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2017-06-09任立群王国文王静季芳
任立群 王国文 王静 季芳
摘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绿色经济发展,在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创造开展多元化的农村发展模式提供机遇。商河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对如何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我国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商河县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创造开展多元化的农村发展模式提供机遇。近年来,商河县秉承“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的改革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探索,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一、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难度也有所加大。长期以来,农民粗放的生产模式造成的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民生活过程中积累的垃圾疏于管理,“垃圾围村”、“脏乱差”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及镇村企业的不合理发展加剧了农村的生态破坏。总结起来,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民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不容忽视
一是土地退化:我国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土地资源退化面积高达80.88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7亿亩(18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5.01亿亩(33.4万平方公里),土壤盐碱化面积14.87亿亩,草场退化面积30亿亩,土壤污染面积4亿亩。这些退化过程所涉及的耕地10多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一半。考虑到重复计算,如以10%扣除后,则我国土地资源退化面积为73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0.7%。近二、三十年来,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和粗放的增长方式,使我国土地资源的退化状况愈趋严重。
二是水生态失衡:早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4年年会上,中外专家就重点讨论了农业水源污染的问题,并指出了我国农业生产中对农药化肥的滥用(尤其是氮肥的滥用)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其非点源污染已经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加拿大教授斯谬尔指出,中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比例不到10%,而氮肥使用量却占了世界的近30%。[章海荣:《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我国农田所施用的氮肥有一半在被农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的形态挥发到大气中或从排水系统流失到水体环境中,造成巨大危害,首先是对于饮用水的危害如河水、井水等,农药和化肥的残留渗透到饮用水源中并且不断累积的状况已经对我国13个省份数百万的居民的健康构成了威胁;其次是对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威胁,据统计我国近一半以上的湖泊正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赤潮、水藻疯长、水生物因缺氧等原因大量死亡等都已经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二)农民生活过程中造成的“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受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影响,农村大多数垃圾没有固定的存放点和处理厂,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等,经过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散发出恶臭气味。农村垃圾污染环境的主要方式有:固态物质污染,即自然堆放的农村垃圾腐败形成渗滤液;液态污染,即堆放的农村垃圾在雨季被冲刷到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气态污染,即垃圾腐败产生恶臭污染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细菌和病毒,影响身体健康。近年来,全国多地惊现“癌症村”,据资料显示,有197个癌症村记录了村名或得已确认,癌症的形成原因多样,因环境污染而开成的“癌症村”正在中国大陆逐年增多。
(三)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生态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过多地关注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而忽视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将城市中无法处理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转移到郊区,采取直接堆放或就地掩埋的形式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垃圾,只是转移了地点,堆放在农村的大量垃圾必然会对当地的空气、土壤、水源和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二是一些污染型的企业向农村转移。由于城市对企业的环保准入口槛较高、城市地皮价格较高、劳动力资源不足,至于很多企业将目光投向环保准入口槛较低、地皮价格较低和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农村。污染型企业在农村投资建厂,虽然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其排放的各种污染物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危害。三是在城市发展中淘汰下來的商品销售到农村。由于一些电器巧产品的能耗较大或者其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无法进入环保标准严格的城市市场,于是这些物品被销售到环保标准较松的农村,这种转嫁型的污染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危害。
二、商河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及成效
商河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商河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秉承“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理念,走“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动发展”的路子,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崭新局面。2016年,商河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在寻求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优化农村环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农村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身心健康,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优化农村环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重点在于解决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农村环保工作是商河县加强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商河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狠抓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农村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一是加大整治力度:环保部门经过专题考察,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城带乡”、“人工湿地”和“一体化简易污水处理站”三种方式处理乡镇生活污水。2011年,投资700万元在10个乡镇驻地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加快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商河县于2010年11月份率先在济南市开展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二是创新管理模式:采取县乡村三级筹资、行政管理以乡镇为主体,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业务管理的分级管理模式。建立了县乡两级管理机构,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处垃圾中转站,配备1辆垃圾转运车。乡镇(街道)驻地按城区标准配置垃圾桶,每5000平方米设1名保洁员。行政村每15户设1个垃圾桶,每100户设1名保洁员。每10个村配备1辆垃圾清运车;三是建立健全保洁制度:1546名行政村专职保沽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定岗保洁。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12处乡镇(街道)环卫所,12个乡镇(街道)垃圾转运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全县963个行政村(居)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范围。
