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剑征程 长风千古
2017-06-10张子延
张子延
“八年抗战,淮海鏖兵,长江飞渡,上甘岭前令美帝丧胆。
辽东演军,西陲踏勘,戈壁马兰,蘑菇云腾挺中华脊梁。”
一段激昂的诗词,浓缩了张蕴钰将军非凡的生命厚度。每每忆起将军的诗剑征程,总有一种不息的震颤叩击心灵。
1917年1月14日,张蕴钰将军出生于河北省赞皇县武昌村。风雨如磐,岁月峥嵘,一部分寻找光明的赞皇知识分子,率先走上了找党建党的革命道路。1930年的春天,将军的家乡一带,成为赞皇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源地;同年10月,赞皇的第一个党组织,在将军的邻村吕庄成立。及至他求学于赞皇简易师范学校,赞皇党组织已经领导了名震冀西的“三七”农民暴动,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简易师范,正是赞皇党的主阵地和营养钵。火热的革命环境,熏陶和吸引着年轻的张蕴钰,并引领他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七七”事变后,日寇南犯,国民党政府望风而逃。民族危亡之际,赞皇党组织秉持大义,缔结统一战线,组建抗日义勇军,于赞皇城头予敌迎头痛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时年20岁的张蕴钰拍案而起,与胞兄蕴珊一道,毅然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洪流。自此以后,将军仗剑为笔,在70余载的革命生涯中,用自己的血肉与信仰,写下了雄浑壮阔的生命诗篇。
将军的诗,铭刻在英雄的太行山
“血火煎岁月,十足八年奇。”抗战期间,他历任游击队队长、独立团参谋长、股长、参谋、大队长、副团长、独立营营长等职。面对敌人的封锁蚕食和残酷扫荡,他在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依托太行铁壁和老区人民,与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殊死斗争。
1938年3月,将军于赞皇回车村战斗中不幸负伤。多年后,他故地重游,慨然填词《忆秦娥·故里思》:“枪声烈,回车西岭染我血。染我血,日寇枪近,村人逃绝。战友挽我催步捷,过祖坟前仍流血。仍流血,奠我乡土,抗战心决。”那一股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英雄气,依然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将军却始终厚爱着太行的父老乡亲。将军有诗曰:“抗日歌声正气扬,凶年军民忍饥荒,小米步枪足神圣,父老心热凭秕糠。”
1939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赞皇主持召开太北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动员党政军民行动起来,打破被动的抗日局面。随后,八路军以赞皇为中心开展反摩擦斗争,统一了冀西的抗日秩序。形势的发展,亟须一场胜利唤起民众的抗日激情。1940年3月,时任晋冀豫边区纵队七团副团长的张蕴钰,随边纵政委黄镇主动寻机歼敌,他率部与兄弟部队配合,在元氏黑水河全歼日军精锐士官训练队,创造了游击战的经典战例。数日后日军反扑报复,张蕴钰又率部于赞皇北部山区阻敵,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以步兵武器击落日军战机,创造了太行抗战的奇迹。一战灭敌气焰,再战大振声威,23岁的张蕴钰,已经在战场上崭露头角。
“胜利谈何易,泪洗白骨辉。”在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将军凝神提笔,写下了他对巍巍太行最深沉的记忆:“兵灾突兀日本来,鬼子持刀入老宅。杀声惊呆四双眼,奶下婴崽不知骇。鲜血殷红光逼日,燹火颅骨灰尽埋。虎狼天性噬人肉,敌寇凶残灭人文。中华儿女哀奋战,志酬挥笔写神碑。天皇举降当谢罪,理应友好不相欺。”
将军的诗,铭刻在不朽的上甘岭
“川滇未洗马,应召志愿军。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碑。”1951年,在解放战争中淬炼成长起来的张蕴钰,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参谋长,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时年34岁的他,协助秦基伟军长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让世界见识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力量。
