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7-06-09王亚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口诀乘法数学知识

王亚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而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源自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也应联系实际,回归生活本身。小学数学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成绩,本文全面地对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详细的分析研究,从而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导入方式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是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而在小学数学课中,数学的基本知识显得更抽象,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是太好。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讓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在讲乘法口诀之前,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师生口算比赛,指定一名学生出一位数乘法的题目,一分钟之内完成,教师用乘法口诀很快做出了许多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三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究奥秘的浓厚兴趣。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老师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进行总结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长方体中的相对和相交空间关系的时候,老师若单纯说教,估计学生的理解不会十分透彻。如果老师通过实际的亲身体验教学生,那印象应该更深刻。老师可以让学生举起自己的双手,进行简单比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相对。相交的手势可以让学生都做一下,让他们自己体会什么是相对,什么是相交。

三、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将所讲述的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所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在潜意识里,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每当讲完一节课,老师可以布置结合生活实际的作业。比如:在讲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可以布置观察的作业: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讲了圆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别的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数学和生活相结合,将数学知识引到生活中,才能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才能够真真正正理解数学,学生才能够更热爱数学。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活化”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

猜你喜欢

口诀乘法数学知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巧记乘法口诀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乘法猪
三八等于多少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口诀法解一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