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2017-06-09杨婷
杨婷
【摘要】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青少年文化健康发展,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文化信息对青少年的复杂影响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教师能正确引导,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性,使学生人格受到尊重和保护,语文教师改变原来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立志向、培智力、陶情操”的关键时期,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面前不断警示教师,要加强人文教育,在课堂上要渗透人文精神,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实现人文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一、改变思想,适应形式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长的过程,人的生长、成长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有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所以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只知道传授知识,而忽略学生的人文教育,也不是单靠考试制度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语文教师应认识到:语文教育在于培养人,而不仅是培养人力;在于促进人的进步,培养人的智慧,发扬人性,提升人的精神。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最重要的是要借著教育获得对于人文价值的了解和感情,使语文教学走过知识型,能力型的语文教学阶段,到现在的素养型的教学追求。
二、尊重学生,营造民主氛围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敏感期,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通常可能教师一个眼神或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学生就会多方面猜测老师是不是在说我,老师不喜欢我。所以教师需要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快乐、民主的氛围里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努力思考的结果,一定要给予尊重。例如:在《小橘灯》一文中,让学生思考小橘灯的象征含义。有的学生说是代表光明,有的说是小姑娘美好心灵……虽然他们概括并不全面,但教师并没有一口否定,而是鼓励每个学生把想到的都说出来。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也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并让学生体会到了小姑娘家境的贫寒,让学生珍惜现代美好生活,他们也品尝了成功的愉悦,建立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片自由栖居的天空。
三、唤醒做人的良知,体现人文关怀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某种善良的东西,只要有火生就能燃烧,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提供一块纯真、善良、友爱的沃土。这不是单单凭教条灌输,或死记硬背就能让学生学会的东西,而是需要坚持不懈的正面教育。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善恶,从而使学生的善根自由自在的生长。在现实教育中,如果一个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教师的冷酷表情,蛮不讲理,那么会使学生向善的心灵变得粗暴,会使学生变得冷酷和残忍,所以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呼唤学生内心的良知。例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家里出了变故,有亲人遭遇了不测,星期一到校整个班级都在有滋有味谈论这件事,没有一点难过的样子。作为语文教师,我就利用作文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写一篇《我最爱的亲人》,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关爱他人;让学生在学校就守住心灵的美丽,从而奠定做人的根基。
四、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教堂”变为“学堂”,让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不举手。鼓励学生发扬个性,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营造一种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独创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想极大发挥学生的潜能,必须了解学生,真心地去关心他们,对没个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都能了如指掌。在我班里有一段时间,有一个学生表现为焦虑,心烦气躁,抑郁等负情绪,不安心定神于学习任务之中,时有受挫之感。这与她平时开朗、活泼性格大相径庭,她用行动向教师求援。教师通过课后开导,课上引导,她又恢复原来的积极性。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习的动力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也就能主动学习,自觉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
五、定期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进入学校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们属于独立的个体,和身边的老师、同学都是陌生的。为了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协作的团体环境下学习、成长,在语文课里,语文教师可以给班级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学生集体活动,比如是小组诗歌朗诵、小组猜成语、成语接龙等活动,培养学生间的情谊,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形式集体荣誉感。小组诗歌朗诵,把班级学生按成绩优良差掺和划分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组织对诗歌的选取,朗诵的排练,然后以小组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诵,教师评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这类的活动更加的倾向,活动中对于那些平时不太爱说话或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提供了一个与同学交流沟通的渠道。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文精神,文化关怀,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教育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语文教学要从知识的传授、强记硬背的歧路上悬崖勒马,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C.W.凯林道夫.人文主义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开东.中学语文电影课.漓江出版社,2015.
[3]许书明.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