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2017-06-09崔娅琨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美的能力语文

崔娅琨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本身就是一个美的海洋,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理解、鉴赏、创造美,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重视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并感悟其中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文学美、艺术美等,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审美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资源是广泛而深厚的,需要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第一是课本。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具有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社会美、文学美等的典型范例,有利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发现和感悟,进行审美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引导学生感知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观

审美能力是指对事物的分辨识别和整体领悟评价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对美和丑的分辨能力,对美的事物的性质、类型、程度的辨别能力;②对美的事物整体领悟评价的能力。审美鉴赏力是更高层次的能力。如果说审美感受解决的是“知其然”,那审美鉴赏解决的是“所以然”的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剖析美的本质属性,了解美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特别是对教材中人物的分析评判,要用人物的人格美去感染学生,如教学《我的信念》《镭》的过程中,用居里夫人那种坚忍不拔、献身科学、不慕名利、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簡单的家庭生活的精神和生活态度去影响和激励学生。海伦·凯勒,她双目失明、又聋又哑,最终以坚强的毅力、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著名作家,为人类留下宝贵的文字遗产。通过以上事例可以让学生明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就不会产生盲从的心理,从而做到真正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指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审美创造力

黑格尔曾说:“对诗人而言,单靠心血来潮并不济事,香槟酒产生不出诗来……同理,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不会光顾他。”因此,在语文活动中,我们应指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去发现、去体会美好的事物,必须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享受。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古人能写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来,我也鼓励学生去观察春天,发现春天的美;泰戈尔能像“金色花”一样在母亲身边,无忧无虑地生活,我也启发学生去发现母爱的永恒和伟大……所以,我力求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充分感受其中的情感、思想语言、行为,区别真善美、假恶丑,用手中的笔去积累优美的词汇、名言格言、谚语等,去阅读欣赏文字精华、千古名篇。用手中的笔,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最美好的一切展现出来。

三、解析典型形象,培养学生审美鉴别能力

“文学的特殊审美教育作用,是和文学通过形象反映生活的特点离不开的”,文学形象最能把读者带进作品所要反映的那个社会现实,去认知、评价现实,最能激发学生去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因此,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典型的艺术形象进行剖析,以形象教育学生,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爱与憎的反响。如《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用极尽嘲弄之手笔成功地完成了对“菲利普夫妇”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他们对于勒变化无常的态度是缘于于勒的命运好与坏(是否有钱有地位)。当菲利普一家人怀着美好心情去度假在船上偶遇日夜期盼的“福星”就是那个衣衫褴褛、狼狈不堪的家伙时……,一切深情的面纱被彻底撕破,人物的丑恶嘴脸显露无余。通过爱慕虚荣、贪婪自私、冷酷无情的菲利普夫妇这个艺术形象的分析,学生是能认识到什么是丑恶的灵魂、罪恶的深渊,并深刻地意识到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资产阶级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对照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温暖的大家庭的人们是否更应该坚持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呢?从而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升化。

四、走出课堂,欣赏自然美、社会美

审美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社会更是一个大课堂。内容更丰富,可极大的拓展美育的活动空间。那里有名山大川,草木虫鱼等朴实的自然因素,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再如山川绿化,园林景观等,也有活生生的简单而复杂的人文因素,课本上的真假美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印证。鲜活的人物,生动的事迹,耳闻目睹,可感可叹,可喜可忧,辨别中,什么崇高,什么丑陋,是非自然分明,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感知社会人生也是美育的一种方式。机关、工厂、农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美有丑,有真有假,我们多展开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更快的更直接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让他们有意识地去发现美,深刻地感受美、体验美,最后形成美的人格,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培养时代新人,这才是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美的能力语文
打破平衡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美的校 美的人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我的语文书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