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7-06-11曾兴刚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创新研究

曾兴刚

【摘 要】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我们顺应新课改形势的重要步骤。本文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多个方面展开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付出行动。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一、现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体育教程流于形式

现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流于形式,追求其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体育教程内容版本陈旧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教学活动还选择之前传统的老式本科大众体育教程,直到现在都没有专一性的高职体育教程,一些专门针对当代高职学生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少之又少;第二,教学内容老套的问题。现在相关人士对高职学生的体育认知度还不够,各个高职院校坚持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产生厌烦情绪。对于新型智取体育运动项目通常都不会被编写在教学课程中,即使有的学校编写了这些新内容但是却晦涩难懂,无法有效实行;第三,体育授课面窄的问题。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所传授的面还是比较少的,大多数都停留于大众运动项目章节的学习上,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想要在各大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有非常大的难度。另外,受地区、师资配置以及办学条件差异化等因素的影响,影响到我国整体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而其根本原因还是受教学发展思路过窄以及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实践影响。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我们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比之前更高,要求各大学校必须以学生为本,在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时要按照学生的职业、专业特长的创造性全面开展。面对这种趋势,体育课程教学领导应该有自己的努力不断探索可以适合本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运動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不会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并且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切记忽视学生体育思想和体育能力的培养,错误地迎合某些领导的理念的做法,让高职体育教学能够发挥出自己该有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调,课堂的趣味性无法保持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单一的教学方式,上课集合、整队、报告人数等等司空见惯的笃定教学模式非常保守、形式化教学现象在过去展现的非常严重,当时的教学目标过多地局限在考试成绩、学习态度、体能达标测试等等方面,并没有将目光投在培养学生体育理念方面,这种单一化的课堂固定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健康体格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面对新的形式和教学要求,相关人士应该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对学生体育意识、职业体能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充分调动整个高职院校所有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以轻松的姿态参与到体育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中去。

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让其选择体育锻炼

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一方面是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运动技巧,另一方面要逐步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能力,确保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全面开展体育锻炼,培养终身都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为学生体育素养和健康品格奠定良好基础。面对课堂创新问题,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其兴趣展开全面调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创建运动情景,加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不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主性和有效性。比如,按照地域差异、学校性质、办学特色以及校园人文环境等因素有选择性的组织校园篮球队、排球队等等,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组织拉拉操队、健美操队及各项体育运动社团吸引更多的女生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提升体育项目在女生心中的魅力,撞击运动细胞,点燃激情运动的火焰。

(二)根据实际需求,展开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是现在各个高校都在以积极姿态不断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是按照学生的个性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等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层次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办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面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任务,学校可以选择在开学前期以体能测试和兴趣选择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正式开始教学课程时要按照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能力水平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进而确保教学课堂的丰富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体验到乐趣。

(三)实行专业化职能性技能教育

和本科类院校做比较,高等职业院校强调更多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希望可以为学生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进而全面推动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一步的细化分工让生产劳作对具备专业技能的职场职业体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实践时,一定要将学生专业化技能的培养放在重点内容上,但是体育运动职业化技能同样是需要发展的,缺一不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然后根据学生特长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三、结束语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真正从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兴趣爱好出发,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丰富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为社会培养过更多具有良好体育素质和健康品格的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飞,许伟,余晓红,梁慧星.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8434-8438.

[2]李慧星,李杰,臧晋.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62-163.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创新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