碍,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3]

3. 大学生法制教育形式老化,行动不力

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高校都陆续开设了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程,目的是想要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不过,许多高校在法制教育课程建设上,走的是文化课程建设之路,法制课程结构呆板,法制教育课程所占课时较少,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有待加强。此外,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许多教师在大学生法制教育方面关注的是条文教育和案例教育,采用的仍旧是传统的理论灌输法,法制教育形式落后,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的对策

1. 社会引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是法治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包括大学生思想多元化、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都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因此,在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律意识培养中,政府应立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加快网络法制化建设进程,通过法律手段对网络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与此同时,就高校法制教育做出明确指示,要求高校加大法制教育力度,科学进行大学生法制教育。然后,加强社会正气引领,借助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介渠道发布法治思想教育信息,以大学生看得见、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以肃清社会舆论环境,给大学生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2. 创新大学生法制教育载体和形式

改革法制教育模式,创新法制教育载体,是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关键。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上,要变化法制教育课程结构,创新法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法制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如高校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和需求开设更多的法制选修课,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工商法制教育,在新闻专业法制教育中,融入新闻法、媒介素质教育;将大学生法制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去,借助手机、微信、微博等向大学生推动法制教育信息,教导大家在网络环境中要遵守网络交际规则和法律,尊重别人的隐私,约束自身的行为;打造民主法治示范班,对校园法制先锋进行宣传、表扬,发挥先进人物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带头作用。如有必要,高校还要抓住校园信息化建设时机,开设普法宣传网站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或将学校官网与地方法治网站、国家知名法治网站链接,以提高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3. 营造知法守法的校园法治氛围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阵地,也是人才最集中、思想最活跃的地方,高校要积极发挥自身在大学生法制教育方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营造执法守法的法治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法律的尊严和真谛。因此,高校要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用各种校园媒体对大学生进行常态化、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以营造依法治校的法治氛围。然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借助法制讲座、法制宣传片播放、案例展览、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法律法规尤其是网络法律法规,使大学生了解依法治国、执法守法的必要性,强化学生对法律的感性认识。此外,高校还要发挥学生社团、学生的积极作用,让大学生以社团为单位,深入社区、学校、医院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志愿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工地,给农民工朋友免费发放普法宣传手册,目的是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要认清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存在的思想、法治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宣传和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静姿,张发钦,宋海霞.网络社会映射下的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32:179-180.

[2]罗燕妮.浅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7,06:294.

[3]刘晓龙.如何利用网络开展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59-60.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法律意识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