在战役持续的43天中,将军三上五圣山,对战役指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反复争夺的最初阶段,他第一次登上五圣山了解战况,敏锐地觉察到干部中的急躁情绪,强调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在向秦基伟军长汇报后,军部做出了由反复争夺转入坑道斗争的决定,兵团指挥部批准了15军的作战方案,并指示由张蕴钰到五圣山统一指挥。于是,他第二次登上五圣山,根据军部作战意图,在前线统一干部思想,研究战斗策略,统筹安排兵力,为战役做了具体与直接的准备。经过精心布置,15军以雷霆之势予敌反击,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战役后期,他第三次登上五圣山,经过战场观察和敌情判断,向军部提出了结束战役的建议,并制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
上甘岭是铁与火的炼狱,是血肉与意志的生死较量。面对巨大的伤亡,张蕴钰对前线指战员说,“我们不能只看到伤亡,要看到伤亡的意义;不能只看到我们的伤亡,要看到敌人比我们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但是,当他得悉黄继光烈士的壮举时,却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悲痛。他洒泪亲笔起草电文,向志愿军司令部报告烈士牺牲的经过,使这位“特级战斗英雄”的事迹传遍了祖国大地。从此以后,15军135团2营6连,这支源自将军故乡赞皇的英雄连队,有了一个无上光荣的名字一一“黄继光连”。情到深处,将军特意写下了一首《破阵子·颂黄继光烈士》:“上甘岭前鏖战,阵地易手几经。脚下寸土皆是血,黄继光举千弹胸。中华一列兵。百万美金伤口,溃敌未止心惊。一舟风雨中朝事,抵得外侮喜光宗。休戚共英雄。”
将军的诗,铭刻在寥廓的罗布泊
“大地蓬勃血脉通,请学者,聚兵工,原子天骄今世生。”1958年,41岁的张蕴钰担任我国核武器试验靶场主任,1961年改称基地司令员,同年授少将军衔,成为中国第一任“核司令”。在漫长的“核”生涯中,张蕴钰直接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次“两弹结合”、第一颗氢弹和多次空爆、地下平洞核试验等试验任务,为“两弹一星”事业不懈努力,演绎了生命巅峰的精彩。
张蕴钰上任之前,我国已经和苏联专家一道,确定了核试验靶场的选场方案。但是将军认为,该方案的设计指标只有2万吨TNT当量,而当时美国氢弹核试验已经达到了1500万吨TNT当量,这个起点太低了。综合实验规模、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他建议上级另行选址。经同意后,他携战友们西出阳关,穿越戈壁,一路风餐露宿,险象环生,最后将试验场确定在罗布泊西北地区。大事既定,将军兴奋赋诗:“玉关西数目,广洋戈壁滩。求地此处好,天授新桃园。”随后,将军与战友们一路向西,穿越连绵起伏的八百里沙海,将基地生活区选定在博斯腾湖北岸的一块荒漠上,这里就是马兰。在这片富有诗意的不毛之地上,将军满怀豪情,他在一首《西江月》中写道:“极景不负时光,勤业巨细唯恭。马兰村小可牧鸿,天叫风云画成。”以后数年,将军带领基地官兵和科技人员,以戈壁大漠为家,以艰苦奋斗为荣,“重手摇动回天力,戈壁分野地域畛”,在最艰苦的年代,在最荒凉的地方,实现了中国核试验事业的艰难起步。
1964年10月16日10时30分,将军带着起爆原子弹的钥匙,最后一个离开安放原子弹的百米铁塔。4个小时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震惊寰宇。当晚,将军激动万分,夜不能寐,疾笔写就气势恢宏的《长相思》:“光巨明,声巨隆,无垠戈壁腾立龙,飞笑触山崩。呼成功,欢成功,一剂量知数年功,敲响五更钟。”
在罗布泊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伴随着一次又一次惊世巨响,将军也进入了诗词创作的辉煌时期。氢弹试验成功、地下核试验成功,以及茫茫戈壁的一情一景,无不成就了他的笔墨风流。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将军畅意挥毫,写下了他的得意之作:“东来火箭裂长空,万籁不敌核弹鸣。洛水巫山神女态,红橙黄紫卧西风。”
1978年后,将军历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司令部参谋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虽已年逾花甲,但他始终坚持在一线,不遗余力地推动了国防高科技的“三大战役”——我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第一颗潜地导弹、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的试验任务,每一次成功,将军都拾得佳句,以诗志喜。
