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协同创新推进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管理

2017-06-11刘萍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

刘萍

【摘 要】本文以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定义与特征为出发点,分析了协同创新背景下下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协同创新推进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对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管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协同创新;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定义与特征

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是由高等学校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承担的研究人文社科领域具体问题的专门项目。项目是一种制度事实,是观念的存在,本质上应当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任何关系都包括主体、客体与内容,研究人文社科项目,应当从主体、客体、内容三方面予以分析和理解。1、主体方面。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承担主体为高校教师与专职研究人员,一般具备较高的学历学位,经过比较系统的学术训练,对于社会中的问题和热点问题,具备学术敏感和学术探究能力。2、客体方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客体是指专项涉及的具体社会热点问题和理论方面的难点问题。从目前人文社科研究的项目类别来看,基本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最高级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类是教育部主管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第三类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科管理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第四类是中央其他部委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第五类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自行设立的科研项目,第六類是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内容方面。在内容方面,项目研究的都是系统的或独立的问题,内容是非常多元化的,涉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

二、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竞争的新形式相比,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科研不能很好地对接国家、社会重大需求,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高校科研组织模式还处于相对封闭、分散的状态,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层出不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在管理理念上,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近年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推出了一批学术价值厚重、社会影响广泛的优秀成果,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重视数量增长、忽视质量提高的问题仍较为普遍,还有一些低水平重复研究甚至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缺少有分量的成果,尤其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因此必须强化“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努力克服科研目质量不高、创新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2.在评价方式上,存在重成果、轻效果的问题。只有通过成果转化,科研项目成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才能得以体现和发挥,但现在还存在重理论研究成果轻实践应用效果的现象,研究者成果转化意识淡薄,管理部门转化应用成果服务不力,决策层吸纳应用成果渠道不畅,致使许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因此,在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同时,必须重视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在宣传推广上,存在重发布、轻接受的问题。科研项目的宣传、普及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当前,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大众传播的手段、格局和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习惯、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传播方式已难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大众的远离,导致了哲学社会科学圈内周转、体内循环、自说自话的传播困局。为此,科研项目的宣传普及要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话语体系、媒介传播格局、受众参与模式,培育适应各种受众的多种宣传手段、普及渠道即大众化方式,提升科研项目宣传传播的影响力。

三、协同创新与科研项目管理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与金融机构为中介组织,充分利用大学、研究机构的智库智囊作用,使其研究与社会实际需要高质量衔接,使知识生产者与知识应用者之间形成知识低内耗整合,提高协同质量,创新工作模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协同创新要求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等知识应用主体形成协同模式,简单来说,要求大学的研究与企业的生产应当具有同一方向。大学的知识制造必须为企业的生产服务,但又不能简单地以利益为中心,应当是全方位的配合与助力。

科研项目具有创造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虽然负责人能够基本把握其运行路径,但是仍然有可能出现不能计算的资源消耗。为了节省资源和时间,充分利用高校优势为企业和其他实务部门服务,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化就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全过程化的管理,有效地降低科研项目所遇到的不确定性,从而让项目的资源最大限度地用在项目的研究方面,不会消耗在其他领域。这样就有力保证了科研的质量,从而也能为企业提供有实际作用的科研成果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四、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协同创新。推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协同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创新推动发展。当前高校的“协同创新”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高校应当结合现有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五大协同”,探索组建跨学科机构的科研团队、设立跨学科研究项目等方式,推动文、理、工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

2.坚持质量导向。科研项目管理还应该始终坚持质量导向,锻造优质科研人才队伍与精品。高校应本着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优秀科研人才的培养,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体系。同时,学校将根据中长期跟踪扶持、降低考核密度、优化评价体系等方式,鼓励学者以更长远的眼光和耐心,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事业献力,培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3.坚持内涵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就要比内涵、比特色、比贡献。通过科研项目的过程化管理,同时也凝练了优势学科方向、打造特色科研基地等方式,更加有效地凝聚和整合科研力量,逐步培育一批富有特色和生命力并能引领学术风向的学术群体,成为有自身特色、有影响力、有学术贡献的研究型大学。

五、结束语

协同创新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目管理意义重大。与一般的项目相比,科研项目更突出其创造性和创新性。协同创新需要将高校的优势和实务部门的优势衔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双方共赢和谐发展。因此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提高科研项目研究的水平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
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专业建设新机制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