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40例临床观察
2017-06-09王璐
王璐
【摘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被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就诊或入院日期均在2013年10月-2016年5月,所有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0 mg,1次/d,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服药前后分别用妇科检查及B超测量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计算肿瘤体积,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使用米非司酮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减小,平均减小率为47.50%(19/40),与治疗前相比体积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症状明显缓解,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12-02
子宫肌瘤在妇科中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于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约40%的35~50岁的妇女患有此病,在生育期妇女中发病率为26%,是导致育龄期妇女切除子宫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年龄的增长,子宫肌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2]。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后,使育龄期到围绝经期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并发症少见。本次研究旨在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确切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子宫肌瘤患者,就诊或入院日期均在2013年10月-2016年5月,年龄29~57岁,平均(44±2.4)岁,所有患者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其中有单发和多发,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1个月左右,并伴有痛经、腹痛、月经不规律等症状。其中肌壁间肌瘤患者18例,黏膜下肌瘤患者12例,浆膜下肌瘤患者9例,多发性肌瘤患者1例。40例患者均排除了应用米非司酮的禁忌证并自愿进行保守治疗。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前均未进行过相应药物等治疗。(2)所有参加患者均未患有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者衰竭等。(3)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4)对本次试验所使用的药物不产生过敏者。(5)3个月以上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
1.3 治疗方法
4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在就诊或入院日开始使用米非司酮(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633)10 mg,自月经第1~3天开始使用,每晚睡前服用,连续使用6个月。服药前后分别用妇科检查及B超测量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并按公式V=4/3πabc计算其体积(a、b、c分别代表各径线的半径),肿瘤体积缩小率△=(1-V2/V1)×100%(V1、V2代表患者肿瘤治疗前后的体积);同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
(1)痊愈: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围绝经期妇女闭经,患者腹痛、下腹坠胀等症状消失,肿瘤消失或体积减小≥80%;(2)显效:患者月经显著减少,症状明显减轻,肿瘤体积减小40%~80%;(3)有效:月经量有所减少,患者症状缓解,肿瘤体积减小20%~40%;(4)无效:月经量没有变化或增多,患者症状未减轻或加重,肿瘤体积减小不足20%。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0例患者治疗前后不同类型子宫肌瘤体积变化
40例患者治疗后平均子宫肌瘤缩小率为47.50%(19/40),其中肌壁间肌瘤体积缩小率55.56%(10/18),黏膜下肌瘤体积缩小率41.67%(5/12),浆膜下肌瘤体积缩小率44.44%(4/9),见表1。其中1例多发性肌瘤患者治疗前平均肿瘤体积为(51.09±7.46)cm3,治疗后平均肿瘤体积为(29.29±7.06)cm3。
2.2 4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
40例患者痊愈8例,占总例数的20%,显效10例,占总病例数的25%,有效19例,占总例数的47.5%,无效3例,占总例数的7.5%,40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
2.3 40例患者治疗后不良发应发生情况
患者中出现轻微恶心1例,潮红、多汗2例,患者症状较轻未特殊处理均自然缓解。
3 讨论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化学合成的甾体类药物,可以阻止人体内的孕激素与受体结合,所以可以降低孕激素的活性,从而溶解卵巢黄体,导致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降低[3]。在笔者所在医院的调查研究中,40例患者在口服米非司酮后出现肌瘤体积缩小、孕激素降低的临床疗效,证实了在患者内源性孕激素缺乏时,米非司酮可诱发一种无周期性激素模式,致使排卵停止。另外,米非司酮可以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阻止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从而使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小,进而诱发闭经[4]。
在国内外的数篇报道中都肯定了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并且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的产生、扩大与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有关系。子宫肌瘤含有两种受体: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两者在子宫肌瘤中的含量高于子宫肌层,同时雌激素受体的雌二醇含量高于正常子宫肌瘤组织,因此认为其与子宫肌瘤组织的产生和扩大密切相关。子宫肌瘤的生长依赖于类固醇,核分裂与黄体期最为明显,同时近几年医学界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分别从组织学、生物化学及临床方面证实孕激素对于子宫肌瘤的生长有重要作用。上述这些理论可以作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依据[5]。目前医院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主要有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及中药桂枝茯苓胶囊。但是在前两种的药物(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低雌性激素症状等不良反应,而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月经量增多[6]。据报道,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个月的疗效与GnRH-a治疗6个月相当,且未见明显的由雌激素降低引起的不良反应[7]。
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
10 mg米非司酮治疗6个月,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40例患者治疗后,平均子宫肌瘤缩小率为47.50%(19/40),其中肌壁间肌瘤体积缩小率55.56%(10/18),黏膜下肌瘤体积缩小率41.67%(5/12),浆膜下肌瘤体积缩小率44.44%(4/9);40例患者贫血症状均得到纠正,均出现闭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2.5%;40例患者共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但反应较轻,均未进行特殊处理。综上所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明显,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耿中花.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8):89.
[2]吴淳,杨建都.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0):771-772.
[3]周清,杨孝军,郑飞云,等.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911-915.
[4]陳鸽,李娜.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5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67-68.
[5]李天华,张亚琴,张英华,等.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62-163.
[6]田艳.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53-54.
[7]程金华,张玉荣,毛为会,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5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49-50.
(收稿日期: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