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
2017-06-09孔谦
孔谦
一、教学目标
①积累文言字词;②梳理课文结构;③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二、教学设想
《劝学》一般讲授两课时,由于优质课只有一课时,所以本课我将以“朗读课文,熟读成诵”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拟采用朗诵的方式展开,通过朗读解决字音问题,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字词困扰;再通过朗读,让学生把握课文的结构;最后指导学生背诵,达到背诵的目的。学习逐层展开,以期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中设定的三个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①朗读课文,熟读成诵;②梳理课文结构。
四、教学过程及步骤
1. 新课导入
(1)结合作者简介,让学生猜作者。展示幻灯片,让学生猜猜他是谁?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作为一名两千年前的老师,他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学习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劝学》。
(2)解释题目《劝学》的含义。我们先看题目《劝学》,这里的“劝”是“鼓励”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把“劝”解释为“劝阻”,可见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以“劝学”为题,就是在鼓励人们坚持学习。
通过本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文。
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读。听一遍录音范读,在听的同时,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标注字音,圈点句读。
(2)跟读。学生一起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本环节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听读、跟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3. 再读课文,疏通词义
(1)自由朗读。留十分钟时间,学生们可以自由朗读,边读边结合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勾画圈点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先询问同桌,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质疑进行探讨。
(2)練一练。多媒体展示出四个句子,检查学生对课文文言字词的掌握情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决课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问题,其目的是更好地巩固所学,要求学生再一次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从文言字词中体会其内涵。
本环节的教学是让学生疏通文意,解决疑难文言字词,并进行巩固练习。
4. 品味内涵,理清思路
学文言文不仅是积累文言字词,还要品味出文章的内涵。
思考题:①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②从几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道理的?
自由讨论:本文为了论证“学不可以已”这个道理,分别列举了哪些事例?
积土、积水、积善——积;跬步、小流——不积;
骐骥——舍;驽马——不舍;朽木——舍;金石——不舍;
蚓——用心一;蟹——用心躁。
下面我们分段落齐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二段:青→蓝;冰→水;木→直→輮→轮;金→砺→利;通过(比喻)一个变化的过程。
第三段:思→学;登高→顺风→舆马→舟楫,四个并列句来写借助外物。
第四段:积→不积;舍→不舍;专一→浮躁,对比—比喻—(列举)。
可见本文用了大量比喻论证来论证论点,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深奥的学习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让我们更简单、形象地理解道理。
本环节的教学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梳理课文结构。
5. 熟读成诵
①分段齐读;②自由朗读;③结合多媒体展示关键字词,背诵全文。
一直以来,学生觉得文言文不好学,特别是不好背,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文章结构以及关键字,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诵读,尝试背诵全文。
本环节的教学是尝试完成“学习目标③”。
6. 课堂总结
《劝学》是一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的经典之作,我们学习经典的目的是背诵,背诵经典的目的是传承。让我们在经典的阅读中成长,在经典的熏陶和传承中成长。
五、教学反思
《劝学》这篇课文主要阐述了荀子对学习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本文从文体上说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积累一些文言文知识,也可以把握议论文写作结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为基调,即听读、跟读、自由诵读、背诵,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并将其贯穿整堂课的始终。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课文中字词句的阅读障碍,疏通文意再加以巩固练习;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段、分层地进行诵读,最终完成连贯地背诵课文的目标。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