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学生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2017-06-09吴亦菲冯祥
吴亦菲 冯祥
摘 要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深入高校并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互联网+学生工作”的结合可能是这一发展阶段的新建设思路。基于“互联网+”的理念,研究提出了当下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的一些关键举措。
关键词 互联网+ 学生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3.082
On the Importance of Carrying out "Internet + Student Work"
WU Yifei, FENG Xiang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01)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age of the Internet, network has been dee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daily study and life, college students to work at the same time facing unprecedented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llenges, "Internet + student work" might b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idea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 to study and put forward the some of the key steps in the present university student work information.
Keywords Internet + ; student 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隨着科学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而我国网民已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载体,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 “互联网+”概念的产生
“互联网+”这一名词概念的产生是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在政府的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以及金融在互联网当中的健康发展,引领互联网企业拓展至国际市场。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简单地将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传统行业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叠加融合,其中的创新起催化剂作用,使得更具价值、更有意义。[1]
2 互联网+学生工作”的必然趋势
在当下,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载体,将其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积极发挥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拓展学生工作的空间。[2]网民最大群体就是青年人,尤其在校大学生成为上网的主流群体。据调查,[3]九成的在校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每天用手机上网的时长超过4小时,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占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让它成为师生之间进行思想沟通和感情表达的新渠道和新平台。
3 “互联网+学生工作”的运用
其实在“互联网+”的概念提出来之前,利用互联网进行高校学生教育已有近10年的发展历史,从最早的QQ、博客、人人到现在的微博、微信、贴吧等软件,使用人数不断增加,并且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生活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新途径。
3.1 发布日常学生信息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具有繁琐、细致、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性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辅导员采取的工作策略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利用将社交软件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和便利性。QQ 群是拥有共性的小群体建立的一个公共交流平台,高校辅导员可以建立多种 QQ群,以满足不同工作需求的信息发布。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建立各个班级的 QQ 群,任何的信息都可以在班级的QQ 群中进行通知。辅导员和班级全体学生是群成员,学生的课程表、各项文件通知、公示名单都可以发到班级QQ群中以便学生及时了解到,学生也可以随时参与到话题中,既可在班级群中各抒己见,也可单独的与辅导员进行对话交流,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多种形式,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辅导员对所带的多个班级建立不同班干职务的讨论组,方便布置相对应的工作任务,并可以加强了解、增进合作、推广好的工作经验,锻炼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还能让各个班级之间进行工作完成进度的比较,荣誉感和争强好胜的心理迫使班干部必须认真思考所讨论的话题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建立党支部 QQ 群,传达支部学习的理论和政策,交流学习心得,以促进支部学生党员之间相互学习;还可在 QQ 群中上传达一些文件精神、通知支部党员会议时间。
日常事务的通知还可以通过飞信,飞信沟通更及时、便捷和高效率,适用于传达临时和较为紧急的事宜,便于及时通知到大批量人群。
3.2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互联网信息的空前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加上互联网具有传输方便、时效性和交互性强、覆盖范围广、形式多样的特点,都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其次,互联网不仅信息量和容量大,内容也非常丰富。
网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学生从网络中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将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的工作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通过网络积极传播正能量。利用多种网络新媒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入心入脑,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
随着微信社交软件的普及,使人际社交活动演绎出新的网络文化,可以建立高校的微信公共平台,以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方式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送网络时事政治热点话题,并发表具有鲜明的客观评论,给大学生注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微阵地吸引更多学生,获得他们的喜爱和关注。
3.3 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师生关系层次,使得他们在思想、生活上都存在一定的心理界限。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往往自愿的提供真实准确且及时的有效数据。通过网络,师生之间就可以以相互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想法。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的通过网络所发布的信息。例如:QQ状态、日志、朋友圈、贴吧等,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生活情感状态,对于学生在网络中发布的信息以及评论回复内容进行分析,针对有情况的学生通过互动形式,对其提出建议,进行引导。[5]当下兴起通过新媒体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研发APP软件,对学生进行教育。
3.4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统的高校教育采用全员统一教育的模式,即按部就班、层次分明进行教育。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步调一致的授课。但当前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相对自由,可以利用网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引进互联网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可以拓展资料的获取渠道,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线上教育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式”的授课形式,而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育,继而全方位、持续性地进行服务,而不是被动接受课程教师面向全班同学统一进度的灌输。[6]通过收集数据,将大数据进行分析,全面系统的评价和跟踪学生,掌握其学习行为动态、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互联网+学生工作”中的“+”不仅仅是两者表面上简单的“+”,更是要将在学生工作当中理念和模式与互联网进行关联,因此如何将“互联网+”和学生工作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实施,才是实践学生工作网络化最为关心、最勇于实践的。
因此,为了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把学校的各种通知及精神传达到每位同学,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姚莉.“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的探讨[J].科技視界,2016.3:191-193.
[2] 胡艳敏.网络时代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的路径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72,73.
[3] 吉祥,杨燿伟,姚佳雯.“95后”大学生移动互联网生活特点与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62-163.
[4] 蒋君毅.探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213.
[5] 刘智峰,王璐.试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学生教育工作[J].商场现代化,2012(29):169.
[6] 王亚丹.“互联网+”时代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J].科教导刊,2015(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