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

2017-06-11杨光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德育素质教育

杨光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新课程的实施,法制教育成了新教材的重要内容。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增强民族法制观念的主要手段,是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是新课标的宗旨,是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随着“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群体,法律知识淡薄,甚至不懂法律,危害社会。据了解,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法律知识淡薄,犯罪率每年以10%左右增加。由此,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浅析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

一、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是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课堂是学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随意识记法律知識。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主要靠老师在课堂上结合课题的题材,挖掘资源,适时适度,潜移默化地渗透法律知识,激活学生理解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行为是合法的,自觉遵守法律,宣传法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样,既可以体现数学课堂上法律知识的旋律,也不会影响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重点。

二、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要适时适度,讲有效性

1. 把握时间,点拨渗透法制。把握课前课后3分钟,这个时间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会影响数学课的教育教学,也有助于学生领会法律知识。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安排,适当渗透某一个法律知识点或遵纪守法的教育,讲述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

2. 数学课堂渗透法律知识,要有针对性。不是每一节数学课都有法律知识点,要根据课题的材料,学生的违纪行为,既要有针对性,也讲实效性。如:学生的打架斗殴,学生带危险物品进校园,老师就要讲述“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法律法规知识,如:《公共安全法》。有时,要结合课题,适当渗透。如:讲“统计图”时,渗透《统计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学法、守法。

3. 结合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学法模式。家中看电视,《今日说法》、《法制在线》等节目;路旁的法制宣传标语;政府部门及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活动等。

4. 渗透法律知识要有度。渗透法律知识内容不能过多,要适度,学生才能吸收,容易掌握。如果法律内容过多,学生不但不能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而且影响学生领会数学课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三、挖掘数学教材资源,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数学教材有很多很多的资源题材,都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挖取法律素材的资源,适时适度,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就拿小学数学课程来说吧:三年级以上年级,都有“统计”单元的教育教学内容,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老师在教学某单元新知识时,学生在做练习题时,也遇到涉及有关法律知识的题材,如: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有“产品合格率”这一题材,老师和学生在探讨这类题型时,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这样的数学资源很多,我们老师就要合理利用资源,渗透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题材就更多了,像各年级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和“食品购买问题”。

综上所述,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学法、守法,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提高民族法律素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猜你喜欢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德育素质教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活动掠影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