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方式的改革探索

2017-06-11何敬书

新一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何敬书

摘 要:文章简述了“互联网+”的特性概念;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必要性;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的工作方式。抛砖引玉,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方式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共青团宣传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时代下,什么是“互联网+”?所谓“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效果或产出。“互联网+”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转变。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加上多个或多种类型的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全面、多维的深度结合,最终创造出新型的发展生态模式。

一、“互联网+”特性概念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先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置于空前的高度。在最近的数十年中,创新的浪潮只高不下。在众多行业、领域的创新发展中,最为关键,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电子和信息技术极其所带来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在现代经济规模的发展下,面临诸多科学层面的现实问题。为此,人们必须求助于技术及信息数据。在信息化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互联网+”,以各类信息数据为生产资料,让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及消费者之间,实现良性循环互动,并衍生出新的管理方式和产业路径。对比传统能源可知,数据已然成为可再生能源。通过互联网让数据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化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帮助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微观单位的决策者。一方面,让宏观经济管理者,制定出更有效的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帮助传统产业升级。

二、“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对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影响和冲击。“互联网+”背景下共青团宣传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梳理、分析、总结、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变化因素,是今后开展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基础点。而“互联网+”对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影响和冲击,则主要体现在降低了主流思想在高校校园中的比例。众所周知,个体的意识、观念及价值取向,来源于其所接受到的外界信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校校园中,学生主要通过校园广播站、收音机等为数很少的渠道获取信息。由于通讯技术的不发达,信息的传播也变得十分有限及缓慢,学生普遍对校园广播站传播的信息甚为关注,而共青团的宣传工作也能轻松地实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已然实现了高度的数据化、网络化。学生通过移动端(如手机、电脑、ipad等信息产品)接受外界信息,而借助于微信、QQ、微博、贴吧、论坛等通讯或社交平台,学生可轻松地实现信息大面积传播与交流。总体而言,“互联网+”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在接受和传播信息方面变得更加高效和多元。再加上高校的信息“过滤”系统,无法对外界立体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导致现行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共青团宣传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可行性。“互联网+”背景下虽然对高校的共青团宣传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事物具有正反两面,“互联网+”的优势长处也将会带给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有利的一面。换言之,“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具有良好的支撑平台,其可行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极大提高宣传工作的时效性。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受到时间及空间的双重限制。通常情况下,组织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合开展共青团宣传活动。由于高校学生专业课程安排及生活习惯不一,因而导致宣传工作效率不高。事实上,组织这类的共青团宣传活动,每次到场的学生人数都较少,且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互联网+”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宣传工作的时空限制,为宣传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此外,“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其传播速度十分迅速,形式灵活,内容量也较大。而学生的信息反馈,也可得到及时处理,从而有效提高了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其二,充实了宣传工作的内涵。“互联网+”背景下,可针对性、指向性地对共青团宣传运用及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育资源及内容,丰富宣传队伍的教育手段,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方式

(一)整合资源,增强宣传实效性。整合资源,增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改革方式。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其影响是全方面的,故而需要正确分析宣传工作进行中面对的新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占据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創新工作的新模式及新方法,推动宣传平台建设,才能有效增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这里的“平台”,指的是互联网、传输协议及数字技术,在用户与提供之间搭建的通用交互场域。在高校校园内,针对于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其平台建设应囊括生产、运营、服务、决策及网络支持五个部分。事实上,平台建设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某一环节,或者是某一特定功能。各部分之间各司其职,各尽其用,协调一致,共同发挥出高校共青团宣传效应。平台建设的基础是“内容”,因而生产能力是宣传的灵魂所在。作为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者,要更新思维观念,围绕学生为中心,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朝着“原创、权威、专业”的方向发展。此外,需要加强高校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联系,在整合资源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

(二)全程推广,加速互联网融合。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互联网+”背景下要对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改革,必须要重视考量宣传工作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在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分门别类,条理清晰。毋庸置疑,现行90后的大学生群体,热情洋溢,个性张扬。学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宣传工作要投放针对性强的信息,以期与目标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最大的互动状态。依赖于这部分学生,让其向其周围同伴扩散传播,可形成有利的良性循环效果。在全程推广的过程中,推广宣传的方式系统需要功能齐全,如支持文本、动画、视频、声乐、图片等多种信息录入。学校可组建一个“新闻中心”,以媒体方阵的形式,如手机报、校园报、校园微博新闻等,以数字化、网络化的客观表现,提高学生阅读量和参与程度,潜移默化地加入或者是渗透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共青团宣传工作,还可以定位于为学生提供特定生活项目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努力成为他们生活的伙伴和助手,不断增强高校共青团宣传的核心价值。

(三)加强培训,提升人员自身素质。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缺乏人才队伍,纵然具备先进的工作理念,科学的运转模式及完善的制度保障,也难以切实发挥出应有的工作效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遭遇到形势、环境和时代的多重挑战。为此,加强培训,提高宣传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是完成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目标和效果的必经途径。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者,其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宣传工作者“内外兼修”,成长为复合型的宣传人才。具体工作中,应先从夯实基础做起,如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强化口语表达、文字编辑的能力等等。需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而学习方法更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融入趣味性、生活性元素,化抽象为具体,才能保持宣传工作者的学习热情,调动宣传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夯实基础之后,接下来是重视网络互动、反馈、表达等方式。着重培养网络“敏感性”,调动并激发宣传工作者的创造力。此外,可吸纳部分新闻专业、传媒专业的学生进入宣传队伍,提高宣传队伍的活力及宣传水平。定期邀请媒体专家开展讲座等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逐渐提高宣传工作者的宣传能力。

四、结语

不难想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和深入,整个社会形态关系会更加密切,并逐渐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之中。“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模式及思维方式都会发生明显的转变。为此,作为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摒弃传统守旧的宣传思想。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重视“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渗透“互联网+”理念,以“互联网+”为工作的突破点及切入点,发挥“互联网+”的积极效应,从而切实提高共青团宣传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忠宝.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接研究[J].辽宁经济,2016(10).

[2]毛春波.新形势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4(11).

[3]陈树文,张文卿.论宣传思想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