(二)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农药、化肥的过度依赖,使得农业生产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化肥越施越多,而粮食却越产越少;为了增加更多粮食产量,只有不停地施加更多的化肥!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污染、水生态失衡、农产品农药检测超标等后果,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面对这一问题,商河县立足本县实际,借助独特的温泉优势,在积极打造温泉生态旅游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先后高标准建设了济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畜牧科技示范园、乡村绿洲等农业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引领农业发展的作用,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大力打造“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健康肉食”等生态品牌。目前,全县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79家,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27个,被评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三)加大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是解决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才会更加顺利,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才能更加长久。商河县在环保宣传及农民环保意识的提升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一是环保宣传进农户: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扩展到农村,结合农村生态村建设,利用标语、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等形式,结合当前生态村建设,在农村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比如与齐鲁网齐鲁拍客团商河站及捷安特车友俱乐部共同开展了“创建国际级生态县,倡导绿色出行”环保宣传骑行活动。沿途环保志愿者们向群众散发环保宣传资料、秸秆禁烧明白纸,同时进行义务捡拾白色垃圾,以绿色出行宣传环保,以实际行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新生活,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环保宣传进学校:志愿者走进各乡镇中小学,采取举办讲座、展板宣传、赠送创建宣传材料等形式,组织好环保知识进学校的宣讲活动;开展废品手工艺品制作课,在寓教于乐中传播“低碳生活”中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理念。
三、解决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路径选择
(一)抓好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农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的机构、体制以及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有关,因此抓好农村环境污染整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从源头上阻断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一方面,要求企业在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上进行创新,淘汰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陈旧设备,使用低耗能、低污染的新型设备;加大对畜牧养殖企业的监管,要求其使用排污设施并且环保要求要达标。另一方面,对农村的工业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减少由于企业分散造成的耕地资源大量被占用、污染物覆盖面积广的问题;二是要从源头上阻断农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一方面,通过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和环保知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由于自身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所带来的污染既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机制,逐步实现垃圾集中处理,实现无害化和减量化。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改善村容村貌;三是要从源头上阻断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带来的转嫁型污染,就要严把“入口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转向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此外还要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加大对村庄内外、公路两旁、河道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使村庄内外的环境有一个较大改观;同时抓好环卫一体化的长效管理。
(二)发展生态高效现代农业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农业生产主要还是落后的小农经济模式,高投入、高消费及低产出、低质量和低效益的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好新农村生态文明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变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过程,科技进步孕育着突破,当前,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现阶段,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稳定推进农业科技机制体制创新,完善农业产业技术体制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强化技术集成配套。加快农业机械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目前急需的农机研发、制造,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实施保护性耕种,构建现代农机服务体系,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快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强化农机服务机制创新。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推广节水、节电、节能、节药等农业技术。继续扩大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抓好沼气体系建设,促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推广节约型实用技术,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建设。
(三)加快城乡统筹进度
一是制定城乡统一的企业准入制度。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障碍是污染问题,而污染的罪魁祸首则是一些环保标准不达标的工业企业。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同时当地政府为了获得高额的税收而在政府审核时干预性地放松了环评准入标准,加之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较为丰富、工资报酬比較低。因此,要想真正将环保标不达标的企业驱离农村,确保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与城市同样严格的企业准入机制,二是积极建立农村的环卫标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的环境卫生治理效果要比农村的环境卫生治理效果好很多,原因就在于城市的环卫标准较高、环卫队伍和机制比较健全,而农村则缺乏必要的环卫标准,在环卫资金投入和队伍建设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甚至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就没有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既要从政府层面出发制定严格的农村环卫标准,并严格按照环卫标准的要求执行,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农民增强主动环保的意识;三是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群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要减缓城市不断扩张的速度,保护好耕地红线,保护好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很大比例的城市人口是由农村人口转移过去的,由农民向市民转变在推进城市文明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文明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大量的农田被荒废,城市企业排放的污水污染了农村的河流小溪,大量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出现带来了较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只有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