1984年,“三大戰役”胜利结束。1985年,将军三请离休,解甲归田。远离了烈火硝烟,他用一首《思往昔》,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理解:“生我逢时用武年,心皈马列意唯坚。身伤未残能跃马,手健操戈横敌前。血流同凝分清浊,骨枕相仇见愚贤。休牛桃林人皆愿,正义和平世心悬。”
——老区赞皇,在抗战初期就享有“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的美誉。赋闲之余,将军心忧桑梓,以极大的热情牵挂着家乡的发展。他拿出自己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金,全部捐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将近耄耋之年,他还为家乡落实革命老区、贫困县政策而奔走,并为赞皇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和地方文化研究倾注心血。看到老区的可喜变化,将军作诗凿石以抒怀:“戎装马啸翻太行,凶年烽燧改新房。故地兹乡储旧意,槐泉活水漱骨香。”
——戈壁马兰,于开天辟地的时代奠定了中国核试验事业的基石。无论离开多远、多久,这里永远是将军魂牵梦绕的地方。2008年,核试验基地成立五十周年,马兰人收到了来自老司令的祝贺:“马踏西陲,兰花问早,精心梳妆五十载,神韵世人晓。基地再兴,地阔天高,喜看戈壁新一代,盛世创业豪!”这是将军在病床上,用孱弱的声音缓慢说出的诗句。这首蕴含着无限深情的藏头诗,成为将军最后的绝唱。
将军病重弥留之际,没有对子女留下只言片语,却反复说着两句话:“日本鬼子投降了!300万当量够不够!”这是他灵魂深处的惦念,是他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回忆。
2008年8月29日,张蕴钰将军走完了他91年传奇而又辉煌的人生。按照将军遗愿,他的骨灰分葬在太行极峻嶂石岩和戈壁绿洲马兰滩。将军长眠,带着他的诗和剑,永远安息在那宁静的心灵家园。
“古风长歌意津津,惊俗忧国亦忧民”。将军诗剑一生,苦难荣光,追逐的是深藏在内心的强国梦想。他的时代曾经充满血泪和屈辱,外敌肆意欺凌,军阀屠割天下,民族挣扎于存亡之秋,百姓煎熬于苦难深渊。面对黑暗,中国共产党播撒燎原的火种,点亮了民族觉醒的明灯。将军凭一腔热血,于绝境中奋起抗争,他和无数英雄烈士一道,用一曲自强不息的慷慨悲歌,挺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硝烟散去,带走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百年耻辱,留下了中华民族凤凰涅槃的自由之光。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将军再踏征程,抒豪情壮志,驭万里长风,国之重器横空出世,有与没有大不同。浩瀚沙漠、广袤戈壁、汪洋大海、无垠宇宙,都见证了他浓重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在发展国防尖端科技的新天地,将军的生命特质,实现了从“太行精神”,到“上甘岭精神”,再到“两弹一星”精神的磨砺与升华。张蕴钰,这个与中华民族解放和强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共和国的史册上。
将军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与梦想却与世长存。他那遒劲质朴、简洁怡然的诗词,像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把历史和现实联结在一起,向我们传递开创美好明天的力量。梦回伊始,不忘初心。在将军百年诞辰到来之际,我们将铭记历史,永远珍藏那幅于沉默中爆发、于沉沦中崛起的壮丽画卷,从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我们将缅怀先烈,永远守护他们用血肉之躯、铮铮傲骨筑起的钢铁长城,让胜利的旗帜在祖国大地迎风飘扬;我们将珍爱和平,永远牢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启示,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将美丽的和平鸽放飞于自由的天空;我们将开创未来,永远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这将是对前辈英烈最好的纪念!
将军百年,长风千古!
责任编辑/兰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