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选择的梦想
2017-06-10郑炜
我曾经思考过,人活着,最大的安慰是什么?
少年时期,我又黑又瘦,读书成绩不好,小学、初中时常受一些老师的白眼,头上吃过不少粉笔头,脸上也挨过不少巴掌。我尤其清楚地记得,有个姓沈的人,竟还背地里叫同学不要跟我玩,仿佛我是个不可救药的人,或者干脆是个传染性毒物。我永远也无法忘掉带给我屈辱的那所初中——三年苦读,居然换不来一纸毕业文凭。
由于小学、初中一些老师的歧视或者说忽视,一直以来,我以为自己是个智力低下的人,而乡人的冷嘲热讽,则更令我几乎抬不起头来。父母的爱是博大的,他们当年没有向我查看毕业证书,却提供给我复读初中的机会。直到有一天,那是1985年9月,我上了高中。
然而内心的伤痛时刻伴随着我,即使在多年之后。据说那个姓沈的后来调到我复读过的另一母校当了办公室主任,还对他的同事宣扬,说我是他的学生云云。
后来我为此专门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长大了谁好,谁才好》(原载《福建文学》杂志),表达了我内心的不平。我多想告诉世人,考试分数并不代表一切,读书成绩不好的人,同样也可以有远大的理想。
如今,谁还会追问我曾经考过几分呢?哪怕是一个初中也不能毕业的人,不是同样也能成材吗?谁又能判断他班上哪个学生,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或没有出息呢?因此后来当我自己带学生的时候,就非常平等地对待他们了,认为他们只要肯努力、肯坚持,将来一定都有一番成就。
我原名郑功松。据说,我这名字是一个算命先生给起的。我讨厌算命先生,不愿永远使用算命先生的命名。复读初中那年,我为自己做主,毅然改了原名。这就是“郑炜”名字的由来。
炜,是光明的意思,我希望是一盏灯,既点燃自己,又照亮别人。上面提到过,读书成绩不好的人,同样也可以有远大的理想。就在那时候,我默默树立理想:将来当一个诗人、作家。
1983年9月,我写出了第一首诗;1986年7月,我正式开始诗歌创作。就在高中毕业前,我写出了我迄今为止写得最好的诗,那就是《两只小鸟》。另外,我还在高中时写出了《冰》《港湾,古老而宁静》《赠》等好几首脍炙人口的短诗。可以这么说,高中,不但是我的文学之根,而且成就了我的梦想。
我在高中就读的时间其实非常短暂,1987年5月我就离开了,合计一年八个月。但我对高中的感情却很深厚,曾专门写了一组诗,在我新浪博客上发表后,得到了作家闻舞先生的好评,并且刊发于《中国校园文学》杂志。
高中的老师,高中的师恩,令我无法忘记。老师们当年的音容笑貌时常一一浮现在我的脑际。尽管当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怎么样,还严重偏科,但老师们尊重我的个性发展,包容我,鼓励我,激励我不断前进。
毫无疑问,尊重、鼓励、包容、发展,是我高中母校的优良传统,我为自己出身于这样的学校而感到自豪。
就在离别母校的那一刻,我暗下决心,定下了我的三年、五年、十年目标。我的诗作相继在海内外文艺报刊发表。2008年5月,我的作品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同年7月,中国作家协会吸收我为会员。至今,我还是故乡小城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为高中母校争了光。
我生于农民家庭,内向木讷,从小显得愚鲁,由于努力和坚持,幸有小成。有什么比得上实现了理想而更感安慰的呢?最近三年,我台州、杭州、金华等地的诗展、讲座相继举办,我的四行诗似乎有点名声在外。《中国文学》杂志也为我开辟《郑炜四行诗与评论》专辑,《台州商报》还两度专版配照报道,推介我及我的诗歌。中国当代诗人协会聘请我为创始会长、南官书院聘请我为广文文学院首任院长。
当年的高中校长给我题过词,大意是目标多远,才力就发展多快。今天,我的目光已经离开了“小小的台州”。就像一个孩子, 随着他的不断成长,他的愿望也在不断变化。我希望将来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尽可能多地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我亲爱的高中母校,争取更大的光荣。
最后,我以我的短诗《点燃自己》作结吧:
成不了天空的太阳/就做一盏小小的灯/点燃自己/也照亮别人/再漫长的黑夜/ 都将过去/坚持选择的梦想吧/就像那高悬的星。
作家小档案
郑炜,杭州人,男,1968年11月生于浙江台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6年7月開始文学创作,六百多篇作品散见于《诗刊》《青年文学》《中国校园文学》《杂文选刊》《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出版诗集《郑炜诗选》《当梦成为一种负担》《双子叶集》(合著)等。主编或执行主编各类书籍数十种。
代表作有短诗《两只小鸟》《赠》《盆》《乘车入北方》《稻秆》《大树飘零》、长诗《牧羊少年》,以及散文《落海》等。
寄语:努力和坚持,几乎就是成功的全部。
推荐的书:《一句话启思》,林郁选编
这本书雅俗共赏,它不但指出了名言的出处,并介绍了原创人物的背景、生平事迹,或原创书籍的内容梗概,还延伸名言本义,另作了一番独特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