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实现路径

2017-06-09王清荣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方家校交流

王清荣

【摘 要】学校与家庭是小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两块重要基石,二者之间只有相互合作、有效沟通,才能形成助力小学生成长的有力平台,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本文中,笔者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实现路径”为题谈谈观点,分别从会面参与、了解反馈、信任评价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望笔者在本文中所研究的内容,能够为当前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启示。【关键词】家长;学校教育;家校合作对于与小学生成长有着密切关系的小学校园、小学教师而言,其只有将家长广泛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使其能够高度参与学校教育,才能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让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得到全方位的“关照”。一、会面参与:基于对方存在的有效了解事实证明,现阶段的小学教师、校方领导以及学生家长,三者之间普遍存在着认知上的误区。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是孩子成长教育的全权代理者,一旦孩子走进学校,自己则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负责;而另一方面,部分教务工作人员并不情愿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习惯于在校期间主导学生的一切学习情况,长此以往就有可能造成家长和教师之间认知的两极分化,甚至是误会,家长会觉得学生学习情况不理想是老师的原因,而老师则会认为家长在课余时间没有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要改变这样情况,就要促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有效联系,时常会面,增进彼此的了解。首先,校方可以邀请家长到校参加各种会议,如家长会、开放日、交流见面会等。对于接到邀请同时又不愿意参与的家长,要做好沟通,了解其缺席的原因(时间、地点等的客观原因,或情感上的主观原因);对于存在交流障碍的家长,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互联网或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其次,定期举办公开课程,允许家长旁听。很多家长由于自身阅历和主观判断倾向过于严重,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课堂氛围产生质疑。让家长参与其中,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从个体认知的角度对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提出意见和观点,既能达成校方尊重家长意愿、进行互动交流的目的,同时,还能广泛吸纳同样拥有教育经验的家长或者社会精英人士参与课堂,提出有益于家校合作策略生成的方法和路径。再次,为了鼓励家长主动到校了解校务工作,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校方可以开辟单独的家校互动专栏,专栏处可以粘贴学生的作品、表彰信等,允许家长到校合影留念。同时针对主动参加互动和交流的家长,校方还可以每年(或每学期)举行“优秀家长评选”的活动,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二、了解反馈:基于教学改进的有效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本身就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很多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会采取“学期汇报”或者“考试汇报”的交流方法,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学生在校期间动态的表现行为及时反馈给家长,这就导致很多家长一旦接到教师的反馈,得到的就是已经生成的“结论”。所以对于教师而言,要想让家长高度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來,就要注重反馈策略的实施,从而让教学策略改进的每一步都是在双方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的。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其它新媒体渠道,与家长展开“每日互动”,比如微信群聊、视频对话等。信息技术是可以达成一对多交流的有效方式,避免了教师因为大量的重复沟通工作而导致的对时间的浪费。而家长在每天得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后,便能了解到今日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等,从而在课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其次,当家长受邀参与学校的各种会议时,鉴于时间方面的原因,并不可能保证每一位家长都有机会在活动结束后与教师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沟通。所以教师同样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通讯或网络渠道,收集家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并基于此达成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调整。三、信任评价:基于相互依托的关照部分家长对教师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原因在于其并不认为教师可以视这些与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给予最大的关怀和帮助。所以学校要想让家长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最为根本的还是要提高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一方面,学校方面可以利用家长广博的知识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构建更为宽广的成长平台。比如借助家长本身的知识阅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和思维习惯,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重视和信任。另一方面,在班级当中建立家长顾问团队,设立家长联络中心,让家长们可以拥有彼此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互相交流培养孩子的经验与认知。总之,当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愿意主观性生成家校合作的平台时,学生就能够拥有来自教师和家长构成的双重教育保障。一方面,教师在校期间可以成为家庭教育的有力监督者和延续者,根据家长所反映的孩子的性格与认知特点,有效调节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家长在家庭之中,可以成为延续校园教育的有力监督者,帮助孩子养成自律、自发、主动积极的学习习惯,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参考文献:[1]刘玉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新途径——家长工作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12):10-12.[2]余金玉.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来[J].江苏教育,2016(55):59-60.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方家校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交流平台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交流平台
风雪中的感动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