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承德外八庙看清朝民族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2017-06-09王玲玲
【摘要】承德外八庙是在清代为巩固多民族国家而在避暑山庄周围先后修建的八座庙宇,包括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安远庙等。承德外八庙融合了各民族建筑特点,清朝前期有很多民族关系的大事件都发生在此,诸如蒙古王公的朝觐,准噶尔一部迁居承德,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六世班禅未乾隆贺寿等。因此说外八庙是承载清代民族友好关系的所在,记录了清前期多民族发展的轨迹,是一座记录统一的历史纪念碑。
【关键词】外八庙;普陀宗乘之庙;土尔扈特部;班禅六世
一、引文
在清朝前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在国内,吴三桂等三番在边境发动叛乱;在蒙古准噶尔部兴兵叛乱;此时的沙俄也在觊觎中国这片土地。在这种形势下,清统治者为了巩固国家,团结各民族,采取了“兴黄教,因其教而不易其俗”的民族政策,以此来达到安抚各少数民族,巩固边疆,一统中国的目的。外八庙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兴建起来的。这些庞大的不同风格的建筑群分列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背面像众星捧月一样,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因为这些庙宇处在北京和长城之外,所以取名外八庙。它们中的两座溥仁寺和溥善寺建于康熙统治时期。为庆祝康熙六十大寿,蒙古各大王公上书奏请建庙。
体现了蒙古各部落对清政府的拥护。1772年为庆祝皇太后八十寿辰修建广安寺;1775年殊像寺落成;1771年乾隆帝六十大寿,普陀宗乘之庙建成。其外形非常像布达拉宫。1780年乾隆帝八十大寿时,六世班禅自请来为皇帝祝寿,乾隆大喜,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建造须弥福寿之庙;1759年普宁寺完成,也成大佛寺,因其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1766年普乐寺建成;1764年安远庙完工,因其效仿伊犁河畔的庙宇,又称伊犁庙。
二、清朝民族政策的形成
在取得江山之前,清朝已经和蒙古部落有过结盟击败大明王朝。清朝的民族政策很大一部分體现在对喇嘛教(藏传佛教)的态度上。当时,喇嘛教盛行,在西藏,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有了很大的势力,信教者数目很大,有了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一改明代的被动防御的做法,改为积极主动的接纳怀柔政策对待喇嘛教。
三、清朝民族政策的发展
余秋雨曾经说过,“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不能不说是康熙的大本事。”康熙帝用蒙古王公为他祝寿的二十万两白银建成了溥仁寺(外八庙第一座庙宇)和溥善寺(已毁),通过在寺庙诵经礼佛,民族矛盾得到化解,民族团结日渐加强,江山得以巩固。
1764年准噶尔一个部落从长期居住的伊犁河畔移居至承德,乾隆皇帝下令修建安远庙为的是让他们有拜佛念经的地方。庙宇仿照伊犁河畔的金顶寺修建。
1766年普乐寺建成,内外扎萨克觐见。
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耗时最长(4年),占地面积最大(22万平米)的庙宇,因仿照拉萨布达拉宫建造,又被称为小布达拉宫。乾隆皇帝在自己六十岁寿诞之时下令建造的庙宇目的是让喇嘛教信奉者有朝圣的地方。在庙宇建成之时,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领部下历尽千辛万苦回归祖国,乾隆帝热情接待他们。政府安置他们住在伊犁,赐予他们食品帐篷等等生活必需品。
1780年,正值乾隆皇帝七十岁诞辰,西藏六世班禅主动要求进京为前来贺寿,乾隆帝大喜,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为确保班禅一行有讲经和居住的地方,乾隆下令造须弥福寿之庙。一年之后寺庙建成。班禅花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长途跋涉,途经多地均受到百官和百姓的热情接待。到达承德后,乾隆帝给予了班禅极高的品级接待。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接待了他,然后游湖观园,乾隆帝三次陪班禅到须弥福寿之庙进香,和班禅用藏语对话,足见皇帝对班禅此行的重视。当时的班禅是一位拥护祖国统一的领袖,他还断然拒绝英国人的无理要求,积极抵御英国人的进攻。
综上所述,外八庙反映了清朝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纪念碑。
【参考文献】
[1]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历史价值及其保护探究[J].门立新.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04)
[2]清朝民族政策对“清文鉴”系列辞书编纂的影响[J].呼和.学理论.2013(32)
[3]超越“汉化论”与“满洲特性论”: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J].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02)
[4]清朝民族政策对当今民族工作的若干启示[J].王冬梅.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5]论后金政权民族政策的启示[J].余梓东.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6]论清朝民族政策的本质[J].余梓东.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05)
[7]谁是“扬州十日”的罪魁[J].白京.咬文嚼字.2006(04)
[8]论清朝的民族政策[J].余梓东.满族研究.2005(03)
[9]《扬州十日记》证讹[J].金宝森.满族研究.1989(04)
[10]论清前期(顺治至乾隆时期)民族政策与大一统局面的关系[J].刘进有.黑龙江史志.2014(21)
[11]承德外八庙[J].陈克寅.河北学刊.1982(03)
[12]从承德外八庙看清代民族政策[J].纪欣.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04)
[13]浅论承德外八庙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J].陈识濡.黑龙江史志.2014(15)
作者简介:王玲玲,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庙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