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敲开社交之门

2017-06-10陈娟

商情 2017年17期
关键词:社会交往被动转变

陈娟

【摘要】本文以笔者班下的一名具有被动社交的李同学为个案研究对象,从被动社交能力的概念、成因以及转变策略等方面,以小见大,从学生中的个体社交能力的匮乏,窥视整个成长过程的影响因素,从而对学生以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關键词】被动 社会交往 转变

自古以来,人都是以群居方式生活,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的,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便形成了一种关系,称之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能力便是社会交往能力,简称社交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为人类,就必须得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而有这么一个群体,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有的是不擅长社交,有的是被动社交。本文将以笔者的一个学生李同学作为个案研究,探访如何改善与转变学生的被动社交能力。

一、被动社交能力的概述

被动社交能力,顾名思义即消极、被动、没有任何主动性,与积极的社交能力相对。被动社交能力,一般普遍于自闭症人群,他们独立于俗世之外,不听也不言。本文所探讨的个案李同学便是属于有轻微自闭倾向的学生,在班级里,从不主动言语,从不主动与人交往。但所幸的是,当他人主动找其谈话,李同学也会少量言语应答,属于本文所探讨的典型的被动社交人群。

二、被动社交能力的成因

在与李同学长时间的沟通交流之后,笔者初步可以锁定形成被动社交能力的成因,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三个: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等。

(一)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影响该生被动社交的一个关键因素,或者说是主要原因。李同学,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一年级至初一,跟随父母并异地就读,此时的他性格开朗,成绩也优异。在初二那年,李同学因升学需要转回原籍就读,成为性格转变的转折点。李同学所转入的学校,有分所谓的重点班和普通班,经过父母的多方努力之下,李同学有机会转入重点班,然而父母的一厢情愿非孩子的意愿,以李同学的反抗失败、不情愿的就读重点班结束。从此之后,李同学以我们所理解的无声的言语来反抗家庭父母的安排。李同学由原先的主动积极的社交性格,因家庭父母的作用之下,转变为被动社交。此种现象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是非常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传统家庭的期盼,殊不知,这种期盼却成为了一种无形的枷锁,束缚了家庭父母,也束缚了孩子。

(二)学校因素

在李同学的性格转变过程中,学校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说则是学校的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划分标准,成为了一个导火索。国家有立法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禁止设快慢班,但高中教育则不尽然。追根溯源,则是中国当下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资源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对于分班利弊,学校社会说法不一,但至少在李同学的身上,笔者看到的是弊大于利,他与其他学生不一样,并不想因为自己成绩优异就想进重点班,反而想留在普通班,最后升学上也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考进重点高中,却导致性格大变。

(三)自身因素

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是导致被动社交的外部因素,而自身因素则是内部因素。正如辩证法内外因所说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李同学身上,很明显印证这个原理。这一系列的家庭、父母、学校等外因,通过李同学自身内心的变化,诱使性格发生了质的转变。由原来的开朗积极的社交性格,转变为消极的被动社交。由最初的默默不做声以示自己内心的不满,久而久之,无声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一种抵抗外界压力的自我保护伞。

三、转变被动社交能力的策略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提高社交能力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对于类似李同学的被动社交而言,让其自我改变、走出、转变,前途渺茫之可见。那么,就需要外力的介入,促进其自身的被不断的提升,转变被动社交情况。这种外力,对于像李同学这类智商发达,情商为0的被动社交情况,意义深远。为此,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种策略,并加以实践,收效显著。

(一)家长摆正位置主动积极鼓励孩子参与社交

家长父母,作为孩子从幼儿到入学的这一段启蒙老师,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个体意识越来越成熟,强烈要求自我存在感得到重视,与家长所精心安排的意愿,会发生强烈的冲突。此时家长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的积极主动与孩子沟通。即使此时的孩子可能没有任何反应,也绝不能放弃,坚持不懈的通过各种途径去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哪怕只是轻轻触碰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是一个进步。本文的李同学由于家长均在外地打工,无法做到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但也绝不能忽视作为家长的责任,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手段,每天做到跟孩子沟通,在配合家中的爷爷奶奶所营造的氛围,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沟通,李同学的情况有明显改善。

(二)营造活跃的校园氛围

以李同学来说,学校因素是其被动社交的导火线。因此,作为学校,面对像李同学此类的案例,笔者所在学校的校领导,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校园内,定时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并设有专门心理咨询室,同时,在校园内定期开展活动,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活跃氛围。这些举动,对于转变被动社交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受用的。

(三)教师积极组织学生间的交往活动

李同学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发动全班同学互帮互助,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由笔者率先对班干部进行动员大会,再由班干部带头,带动全班同学展开以李同学为核心的提升社交能力的活动。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是最好的转变方式,经过一个月的集体努力,李同学终于肯张口,小声的主动发声,这对全班同学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和动力。

综上,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并非天生的,但一定跟后天因素有关,无论是受到家庭、学校还是自身的因素,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正视它,让其积极的影响未来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英春,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2]王雯莲,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猜你喜欢

社会交往被动转变
蔓延
网络化时代的技术赋权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