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

2017-06-09何碧英

教师·上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阳静静建构

何碧英

干预,即指导,是保证幼儿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由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分析不足、干预时机把握不准、干预方式不当等诸多原因,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好心”干预一不小心就异化成干涉。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干预,避免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这是本文要着重要探讨的话题。

一、干预与干涉

干预主要指参与某事,是一种有效的鼓励,干涉则倾向于指制止某一事件,是负面的抑制。从英文词源上看,“干预”和“介入”的词汇是“intervene”,二者是相互包含的关系,都是均指“教师通过直接介入幼儿游戏,并施加影响的行为”。“干涉”和“干扰”则都用“interfere”一词表示,对被干涉者不尊重,情感色彩是贬的。在幼儿游戏中,要防止教师的干预异化为干涉,形成干扰,从而影响幼儿游戏顺利发展。

二、干预异化成干涉的原因

1. 觀察与分析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发现教师对幼儿游戏观察无计划,方法单一,随意性很强,持续性差等状况。对于该看些什么、用什么方法观察、观察后如何分析等,教师们普遍觉得很茫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很多。其一,教师的观察活动准备不足,缺乏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对幼儿每个游戏行为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其二,观察过程过多关注幼儿个体行为,忽视了幼儿之间的冲突、交往方式和合作协商。其三,缺乏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支撑,凭经验和主观臆断,观察“表面化”,分析不深入,造成干预行为丧失应有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 干预时机把握不准

在建构区,小阳拿了一根PVC管径直来到积塑玩具区,将它插在米形的积塑玩具上。林老师记得上次游戏,小阳就把它当成手枪来吓唬其他小朋友,于是立马走过去问:“小阳,这是建构要用的东西,你不可以拿来当枪玩,去射击别人哦。”小阳没有理会,还是一直不停地重复摆弄,也不知他在干什么。于是,教师叫来其他小朋友将材料拿回建构区。霎那间,小阳跑到教师跟前大声又激动喊:“你们讨厌,这是我帮人修的路灯,干嘛把我的东西拿走,我不玩了……”听到小阳的话,教师顿时无言以对。案例中的林老师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紧盯孩子的“不良”,一个简单粗暴的硬“干预”直接中断了幼儿的游戏创想。

3. 干预方式运用不当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干预效应具有正负两面性,干预方式的运用绝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许多单纯制止的干预只是为了一味维护所谓的游戏秩序,并没有真正遵循干预必要性的内因和本质要求。许多权威仲裁的干预,是不加以了解情况下的一种简单、粗暴的评判,根本无视干预的内在功能与价值存在。

三、教师的有效干预的策略

1. 仔细观察与深入分析

在一次串糖葫芦游戏中,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些泥巴、一根筷子,后来发现筷子不够用,又提供了20根筷子,结果发现筷子还是不够用。通过观察和反思后发现,先来的幼儿都在忙于串糖葫芦,于是老师重新制定一条规则:每个幼儿先串3根,然后进行包糖果的游戏。新规则建立后,孩子们不仅完成了这个游戏,还发展了其他方面的能力:搓、团、压等技能。上述案例中,教师带着问题去观察,目的明确,通过材料提供、规则重建等干预行为,促进幼儿游戏情节向更深层次拓展和延伸。教师的每一次干预都是基于对幼儿游戏的仔细观察,以及对幼儿的深入解读与分析。

2. 准确把握干预的时机

在建构区,游戏前教师告诉幼儿:黑板上写的是我的手机号码,有事情联系老师。不一会儿,静静就冲着老师喊:“老师,我要给您打电话了。”老师拿出手机:“喂,您好,您是谁啊?”静静说:“我是静静啊,我在帮小强修房子呢!”教师问:“修好了吗?”静静说:“还没呢!”教师:“修好了告诉我,我去看哦!”静静看样子非常高兴,又跑去修房子了。此时的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对于幼儿主动发起的介入邀请,要立即进入她设计的游戏情境中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3. 选择适宜的干预方式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要演好自身的角色,当好幼儿发展的“脚手架”。乐乐想要开一家玩具店,他将每件商品都摆在桌子上,然后做了一个纸板,想写上“玩具店”放在商店门口,他就请老师写,老师欣然帮忙了。一会儿,他又请求老师帮他写“元”字,原来他给是想给每件商品都做个价目牌,老师帮他写上后,然后他就继续玩他的游戏去了。

上述案例里,教师始终扮演一个支持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解决一个个问题,问题解决后立即退出游戏。教师的干预总是以幼儿需要为前提,遵循幼儿的游戏意愿,具有很明确的针对性。作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教师可以实行平行式的干预方式,在幼儿附近玩相类似的游戏,隐性地引导幼儿模仿,从而推进幼儿游戏进程;作为幼儿游戏的的支持者,教师可以采用交叉互动的干预方式,通过扮演某一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发挥指导作用;作为幼儿游戏的控制者,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违反规则或出现危险行为时,教师可以进行垂直式的直接干预,这样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教师在实行干预时,应视情况做到适时、适当和适度。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促进幼儿成长都是教师干预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官浔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阳静静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静静旋转的青春
岁月神偷
建构游戏玩不够
我想静静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你们都是,我想静静
最受欢迎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