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临床治疗体会
2017-06-10郭荣华
郭荣华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诊治措施及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42例。研究1组采取传统降血糖措施,研究2组给予小剂量注射胰岛素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控制的最终效果。结果 研究1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33/42),而研究2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4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1组发生并发症情况少于研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治疗应采取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有效控制血糖的治疗原则,以有效减少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并发各种合并症的危险几率,进而提高其临床病症疗效及改善其妊娠质量及结局。
【关键词】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8..01
现今,随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模式的跨越式变改,而且随经济物资水平的提高改善,女性在妊娠过程中出现妊娠糖尿病几率也愈来愈大。有调查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的实际发生率呈延续递增的攀升趋势[1]。对此,临床医学界要尽其所能地研究出有效控制血糖的药物以及寻找各种非药物性的辅助处理措施,给予早期诊治此病的最佳方式,其对临床的作用意义及影响效果也尤为重要。笔者特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84例,对其采取对比性治疗研究,以总结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84例作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42例。对其采取对比性治疗研究,所有孕妇均确诊患有原发性妊娠合并糖尿病。其中,研究1组内初次妊娠22例,经产妇20例;孕妇妊娠期年龄23~40周岁,平均年龄(31.06±2.27)岁;孕周24~38周,平均孕周(25.83±1.63)周;而研究2组内初次妊娠有21例,经产妇21例;孕妇妊娠期年龄23~39周岁,平均年龄(31.11±2.21)岁;孕周24~37周,平均孕周(25.67±1.76)周。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1组孕妇均行传统非药物降血糖疗法降血糖,具体措施为:干预其饮食情况和干预其运动情况[2]。通过控制饮食以改善孕妇血糖水平,进而保证妊娠期胎儿的营养充足且在供给正常的状况下,采取控制母体热量及血糖的有效措施;同时指导孕妇积极采取日常慢走、餐后散步等运动方式,以促进血糖代谢。研究2组孕妇给予胰岛素药物治疗,严格采取小剂量注射方法,同时结合研究1组的上述相关传统降血糖方法,以实现妊娠期血糖干预治疗目的。
1.3 效果评定标准
①显效治愈:孕妇的体征均恢复正常,已无异常饥饿感[3],且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②有效好转:妊娠高血糖危象有所消除,血糖可达及正常标准高值左右;③无效:妊娠高血糖的危象仍无明显改善,血糖也无明显减低,甚至发生升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效果,对比于研究2组,研究1组的血糖控制的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结果
对比两组孕妇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研究1组中剖宫产21例、胎内窘迫6例、产后出血5例、产后感染6例;研究2组中剖宫产11例、胎内窘迫0例、产后出血1例、产后感染0例。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研究2组明显好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主要表现为饮食频率高、食量大及多尿,外阴或阴道内出现感染症状,并且可为反复发作情况;体重偏高,且在妊娠过程中及产后均易并发诸多并发症。因此,临床可通过给予孕妇病情监测,饮食、运动及药物等干预方法,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出现新生儿不良情况,保证母婴平安。
综上所述,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治疗应采取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有效控制血糖的治疗原则,以有效减少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并发各种合并症的危险几率,进而提高其临床病症疗效及改善其妊娠质量及结局。
参考文献
[1] 王 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42例的临床治疗体会[J].《心理医生》,2016,22(5):66-67.
[2] 李悦森.妊娠期糖尿病72例临床诊治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0):60-61.
本文编辑: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