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目标导学,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
2017-06-10尼确
尼确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面积的提问只能使优等学生跟上教学进度,而部分中等学生甚至差的学生根本无法在课堂上跟上教学进度。所以,分组合作学习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顾及到所有的学生课堂学习能力。本人运用系统备课法的备课程序,突出层次性,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做到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听得懂,答得上。让中等生听其一,明其二,有总结;优良生举一例,返三例,能拔高。适时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 目标导学 合作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设置感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内涵、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和新异的结论。所以教师必须用心设计课前的情境导入,这一环节可以利用手头所有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影音教具等手段或开展比赛、巧设问题等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多读感知,落实学生朗读主体的地位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中学语文课本与读本中的文本大多是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富有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好文本。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文本,在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内容、情感,才能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在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成为第一朗读主体的原则。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再采取声情并茂的朗读,播放朗读录音、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再次感知,通过比较阅读,然后进行加强语速、语调、语气等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充分享受听觉美感,自觉进入文本情景中去。叙事性课文要了解事件梗概;论证严密议论文,引导学生细读深思,把握议论的问题,找出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说明性文体则要在明确说明中心的基础上,认识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文章的主线明朗了,文章的重点也会立即凸显,文章的主旨也就很容易抓住了。
二、探究质询,引领学生能力的提升
古人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可见质疑之重要,有疑问,说明学生正在独立思考,正在独立自主地感知读物、解读读物,与其交流。在探究环节除了让学生完成一些教师设计好的探究性问题外,教师要更加重视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挖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也应该非常珍惜学生的问,鼓励学生的问,使学生更相信自己的眼光,更愿意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而在不断的质询、思考中,学生可以挑战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根据分层情况,确定合作小组
分层和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笔者根据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优、良、学习困难三个层次,然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互助共进、合作学习的原则合成3~5组,这样每组都有优、良、差的学生。选一名综合能力中等的学生做为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协调工作。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学生都顾及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在小的范围内提高教学质量。
四、合作学习
课堂與学校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不仅提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探究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彼此沟通想法与分享情感的“平台”。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对教材产生深层次认识,获得最佳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讨论学习一般在各小组内进行,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要求组内成员积极发言,表达观点,教师要多注意中等及学习困难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多表扬,多树优,多鼓励。形成良好的课堂讨论风气。教师要对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指导、检查,介紹先进小组的经验,协调各组间的关系。
五、课后强化
授课的层次化是为了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获得,当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消化,所以,课后的强化也要跟分层教学相配套才行。根据课堂实施教学的情况要求,布置课后强化的作业时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优良生要少写多想,可布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对中等生实行少想精做,注意课本上例题和习题的处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要求,立足书本。
六、目标导学,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
美国行为科学家布鲁姆认为: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人们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个目标的激发力也就越强。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之前就应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到学习目标的欲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每学期阅读教学开始前,必须让学生阅读教材编写说明、单元提示,让学生明确本册教材是怎样的编排体系?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从本册教材中该学些什么?这样,便于学生清楚文本的层级要求以及反馈检查。
具体到每篇课文,则要在让学生明确课文在该单元的位置与作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设定出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笔者的基本做法是:在单元教学前,与学生一起认识单元主题,制定出单元学习目标。根据师生共同制定的单元学习目标,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给学生提出每课的“建议学习目标”。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建议目标,预读文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认识定制好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再由教师整理、调整,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导学提纲,引导学生提前进入文本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因学定教式的目标导学,大大提高了学生预习的效率,生字、生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和文本的整体感知在预习中就可以有效解决。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应先教会学生质询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在题目、首尾、描写、环境、内容矛盾处和修辞角度、展开联想等方面进行质询。而且,对学生的质询,也并不是有问必答,应是引导学生来答。通过讨论方式,让大家各抒己见,老师相应点拨,但是不给出明确答案,最后由学生归纳得出。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地位,才会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