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同创健康和谐校园
2017-06-09陈德虹
陈德虹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校共育,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协调家校双方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下面从家校共育的意义与策略两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家校共育的意义1.家校共育能有效地优化孩子成长的环境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会学习,更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事实上许多学校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种支持可能是精神上的,也有可能是物质上的,也有可能是责任上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支持、交流和需要,家校合作才有基础。2.家校共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关系极大。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3.家校共育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由于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校交流势在必行。通过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教师,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师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二、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对家校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也在逐步实施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家校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致家校形成的合力明显不足。1.家校合作中经济和手段的制约家校合作需要一定的费用作为支持,但是国家教育机构没有专项的资金投入,合作过程的经费一般都是由学校独自承担。因此,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很多家校活动得不到真正具体地贯彻和落实。一些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没有电脑,也没有条件上网)很多新颖的家校合作手段却没有办法开展,如“家校bbs论坛,家校合作qq群、家长教师微信群等”这样一来,家校合作的手段就受到了制约,家长只能通过家长会、校访等最传统的方式进行合作。因此对于家校合作的效果造成了很大影响。2.家校合作活动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大部分学校在新学期开始时都会制定家校合作的计划和方案,但是随着教学工作中一些可变因素的影响,往往改变甚至放弃原有的活动计划。即使有的家校活动进行了开展,也往往会缺少实效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应试教育下,大部分学校还是以学生的学业为重,一些学校缺少专業的家校合作负责人员,只是由教师兼职,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家校合作,有时只是应付检查、走走过场,难以实现家校合作成效。3.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校方单向灌输多家校合作应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双向活动,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做到相互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然而,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时相互指责和怪罪,认为孩子出现的问题是对方的错误,而不进行有效地沟通,寻求解决方法。有的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只是一味地把学校的观点灌输给家长,认为家长教育能力不足,不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家校双方缺乏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势必造成消极的影响,影响家校合作的有力实现。三、家校共育的策略1.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首先,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家庭幸福的重要途径。家长不是学校教育的敌人,而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学校应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家校合作关系,认真聆听家长的建议,尊重家长的态度,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而不是单方面的要求与命令。其次,教师应消除自己的权威思想,因为家长在学生的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有些高学历家长甚至超过普通教师的文化水平。此外,家长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理性地对待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认真地与教师交流,分析原因,当发现教师的批评存在误会时,要及时地与教师沟通。2.优化家校合作形式第一,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型,召开分层家长会。这样家长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通过交流学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计划。第二,可以举办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亲子活动。如,清明来踏青,六一同欢乐。教师需要精心策划活动,并在活动之前让学生搜集节日相关资料,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此外,学校可以利用自己所在社区资源安排学生在假日期间进行亲子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博物馆,亲近大自然,家庭读书日等。第三,学校要积极鼓励并配合教师进行家访工作。以补发工资或补放假期的形式提高教师家访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家访工作从质量和数量上进行定期考核,督促教师的家访工作。第四,制定规范的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委会有章可依。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只有当家长充分意识到家委会对孩子教育有用时,才会真正信赖并积极参加家委会活动。第五,延伸家长培训。学校将家庭培训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父母延伸到爷爷奶奶,这样的培训不仅具有针对性,也具有灵活性,有利于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减少隔代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3.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需要采用一定的技巧,我们可以借鉴罗杰斯提出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三原则:第一,沟通要真诚。指教师和家长坦诚相待,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教师要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在沟通时候可以向家长询问与学生相关的一些信息,如兴趣、爱好、特长等,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第二,沟通要相互尊重。指教师和家长应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接受彼此的思维方式,宽容对方的缺点不足,意识到双方在教育孩子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第三,沟通要相互理解。指教师和家长设身处地,站在对方所处的立场思考问题,教师在下班后也是一位家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是一名教师,这样教师家长就有了共识点。此外,沟通还需要平等,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教师家长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合作的关系,家长有话语权,建议权,教师与家长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形成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4.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指将教师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家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4]学生可以参与家校合作,与教师、家长平等交流,共同反思。对于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教师或家长的批评教育只会加剧学生的叛逆,与其一味地纠正学生缺点,不如让学生自己反思,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商量解决办法。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有机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从而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教师和家长产生冲突的时候,学生可以作为调解员帮助双方了解事实,化解矛盾。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需要学生的配合,家庭的教育也需要孩子的支持,当学校、学生、家庭三者形成教育合力时,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也就显现出来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