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从阅读积累走向语言运用

2017-06-09任敏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阅读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素养

【摘 要】提高一二年级小学生的语言运用的兴趣与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而又必须的任务。而重阅读、积累是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需要,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策略和方法。也就是说,加强阅读、积累会促使学生走向语言运用,从而为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阅读积累;语言运用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而在学生低年段时期的引导尤为重要,因此,提高低年段学生的语言运用的兴趣与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而又必须的任务。而重积累是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需要,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策略和方法。接下来,将以低年段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从阅读积累走向语言运用。

一、从兴趣走向阅读

让学生爱上阅读是积累的最有效途径。那我们又该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1.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足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老师先播放课件:优美的配乐声中出现一池在微风中摇曳的荷叶,稍后,画面定在特写的荷叶上。老师伴着优美的音乐和画面创设情境:“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跳动的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荷叶,触摸荷叶,感受小动物们快乐的心情吧!”接下来,让学生在配乐声中自由朗读。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一听二看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进入文本。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自然读来有情有趣。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段的小学生,对什么都感到好奇,还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鼓励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低年段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有韵律感较强的诗歌,有语言优美的小短文……课堂上,通过唱、演、画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加深理解和体验。如《要下雨了》一课,在指导朗读课文时,老师亮出兔子、小燕子、小鱼等头饰,说要邀请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出演《要下雨了》。为了能够参与演出,同学们会自然而然主动参与到阅读之中。而演读课文是一个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会在过程中,达到熟悉文本,感悟情感,继而产生碰撞与共鸣的教学效果。

3.依托赏识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

赏识的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发展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老师评价的语言要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最好能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当在教学中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结果,即使错了,老师也应赏识激励: “你能独立阅读思考,真了不起!”然后,委婉地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往正确方向思考。又如在说话或写话练习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主动把课内外积累的词语运用起来,老师鼓励学生:凡能用上本册书中新学的词语或课外积累的词语,马上在课堂情况积分表上盖章,每运用对一个加一个印章。学生就这样在用得不亦乐乎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语言的运用的窍门。

二、从阅读走向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阅读量的积累可以促进质的提高。那在低年段的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加强积累了?

1.教学中重视读和背

熟读成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国古今不少著名的大文学家,都是从读背起始走向成功的。所以,在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老师应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并鼓励背诵。对于一知半解甚至不明白的,也如骆驼一样,先吃进去,再反刍。这种“连滚带爬”的阅读,是低年段的懵懂小儿必需的。为此,老师创设“诵读星级跳”活动,凡是按老师要求背下一篇作品可盖一枚诵读印章,十枚印章可换一颗诵读星,每月最后一天检查得星情况,得星越多,星级越高。老师会和学生一起争星,时不时故意落后,以激发学生追赶超越的脚步。

2.养成“读书动笔墨”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记积累,从学生一年级开始就应引导学生养成“读书动笔墨”的习惯。刚开始,学生识字不多,会写的更少,老师就指导学生用圈圈画画的方式识记积累。用笑脸、哭脸、爱心、大拇指、拥抱等简易图案加上拼音、文字“写”下的感受。到了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大了,老师可提高阅读积累的要求:完成学校统一印发的读书笔记《七彩路》,积累好词、佳句,写(画)感想。三年级开始,加上概括文章大意的栏目。就这样,从“一读,二划,三感悟”开始训练学生边读边积累的能力,从一到六年级逐步提高标准,为学生的语言发展积累丰富的“词条”,为阅读走向积累搭建一架天桥。这些丰厚的阅读积累,正是我们常说的学生语文“灵性”的重要来源之一。

3.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要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单靠教科书,是难以达成目标的。所以,鼓励、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大量阅读,广泛积累,才能不断丰厚自己的“库存”。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最有效的拓展方法就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教学《父亲和鸟》一课时,老师可这样总结拓展的:“文中的父亲一生爱鸟,文中的‘我有着護鸟的心愿。一本书中的小孩,也像文中的爸爸和‘我一样,与动物们和谐相处,想知道他的故事吗?”当孩子们的兴趣被勾起后,老师随机出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PPT简介,推荐学生课后阅读这一本书籍。并组织学生两周后开展悦读分享会,共享阅读的收获。

这样目标明确,旗帜鲜明的阅读指引,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能有的放矢的开展阅读,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

4.当生活中的有心人

丰富积累还应当生活的有心人。如:在校内,老师要常把学生带到教室外“放风”,引导他们去观察、聆听、体会。还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流,并用上近段时间学过的词句,把生活积累与语言运用无缝衔接。课余,老师还应该鼓励家长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亲身参与,触摸、感受,丰富学生的“心理词条”。老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帮忙“捡金豆子”:及时把孩子的 “新发现”和偶然蹦出的奇言妙语记录下来,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共享。学生和家长都在这样的“金豆子”分享中,有了积累与运用的兴趣和信心:原来说话写话这样有趣,这样简单!

三、从积累走向运用

运用是阅读内化的最高层次和最终归宿。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所以,阅读教学增加语言积累的同时,应及时指导学生为己所用,把积累内化为能力。

指导学生从积累走向运用,我们要采用小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老师可以采用换词、扩句、复述、续编、演读、仿写等形式指导学生运用语言。

如指导二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时,可提前两周请家长带孩子到公园里,到田野上寻找春天,并记录发现。上课时,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说话,老师可创设《一起去春游》的情境:PPT展示春天特有的美景,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开始时学生一般会说:“小草长出来,草地绿油油。”“杜鹃花开了,很好看!”“柳枝长出嫩芽。”首先,我肯定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述。随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填词游戏,如“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绿油油。原来是小草们发芽了,它们努力地伸展着身体,从黑乎乎的泥土里( )。”同学们经过回忆、思考和讨论,“发现”有了这样的变化:“春天来了,万物生长,小草们发芽了,它们努力地伸展着身体,从黑乎乎的泥土里钻了出来,大地一片绿油油。”“杜鹃花在春风中张开了笑脸,灿烂极了!”“柳枝在春雨中冒出点点嫩芽,就像春天的音符。”老师趁机鼓励:“同学们眼中的春天可爱极了,赶紧把它们记下来吧。”在这样的语言运用训练成为课堂常态时,学生的“厚积” 必然“薄发”。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如果能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从阅读、积累走向语言运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一定会出现新气象,小学语文教学一定会打开新生面,语文教育一定会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峦.《身为语文教师,你必须要知道的核心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

[2]徐光华.语文名师核心教学理念与经典课例研究之(三)——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五重语文.

[3]《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

作者簡介:

任敏娟(1974.5~ ),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教导处主任,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及课外阅读研究。

猜你喜欢

阅读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素养
精挑细选出华章
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老虎》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关注句子教学 重视语言运用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