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策略
2017-06-11宋文英
宋文英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课堂的导入是重要一环。课堂导入,如同为学生拉开的一道引人入胜的大幕,让学生在上课之初仿佛一眼就能看到精美的画面,聆听到悦耳的序曲,使学生一上课就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吸引。导入环节就像是打开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引导学生登堂入室。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诗歌导入;故事导入;图画导入;媒体导入
导入常常运用于一节课的起始和一个问题的开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身为教师,我们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什么样的开场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让学生对自己的课产生兴趣。好的课堂教学导入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双方轻松而愉快。
一、诗歌导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某些现代诗歌的理解很难深入到位。教师在教学诗歌时,必须用相对符合诗歌情境的语言予以导入,或者将已学过的诗歌作为导入,既能让学生对已学诗歌进行回忆温习,又能引导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尽快入境。
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草之歌》一课学习时,笔者就借用了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在哪里》作为课堂导入。在课开始时,笔者首先鼓励学生把曾经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写到黑板上,又让学生回忆《春天在哪里》诗歌的内容进行吟诵。之后导入:“同学们,我们看到有春天的地方就有小草,嫩嫩的小草是春天的象征,那么小草还有没有其他的色彩,是否能代表其他的季节呢?”学生们通过对现有诗歌资源的积淀与选择,对已学诗歌的回忆,理解了春天与春草之间的联系,引发了学习的欲望,其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二、故事导入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依然处于感性认识中,对于新鲜的事物总保持好奇心,喜欢听音乐和故事。教师在导入阶段进行设计时,必须抓住学生特点,以故事导入帮助学生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设计上,笔者就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将此落实为一段文字,放在上课开始时让学生预先朗读——“冬天的夜晚寒风刺骨,雪花飘然落下,街上行人寥寥无几。这时,一个身形单薄、光头赤脚的女孩走在大街上。一整天了,沒有一个人向她买过火柴,她衣裳单薄,没有一分钱。她又饿又冷,雪花散落在金黄的长发上,她无心理会……”当教师绘声绘色地读完这些话时,学生们都为之一动,且都要询问其结局如何。这时,教师提示道:“同学们,我们可以从今天所要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获得答案。”学生们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课文的整体感知中,本堂课效果很不错。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对于形象生动、富于想象力的情节都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类似的故事作为导入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迅速走进故事,品味文本。
三、图画导入建立优美的学习情境
小学生十分喜好形象直观的事物。如素描或简笔画之类,都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到固定内容的临摹中,或者亲身示范画出教学所需要的图案。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故宫》教学之前,笔者就尝试帮助学生勾勒出北京故宫的模样。有的学生主动查找故宫的各种图片,或请教美术教师帮助画出故宫,有的用素描,有的用水彩,有的则只用简笔画进行勾勒,从不同的角度勾绘出故宫外貌与内饰。
四、媒体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机、录音机等传统媒介设备已经被普遍应用,且还加入了像电脑Flash演示及PPT课件等传媒形式。语文教学是语言的教学,更是集学生多种感官于一身的交流过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喜好及年龄阶段下的理解能力,可选用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邀请学生参与到相关音乐、视频的搜集上来,让学生体会到亲身参与的乐趣。
例如在讲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月下桨声》一文时,笔者就尝试引进《月光曲》作为引子导入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月光下的恬静与淡雅,在优美意境中走入文本。而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唐玄奘西行取经》一课导入部分,又引入动画片《孙悟空》、1986版《西游记》的主题曲,并在多媒体上播放孙悟空从石头崩裂中现身的情景,学生们顿时被深深吸引住。此后,笔者顺势导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也知道这些人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跋涉千难万险到西方取经的唐玄奘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是怎样的精神让他最终取得真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玄奘西行取经》。”可以说,新式媒介的应用,使得语文课由过去的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了。语文教师也拥有了更多的教法选择,但需注意运用要适宜,要有度。
五、游戏导入让学生乐于参与
有位教师在教学《听讲要专心》时,采用了游戏导入课题的方法。刚一上课,教师便提出做游戏的建议。游戏的名字叫“品尝”。教师借鉴了著名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听、看,看谁学得最像。教师首先拿出三个瓶子,一个装满汽油,一个装满蓖麻油,一个装满醋。教师说道:“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他给一个杯子倒入一点汽油、一点蓖麻油和一点醋。学生们静静地看着他把三种液体混合在一起。随后他竖起一个手指给学生看。接着他把手指放进杯子蘸了一下。几秒钟后,他把手指拿出来。“现在大家看着,”他说,“记住,你们要照我做的去做。”他把一个手指放进嘴里,尝了尝,微笑着,显得很高兴的样子。然后他把杯子递给学生,在全班传递。每个学生把一个手指伸进混合液蘸了蘸,然后放进嘴里吸了一下。他们没有笑,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个鬼脸。这混合液的味道太难吃了。当这个杯子最后传回到教师手里时,他很不高兴地说道:“很遗憾,你们中谁都观察得不够仔细。不错,我是吮吸了一个手指,但是我放进嘴里的那个手指并不是我伸进杯子里的那个。”
这样就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听讲要专心》。这样导入使学生们兴趣十足,也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
六、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质疑问难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你们想错了》的导入:“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你们指谁?” “为什么说你们想错了?” “错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也是课文的重点难点。接着我小结道:“这些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新课文,有目的性、针对性,往往能让学生自己抓住课文的重点。
总之,导入新课的形式还有很多类型,关键还是要因时、因地、因材施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来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