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应用方法与效果评价
2017-06-09袁景林赵留庄赵梦瑜
袁景林,赵留庄,赵梦瑜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2600)
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应用方法与效果评价
袁景林,赵留庄,赵梦瑜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2600)
目的 探讨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48名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安排实习学生针对4个不同病种进行4次教学查房,第一次、第三次教学查房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传统组),第二次、第四次教学查房采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讨论组),观察与考核教学效果。结果讨论组教学后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分为(95.33±5.39)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8.27±7.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讨论组教学后的技能操作考核评分为(96.78±6.39)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6.34±5.6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脑血管病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改善脑血管病教学内容。
病例讨论式教学;脑血管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技能操作考核
当前国内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脑血管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且中国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该病具有较高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的特点,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而脑血管病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完整的诊断涉及定位、定性和病因诊断,学生要想较好的掌握该门学科就需要有一定的神经解剖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利用逻辑思维能力来联系实际病例[2-3]。病例讨论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得到一定的应用,但在神经病学的教学,尤其是脑血管病教学中应用较少,在脑血管病教学中,应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通过探索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脑血管病教学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生产实习学生48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名,女20名;年龄19~24岁,平均(21.45±1.92)岁。
1.2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交叉实验,且要求四次脑血管病教学查房过程中,每位本批次的实习学生必须参加全程每次教学查房,确保出勤率。为此对上述学生针对4个不同病种进行4次教学查房,第一次、第三次教学查房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传统组),第二次、第四次教学查房采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讨论组)。
在教学步骤中,具体如下:(1)让学生在实习前先复习脑血管病基础知识,预习内容包括疾病的相关基础学科如神经解剖学、病理学等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有个全面认识。(2)由主管的实习学生进行简单病例汇报,带教老师带实习学生进入病房对患者进行病史的补充,然后由学生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查体,老师再进行一次示范查体,纠正查体中的错误手法。(3)课堂讨论:常规的教学查房时,由带教老师结合患者的病史、查体结果、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资料,作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此过程中实习学生可以针对一些问题进行提问,老师进行解答。应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查房时,由实习学生根据所问病史总结病例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并作出初步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由2~3名学生发言,老师对每位发言学生进行总结。同时由学生针对此病例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自行讨论,最后由老师得出正确答案。(4)教师总结:带教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总结性发言。带教教师需集中各组学生的意见,对有见解的发言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对错误的意见要给予纠正,并分析错误和原因。从而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所学脑血管病有一个全面及全新的认识。
1.3 观察指标 每次教学查房结束后按试卷分析方法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第四次教学查房结束后实习学生同时对两种教学方式总体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评价表的分析,得出客观结论。调查与考核教学后对实习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能力越强),同时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发出的考核与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均为有效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7.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教学后通过评定,讨论组教学后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分为(95.33±5.39)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8.27±7.31)分(P<0.05);同时讨论组教学后的技能操作考核评分为(96.78±6.39)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6.34±5.66)分(P< 0.05)。见表1。
3 讨论
脑血管病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完整的诊断涉及定位、定性和病因诊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故教学方法不同于内科学。同时脑血管病教学是神经病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和教材为主”模式,在这个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自我总结能力得不到充分调动、主观动手创造能力不够强,其缺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钩,没有以学生参与为重点,没有注重师生必要的互动,学生容易开小差且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
表1 不同方法教学后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对比(±s,分)
表1 不同方法教学后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对比(±s,分)
讨论组95.33±5.39 96.78±6.39项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传统组88.27±7.31 86.34±5.66
当前脑血管病的诊断需要定位、定性和病因诊断,病例讨论式教学能将临床上采集到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有效地贯通及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作出正确的诊断[6]。在病例讨论式中采用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的模式,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启动主导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查房期间,针对病例提出问题,提供病例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总结及发表自己对疾病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及想法,因势利导进行总结及点评[7]。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有主人翁的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最后进行总结时需要有效将病例和书本进行结合。加强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研究显示讨论组教学后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分为(95.33±5.39)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8.27±7.31)分(P<0.05);同时讨论组教学后的技能操作考核评分为(96.78±6.39)分,也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6.34±5.66)分(P<0.05)。
在具体的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中,要让学生在上课前预习课本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疾病有深入的理解[8]。然后由教师提供一个典型病历资料,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疾病进行病例特点及诊断依据的总结,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并且提供相关治疗原则,教师对学生讲述的内容进行评价,并进行总结。为此也要求选择的病例要典型,这样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病例的具体情况有效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最后进行总结时需要有效将病例和书本进行结合,加强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倡讲授、启发、讨论和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探索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学生对脑血管病学习的效率,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解决当前医疗环境下教学资源短缺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9-10]。
综上所述,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脑血管病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改善脑血管病教学内容。
[1]高英英,马雷,辛华,等.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临床检验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14):101-102.
[2]陈伟,王丽娜,甘义明.C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17):81-82.
[3]James H,Tayem YI,Khaja KA,et al.Prescription writing in small groups as a clinical pharmacology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perceptions of preclerkship medical students[J].J Clin Pharmacol,2015,12(17):45-46.
[4]孙瑞红,李芳.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370-372.
[5]方建,陈文武.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3):55-56.
[6]Shaw-Battista J,Belew C,Anderson D,et al.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of Interprofessional Physiologic Birth and Obstetric Emergency Simulations in a Nurse-Midwifery Education Program[J].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2015,12(1):99-101.
[7]何杰,夏风国.浅谈病例讨论课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62-163.
[8]张亚清,程晓刚.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3,8:417-418.
[9]郭琳,付勤.基于循证医学思维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8(14):959-961.
Case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effect evaluation
Yuan Jing-lin,Zhao Liu-zhuang,Zhao Meng-yu
(Department of Neur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Beijing Daxing Distric,Beijing,1026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ase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effect.MethodsThe study choose 48 internship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researchers use four teaching ward round in four different diseases for the internship students.They use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traditional group)in the first time teaching ward round and the third time,and use case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method(discussion group)in the second time teaching ward round and the fourth time.Then,they oberve and assess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is methods.ResultsThe score of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in the discussion group was(95.33±5.39),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group which was(88.27±7.31)(P<0.05);The score of skill operation assessment in the discussion group was (96.78±6.39),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group which was(86.34±5.66)(P<0.05).ConclusionCase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but also can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to the teaching in th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improv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eaching content.
Case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Cerebrovascular disease;Analysis of the problem solving ability;Skill operation assessment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5.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